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骨钙素 (BGP)水平在Ⅱ型糖尿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探讨Ⅱ型糖尿病骨代谢异常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 6 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 (BGP)、血钙 (Ca)、血磷 (P)、血碱性磷酸酶 (AKP)、血糖 (Glu)、血胰岛素 (Ins)、尿羟脯氨酸 (HOP/Cr)以及尿钙 (Ca/Cr)的浓度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Ⅱ型糖尿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并与血胰岛素呈明显正相关 (r=0 .4 4 6 ) ,与血糖、尿羟脯氨酸呈明显负相关 (r=- 0 .35 6、r=- 0 .2 76 ) ,与已知病程、年龄等无明显相关性。尿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与尿钙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0 6 )。结论 :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可能是Ⅱ型糖尿病骨代谢异常的特点之一 ,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 ;血清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可作为检测糖尿病性骨代谢异常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降钙素显著增加(P=0.005);骨钙素显著增加(P=0.000);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P=0.000)。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有助于改善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14 0名上海地区健康绝经后妇女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体脂 (FM )、体脂百分比 (Fat% )、空腹瘦素以及腰椎(L2~ 4)和股骨颈 (FN)BMD。结果 由于血清瘦素呈非正态分析 ,故将其转换为自然对数 (Inleptin)。Inleptin与体重、BMI、WHR、Fat%和FM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6~ 0 .75 ,P值均 <0 .0 1)。L2~ 4、FNBMD与Fat%和Inleptin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 0 .34,P值均 <0 .0 1)。校正年龄、体重和Fat%影响后 ,Inleptin与L2~ 4BMD间仍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2 0 ,P =0 .0 3) ,而Fat%与L2~ 4、FNBMD的正相关关系经校正年龄、体重后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Inleptin和年龄是影响L2~ 4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174 ,P =0 .0 0 0 ) ,体重和年龄是影响FN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2 6 4 ,P =0 .0 0 0 )。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腰椎BM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受年龄、体重和Fat%的影响 ,提示血清瘦素可能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清IL - 6 ,雌二醇浓度关系。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36例 ,采用Elisa及放免法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 - 6 ,雌二醇水平 ,并与正常妇女对照。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 ,导致末梢血单核细胞产生过量的IL - 6细胞因子 ,而IL - 6过量分泌会刺激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活性 ,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6个月,观察其对骨密度(BMD)、血清骨特并性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每日早饭前半小时服用5mg利塞膦酸钠和凯思力D1片,疗程6个月;另选25名健康的绝经女性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测定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化学比色法测尿羟脯氨酸;同时观察骨痛、骨折及胃肠道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利塞膦酸钠治疗后腰椎2~4、股骨颈BMD值显著升高,Wards三角区BMD呈增加趋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利塞膦酸钠治疗后还可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等症状,增加关节活动度。结论 利塞膦酸钠可提高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降低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酶和骨元素的变化。方法  15只 60周龄。术前取血 ,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作为术前组。手术摘除两侧卵巢 ,饲养 6个月后 ,取血清测定上述三种酶活性作为术后组。大鼠处死 ,取髂骨作为实验组。另取 15个 60周龄大鼠 15只 ,处死 ,取髂骨作为对照组 ,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 ,骨钙、镁、钠、锰、锶和钾元素的含量。结果 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 ( 2 1.2 3± 7.11)U/L、( 19.3 2± 4.78)U/L和 ( 15 .0 8± 3 .5 4)U/L ,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 ( 15 .3 9± 5 .80 )U/L、( 12 .92± 2 .41)U/L和 ( 5 .5 6± 1.0 8)U/L ,摘除卵巢后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大鼠切除卵巢后实验组髂骨镁元素含量为 ( 4.3 2± 0 .2 0 )mg/g ,对照组髂骨元素含量为 ( 5 .12± 0 .15 )mg/ g。实验组髂骨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钙、钠、锰、锶和钾元素含量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大鼠去卵巢 6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髂骨的镁元素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绝经期前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OPG-RANKL系统的关系以及骨灵汤对IGF-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例OP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每组各40例,均给予抗OP中药骨灵汤(骨碎补、鹿角胶、菟丝子等)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OPG和RANKL.采用包被放免法(IRMA)检测血清IGF-1.结果 绝经后组血清IGF和RANKL的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1),绝经后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组(P<0.01);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OPG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003、P=-0.622和r=0.000、P=-0.713;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RANKL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12、P=0.549和r=0.001、P=0.667:绝经前妇女骨灵汤治疗后,血清IGF和TGFβ水平升高(P<0.05),OPG水平明显升高(P<0.01).RANKL浓度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骨灵汤治疗后IGF、TGFβ和OPG水平升高(P<0.05),RANKL浓度下降(P<0.05).结论 骨灵汤可以通过上调IGF-1和TGFβ1的表达,影响OPG-RANKL系统,从而调节骨代谢,达到防治OP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30例 ,癫痫患者组 38例 ,于抗癫痫药(患者组 )治疗前 ,治疗后 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血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2 5羟基维生素D3 [2 5 (OH)D3 ]、降钙素 (CT)等生化指标。结果 :癫痫患者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骨代谢无显著性差异 ,癫痫患者组抗癫痫治疗 3个月、6个月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对比无明显变化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均较治疗前增高 (P <0 .0 1 ) ;骨钙素、降钙素、2 5羟基维生素D3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1 )。结论 :抗癫痫药可导致癫痫患者骨代谢异常 ,其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骨钙素、降钙素、2 5羟基维生素D3 可作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 2 36例 2 3~ 5 3岁绝经前 (按年龄分为 3组 ,每组间隔 10年 )和 91例 4 8~ 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 (P)水平及TRACP活性。结果 :绝经前各年龄组比较 ,仅FSH水平在绝经前第 3组妇女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绝经后与绝经前组比较 ,FSH ,LH和TRAC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与TRACP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1和 - 0 .37,P <0 .0 1)。结论 :女性绝经后 ,雌孕激素缺乏 ,导致FSH ,LH升高 ,同时骨吸收加快 ,血清TRACP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补肾壮骨颗粒对绝经早期妇女性激素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对绝经早期妇女性激素及钙、磷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绝经早期妇女 12 2例随机分成 2组 ,分别给予补肾壮骨颗粒和尼尔雌醇口服 ,进行治疗前后性激素及钙、磷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半年后 ,两组雌二醇 (E2 )及碱性磷酸酶 (ALP)显著上升 (P<0 .0 5 ) ,尿钙 肌酐比值 (Ca Cr)显著下降 (P<0 .0 5 )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 ;而补肾壮骨颗粒组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显著上升 (P <0 .0 5 )。【结论】补肾壮骨颗粒有类激素作用 ,使雌激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 ,是防治绝经后性激素紊乱、骨代谢改变的高效、安全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BMD)和骨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4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鲑鱼降钙素加钙剂治疗组 2 2例 ,肌注鲑鱼降钙素 5 0IU ,每日一次 ,2周后改为每周 2次 ,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 60 0mg ;钙剂对照组 19例 ,每日口服元素钙 60 0mg ,疗程 6个月。 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鲑鱼降钙素组与治疗前比较 ,腰椎 1~ 4(L1-4)骨密度分别升高 5 .2 %、6.2 %、6.5 %和 8.1% (P <0 .0 5 ) ,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分别升高 4.6%和 6.5 % (P <0 .0 5 ) ,wards三角区无明显变化 ,桡骨远端骨密度升高 2 5 .7% (P <0 .0 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所测各部位BMD无明显变化。降钙素组血ALP、BGP及尿HOP/Cr、尿DPD/Cr排泄率在治疗 6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0 1)。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具有抑制骨吸收 ,保持并增加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快导致骨量减少,易引起骨质疏松症。我们检测了40例约经后妇女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及尿钙(U—Ca)、尿肌酐(U—Cr)的含量,分析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变化,对临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Guo LJ  Luo XH  Wu XP  Xie H  Zhou HD  Zhang H  Cao XZ  Liao E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34-73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成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97名48~80岁女性志愿者的血清MMP-1、MMP-2、TIMP-1、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测定腰椎正位、L1L4总体、股骨颈、Ward′s区、总髋部的骨密度。结果(1)绝经后妇女血清MMP-1、TIM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2)血清MMP-2水平与骨密度呈较弱的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消失。(3)MMP2与BAP、骨钙素、NTX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3、0.231、0.249,均P<0.01)。(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1466μg/L±313μg/L)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222μg/L±243μg/L)、低骨量组(1282μg/L±220μg/L)(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洛昔芬对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设计:64例妇女纳入研究,给予瑞洛昔芬60m g/d,共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碱性磷酸酶、钙、骨钙蛋白及I型胶原交叉端肽水平。受试者按体重指数(BM I)分为肥胖组(BM I≥25kg/m2)和非肥胖组(BM I<25kg/m2)。结果:肥胖组妇女的平均基线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1),而平均I型胶原交叉端肽水平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01)。瑞洛昔芬治疗后,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6.
248例正常妇女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规模调查正常妇女骨密度的情况及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本地区2 4 8例 2 0~ 86岁正常妇女进行L2 ~L4 腰椎部 (正位 )和左侧髋部骨密度测量。 结果正常妇女的骨峰值 ,腰椎部出现于 30~ 34岁 ,髋部出现于 2 0~ 2 4岁 ,4 5岁后腰椎部和髋部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 ,与绝经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绝经初期骨丢失明显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所缓慢。 结论骨峰量的高低存在个体差异 ,绝经是引起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6例)。测定血清GLP-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特异性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运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数、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及各部位骨密度值),血清GLP-1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绝经年数显著增加,体重、腰围、臀围、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年龄、绝经年龄、身高、腰/臀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瘦素、性激素及各种骨转换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单能定量CT(QCT)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脊柱骨密度(BMD)测定,并分析受试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leptin)、性激素、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T2DM组脊柱BMD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血浆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②相关性研究显示,T2DM组瘦素水平与L1椎体及脊柱BMD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443,r=-0.373,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中瘦素、E2、T分别是BMD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下降.瘦素是老年T2DM患者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但不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绝经后妇女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人每日共摄人大豆异黄酮90mg,评价全身骨痛情况及更年期症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的全身平均骨密度以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绝经后妇女的全身骨疼痛及更年期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骨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受试对象的血清钙、血清磷均有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每日90mg大豆异黄酮可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量减少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与骨量减少的关系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1 2 1例肝、肾功能正常的EH患者的腰椎 (L2 ~L4 )、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BMD)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 (PTH m) ;采用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 (DPD)。结果 :EH病人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除女性≤ 4 0岁组外P均 <0 .0 1 ;血清BGP、PTH m、DP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BGP、PTH m、D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30 7、-0 .2 68、-0 .2 51 (P <0 .0 1 ) ;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男女EH病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 4 4.83%及 36.50 % ,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 6.90 %及 2 6.98% ,且以股骨上端华氏三角区骨量减少为著。结论 :EH病人存在钙、磷代谢紊乱 ,可导致骨量减少 ,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高骨转换为特点。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 ,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