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首都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4类医学媒介生物,掌握其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鼠夹(笼)法及粘鼠板法,蚊类采用CO2诱蚊灯收集法,蝇类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粘捕法,对捕获的鼠类、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种2属2种,其中小家鼠17只、褐家鼠3只,平均鼠密度为0.28%;捕获成蚊11 457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5种,以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年均蚊密度为39.78只/灯·h;捕获成蝇2 993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6属33种,以麻蝇、大头金蝇为主,平均蝇密度为14.25只/笼·d;捕获蜚蠊51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平均蜚蠊密度为0.02只/张·d。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首都机场医学媒介生物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无锡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分别采用鼠夹法、诱蚊法、诱蝇笼法和蜚蠊诱捕盒等,定期对无锡口岸医学媒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属3种,优势种为小家鼠;捕获蚊类1 85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属5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3 45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0属12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1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属1种。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无锡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及虫媒传染病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3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60.00%,为当地的优势鼠种,汉坦病毒出血热阳性率为10.00%;捕获蚊类10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4属5种;捕获蝇类650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6属23种,其中大头金蝇占62.97%;捕获蜚蠊101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捕获蜱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1属1种;捕获螨1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未捕获蚤和蠓。结论掌握了白马港区8种医学媒介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皇岗口岸蝇类、蜚蠊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12月采用笼诱法对皇岗口岸的蝇类进行了调查,采用盒式诱捕法进行蜚蠊调查。〔结果〕捕获蝇类2436只,经鉴定为4科10属16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蝇密度为20.3只/笼.d。捕获蜚蠊357只,经鉴定为2科2属2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蠊密度0.58只/盒。〔结论〕皇岗口岸蝇类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蝇工作。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本底情况,为首都口岸媒介生物防治、传染病和外来物种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12月对朝阳口岸的鼠、蝇、蚊、蜚蠊等媒介生物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捕获鼠类25只,经鉴定为1科2属2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捕获蝇类733只,经鉴定为4科13属17种,其中厩腐蝇为优势种群,年均蝇密度为12.22只/笼.d;捕获蚊类289只,经鉴定为1科2属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年均蚊密度为4.82只/笼.d。捕获蜚蠊45只,经鉴定为1科1属1种。〔结论〕朝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总体情况正常,奥运会后无外来新媒介生物物种出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媒介生物监测工作方面的模式创新行之有效。针对口岸内蝇、蚊密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应有针对性地改造周边环境,开展杀灭工作,有效地防范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沙头角口岸蝇类、蜚蠊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蝇笼法对沙头角口岸的苍蝇进行了调查,采用盒式诱捕法进行蜚蠊调查。结果捕获苍蝇16252X,经鉴定为4科8属15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蝇密度40.6只/笼·日。捕获蜚蠊78只,经鉴定为2科2属3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蠊密度0.78只/盒。结论高峰期月份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蝇工作。应持续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三明陆地港常见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类采用鼠笼法,蚊类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蝇类采用捕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粘蟑法,对捕获的媒介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捕获鼠类2种48只,年均鼠密度1.4%,褐家鼠为优势种(77.1%);捕获成蚊4种63只,年均成蚊密度为2.6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种(65.1%);捕获苍蝇13种356只,年均苍蝇密度为4.9只/笼,以棕尾别麻蝇为优势种(33.4%);捕获蜚蠊3种83只,年均蜚蠊密度为0.07只/张,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78.3%)。结论该调查较全面掌握了三明陆地港鼠、蚊、蝇和蜚蠊的自然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蚊虫等7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蚊类采用紫外灯诱捕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诱蟑盒诱捕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4只,隶属3属6种,黄毛鼠为优势种;捕获蚊类265只,隶属3属4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246只,隶属3科4属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37只,隶属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从鼠类中蚤17只,均为印鼠客蚤;螨类39只,隶属1属2种,毒历螨为优势种。结论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作好环境治理,把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如皋口岸主要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笼诱法、诱蚊灯诱捕法和盒式诱捕法,对如皋口岸内的鼠形动物、蝇类、蚊类和蜚蠊4种生物病媒进行密度监测。结果如皋口岸的鼠形动物以黄胸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蚊类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淡色库蚊;蝇类以丝光绿蝇为主,其次为大头金蝇;蜚蠊为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结论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如皋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提高了如皋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盐田口岸医学昆虫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医学昆虫控制及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7年对盐田口岸医学昆虫开展监测。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结果〕捕获成蚊2属3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有瓣蝇类4科14属21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蜚蠊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2002年和2007年,蚊密度分别为0.76只/人工小时、0.28只/人工小时;蝇密度分别为5.2只/笼·天、1.7只/笼·天;蜚蠊密度分别为1.03只/盒、0.25只/盒。〔结论〕采取综合治理防控措施,医学昆虫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控制指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SN/T1415-20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双流国际机场医学媒介生物(鼠、蚊、蝇、蜚蠊)的种群组成、季节消长,为病媒生物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成蚊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幼蚊监测采用集卵器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板法。结果此次媒介生物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蚊类1科4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蝇类4科20属35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蜚蠊1科1属1种,为德国小蠊。结论应依据医学媒介生物的季节消长规律,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临港经济区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9月-2012年8月,根据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人工小时法调查蚊类、诱蝇笼捕集法调查蝇类药激法调查蜚蠊,每月两次共进行了24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鼠类1科2属2种,蚊类1科1属4种,蝇类4科15属19种,未捕获蜚蠊。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临港经济区医学媒介生物的自然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沈阳桃仙国际空港口岸蚊、蝇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媒介生物的防控及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帐诱法捕蚊;笼诱法捕蝇。〔结果〕共捕获蚊类614只,经分类鉴定为2亚科3属7种;蝇类1188只,鉴定为7亚科10属15种;口岸蚊类以淡色库蚊和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1.92%和29.15%;蝇类优势种为厩腐蝇,占捕获总数的33.50%,其次为黑尾黑麻蝇,占捕获总数的30.56%。〔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沈阳口岸蚊蝇的本底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沈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2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种;蚊类有3属5种,优势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蝇类有3科12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和家蝇;蜚蠊仅发现德国小蠊1种。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青岛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对青岛机场口岸采用诱蝇笼捕集法,并不定期配合采用人工网捕法进行蝇类和其孳生地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蝇类46715只,其中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44685只。经分类鉴定分别属于7科47属97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结论]本次调查全面掌握了青岛机场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和其孳生场所。加强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消灭蝇孳生地是今后灭蝇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武汉市病媒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武汉市2006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1科2属3种,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和39.4%;蚊类有1科4属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8.4%;蝇类有3科5属5种,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7.8%;蜚蠊有1科2属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9.8%。鼠类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和蝇类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6月为活动高峰期,蝇类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和11月,以5月最高。结论基本掌握了武汉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杭州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采用蝇笼捕诱法对杭州机场口岸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69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3属19种,优势种群为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蝇密度为176.59只/笼·d,在6、10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温州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活动规律。为医学媒介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型动物,采用CO:诱蚊器法调查蚊类,采用诱蝇笼法调查蝇类。结果2012年5—10月和2013年6—10月,温州口岸2年调查捕获医学媒介生物8020只,经分类鉴定,其中鼠型动物2科3属3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4属18种。本次调查发现各类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增长速度较快。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季节消长规律明显。结论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治和疫情疫病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的构成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以及口岸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马尾口岸地理分布和港口类型,抽取4个港区和1个居民点实施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226只,鼠密度2.75%,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臭鼩鼱为优势种群,其次是褐家鼠;带螨鼠35只,共检获革螨283只,总染螨率为15.49%,经鉴定隶属1科2属3种;带蚤鼠9只,共检获蚤25只,总染蚤率为3.98%,经鉴定隶属1科1属2种;鼠肺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135份,阳性12份,携带率为8.89%,阳性鼠主要为成年雄性褐家鼠;共捕获蝇类24047只,经鉴定隶属4科14属19种,年平均密度为100.2只/笼·日,以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共捕获成蚊74只,平均蚊密度为2.47只/人工小时,隶属2属3种;共捕获蜚蠊1284只,年平均密度为0.546只/盒,成虫若虫比例为1:1.68,蜚蠊成虫隶属2科3属6种;蜱、蠓未捕获。结论基本了解马尾口岸媒介生物构成情况;马尾口岸居民区存在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