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汉侠 《安徽医药》2014,(7):1377-1378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细菌感染特点,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均经临床药师会诊,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观察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情况。结果共检出240株PDR细菌与MDR细菌,PDR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3.33%),MDR细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为主(21.25%);临床药师用药方案总接受率为91.98%,临床有效率为94.20%,细菌清除率为78.26%,与药敏试验结果的用药细菌清除率为66.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耐药细菌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临床药师的会诊工作。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性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以往的研究多注重PA的天然耐药机制,如外膜渗透性降低及泵出机制。近年来,在PA中发现了多种β-内酰胺酶,如广谱酶中的PSE-1。SHV-1.超广谱酶中的VEB-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紊(如亚胺培南)耐受的金属β-内酰胺酶。但上述研究只局限于细菌的单一耐药机制。不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接触过抗生素的病原菌也会出现对抗生紊的多重耐药。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的基因克隆和表达单位,能携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组分,形成多种基因的组合、排列,对细菌及质粒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通常涉及到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细菌产生多重耐药和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细菌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有70余种,整合子作为一个移动遗传元件,通过质粒、转座子在细菌同种或不同种属间进行基因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病原菌中广泛传播。整合子结构是国际上研究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监测细菌耐药性播散趋势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菌     
《上海医药》2012,(16):42-42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相似文献   

4.
整合子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整合子是携带编码抗生素耐药基因盒的DNA片断,在细菌获得和传播耐药基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类、分布、结构、来源、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表达、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关系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作用下及存在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造成了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困难。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已构成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将所参与会诊中的2例难治性感染病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报道如下,并对其用药进行分析。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lI型糖尿病1.1病历资料患者,男,8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0+年,复发加重15d于2010年4月8日收入我院呼吸科。入院检查:体温(T)37.0℃,脉搏(P)106次/min,呼吸(R)22次/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住院患者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检验科瑞美系统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8—2022年艾滋病患者分离出细菌的资料,分析细菌种类及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的比例。结果:5年来共分离细菌18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9株(24.10%),耐药139株(30.96%),革兰阴性菌1414株(78.90%),耐药390株(27.58%);细菌及耐药菌株检出样本来源由高到低为呼吸道标本、尿液、分泌物、血液、脓肿穿刺液、脑脊液、胸水、骨髓以及其他。细菌检出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的细菌标本以呼吸道标本(46.00%)、尿液标本(17.12%)、分泌物(11.92%)为主,多重耐药菌标本以呼吸道标本(43.48%)、尿液标本(22.68%)、分泌物(14.74%)为主。主要细菌在标本分布情况为大肠埃希尿液检出190株,耐药株86株,耐药率20.38%;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痰液检出189株,耐药56株,耐药率20.43%;金黄色葡萄球菌痰液检出69株,耐药...  相似文献   

7.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医疗问题,而多种类型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s)的存在是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有应用前景的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ump inhibitors,EPI)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目前已经发现外排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为:(1)干扰外排泵组装;(2)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3)阻碍底物通过外排通道;(4)机制未知。本文按照作用机制对已经发现的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的特点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细菌耐药趋势日趋严峻,成为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万古霉索耐药的肠球菌(VRE)、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致使这些细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上的难题,对感染患者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因此,WHO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卫生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规范,但随地域、人群、病种、用药频率变化,病原菌的特点及分布而有很大不同,有必要对病原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使临床医生熟知病原菌耐药水平变化的规律及趋势,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的环丙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丙沙星(CPFX)是新氟喹诺酮典型药物.它的作用模式是通过抑止DNA旋转酶破坏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最终使其溶解.由于其特殊的抗菌机制,所以对革兰阳性、阴性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对耐药菌或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β—酰胺类多重耐药细菌,具广谱强大抗菌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等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标本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 287株(48.39%),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9.17%(822/4 287)。多重耐药菌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株(28.22%),多重耐药菌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标本(49.57%),主要科室来源于ICU(37.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OR=3.904,95%CI:1.989~7.662)、病程(≥3个月)(OR=4.250,95%CI:1.895~9.531)、侵入性操作(OR=4.572,95%CI:1.911~10.938)、抗生素用药(≥3类)(OR=3.815,95%CI:1.878~7.567)均为影响医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对临床常用抗菌...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泵出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声平  刘仁树 《江西医药》2006,41(10):805-808
自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以来.细菌耐药问题逐渐显现.且日益严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mginosa,PA)是一种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医院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具有天然及获得的多重耐药特性。PA所致感染常为难治性感染甚至致死性感染.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A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生素修饰酶的生成;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细菌外膜的低通透性和主动泵出系统(efflux system)的作用等。目前认为主动泵出系统(efflux pump)与PA多重耐药的形成关系密切.人们对PA主动泵出系统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重要性已有共识.本文特就有关PA主动泵出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工作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在护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对待多重耐药菌零宽容的态度,取得患者的配合是很重要的。1多重耐药菌概述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主动外排系统与念珠菌的多重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真菌感染大幅度增加,随着三唑类抗真菌药大剂量、长疗程使用,多重耐药株感染导致的治疗失败也呈增加趋势,对耐药念珠菌的研究发现,多重耐药与真菌细菌膜上主动外排泵的活化密切相关;与多重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系统有ATP结合盒超家族(cdr 1和cdr 2)和主要易化因子超家族(CaMDR和flul),临床分离的敏感株和耐药株应用Southern blot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两者在基因型上无明显的差异,而Northern blot发现,两者在主动外排泵基因的mRNA上差异明显,表明耐药的发生是源于基因表达的异常而不是基因扩增所致,而启动子区上游500bp的碱基序列分析,未发现能增加基因表达的突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基因表达的增加源于反式调节因子对启动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PCR法制备DIG-norA基因探针;点杂交及狭线杂交检测细菌nor4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结果所有实验菌株均检测到norA基因;诱导耐药菌SA2-16的norA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亲代株,临床分离耐药菌norA基因转录水平略高于敏感菌,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细菌在环丙沙星1/10MIC浓度中生长,未见norA基因转录增加。结论 norA基因可能为金葡菌的结构基因,诱导耐药菌药物泵出增加的原因在于norA基因转录的增加,norA基因介导的耐药在不同的耐药菌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药师对脑卒中合并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及药学监护的效果,对脑卒中合并多重耐药以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临床药师会诊脑卒中并耐药性细菌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治疗,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总结其会诊效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细菌耐药情况、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结果、药学监护等情况。结果临床药师用药意见的接受率为90.91%,且总接受率高于未接受率(χ2=14.733,P<0.05)。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细菌清除率为87.50%。泛耐药菌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对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好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制定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并针对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耐药问题,选择高敏感率药物制定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强化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及合理应用等管理措施,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预防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18.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例重度烧伤患者真菌合并细菌败血症的用药分析,说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预防二重感染的重要性。方法:查阅病历,记录该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及药敏结果,用WHONET5.1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重度烧伤患者可同时感染多种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此患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居首位,其次是阴沟肠杆菌、产酸克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有肠球菌。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多重耐药严重,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较大.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点介绍近年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外排泵有关的多重耐药机制,包括外排泵的五大家族及其特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干酪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棒杆菌,酿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伯克霍尔氏菌,变形菌,阴沟肠杆菌,淋病耐瑟氏球菌,克雷伯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及真菌(白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药物外排的分子机制(包括上述细菌存在的外排泵种类,各种外排泵外排的底物谱,外排泵的结构特点,部分细菌外排泵的动力,与外排泵表达水平有关的调控基础。部分外排泵的抑制剂等)及抑制药物外排引起的多种耐药可能采取的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