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伞状起搏电极三尖瓣腱索嵌顿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62岁,因发作性头晕伴一过性意识丧失三个月入院。入院后体表心电图示重度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最快心率66bpm、最慢心率为22bpm、平均心率42bpm、最长RR间隔为3.0s,有时伴交界区逸搏。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mg,心率最快为80bpm。入院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于入院后1周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选用西门子公司产2040K起搏器,先采用右头静脉途径送入J型电极至右心耳行AAI起搏,因电极难以固定在右心耳,撤出J型电极,再沿原途径插入伞状心室起搏电极(型号Pacesetter1400K)行VVI起搏。在送入伞状电极过程中,先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4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天入院。出血热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阳性。按流行性出血热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入院第5日感胸闷、头晕、乏力,脉搏46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给予口服阿托品治疗。入院第6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约1分钟后神志恢复,抽搐停止,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心率34次。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静脉点滴异丙基肾上腺素,积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心率稳定在70次左右。住院30天出院。 讨论:本例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及阿一斯综合征的机理,可能为病毒侵犯心脏的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32岁。因头晕、胸闷 2d就诊。查体 :神志清 ,心率 47/min ,节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47/min。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临床拟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明确诊断 ,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 2mg。注射后病人即感心悸 ,立即描记心电图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92 /min ,频发交界性早搏。 5min后病人心悸加重 ,心电图示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率 16 7/min。立即给予心律平 5 0mg加生理盐水 2 0mL静注。注后 2min恢复窦性心律 ,心率 84/min。讨论 :阿托品是M型受体阻滞剂 ,临床应用颇广。可…  相似文献   

4.
例1 患者男性,29岁.患者有头晕、心跳减慢(40—50次/min)10年.5年前于洗澡时突然发生晕厥,数min后自行缓解,未经诊治.入院3天前因畏寒发热伴咳嗽、头晕加重来院门诊.ECG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反复窦性静止(心室停搏最长达4.0s),交界性逸搏,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入院体检:心界不大,心率40次/min,心律不齐,心尖区2/6级收缩期杂音,BP正常.DCG示窦性心动过缓,夜间最慢心率28次/min、反复窦性静止、心室停搏最长达10.04s、交界性逸搏心律.心脏三位X线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均正常.经阿托品、异丙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3岁。发作性心悸、头晕、胸闷4个月于1999年8月2日入院。查体:P_2>A_2,血压110/50mmHg(1mmHg=0.133KPa)。超声心动图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PAS)、阵发性房颤。8月5日行Holter监测24h,总心搏数95598次,最高窦性心率110次/min,最低窦性心率27次/min,持续时间20s,平均窦性心率67次/min。发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6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月余,自觉胸闷,夜间睡眠加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后均继有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15s,心率37次/min(图A)。静注阿托品2mg后5分钟,心率60次/min,PR间期缩短至0.08s(图B),20分钟后,心率平均59次/min,PR间期又恢复为注药前的0.15s(图C)。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一过性L-G-L综合征,阿托品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4岁.活动后时有胸闷2年,既往曾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拟诊:病毒性心肌炎.静息心电图(图1左)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1.5mg静脉推注即刻心电图(图1中)示:Ⅱ导联P波极性、时间、P-R间期与图1左一致.P波振幅增高达0.3mV,伴P波上升支切迹,心率110次/min.至20min多次记录心电图心率均超过90次/min,P_(?)均高尖.45min后复查心电图(图1右)示:心率60次/min,P波形态、振幅恢复正常.心电图最后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阿托品试验揭示3相不完全性结间束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8岁。因间断心悸、胸闷2年,头晕、黑矇加重10h入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静止并结性逸搏。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于1997年4月7日安置VisTADDDModel941永久起搏器(起搏模式DDD、起搏频率65ppm)。测试电极导线参数及电极位置满意后固定电极(心室伞状电极:起搏阈值0.6V、R波幅度16.4mV、心肌电极阻抗524Ω;心房J形电极:起搏阈值0.8V、P波幅度2.6mV、心肌电极阻抗821Ω)。起搏器与电极相连接后,置于囊袋中。起搏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65bpm,间断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静止时,未见心房起搏信号,呈VVI起搏。X线显…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2岁。因反复胸闷、气急、头昏2年,于1994年2月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及晕厥史。未用任何药物。体检心率50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9次/min,P-R 0.18 s食道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1600ms。 阿托品试验前描记Ⅱ导联,窦性心率为49次/min。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心悸伴头晕1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心律不齐,心率约50次/分,血压110/60mmHg。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24h动态心电图心率76806次。心率范围32-88次/分,平均49次/分,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PAS)267次,交接性逸搏3617次。图1选自aVR、aVL、aVF导联,时间06:17。患者卧床清醒状态。第1、2个心搏为窦性,p-p间距为0.92s,P-R间期为0.15s,qRS时限0.08s,qT间期0.37s。第3个P’-qRS-T波提前发生,P'-R间期0.14s,其后窦性P波消失,出现一系列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频率32次/分,为过缓的交接性逸搏心律(又称交接性心动过缓)。患者有一过性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本院收治一例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经治疗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而腹痛亦消失 ,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15岁 ,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呕吐 3天 ,于 2 0 0 2年3月 19日入院。查体 :咽部发红 ,上腹部柔软、压痛 ,无反跳痛 ,X线摄片 (胸、腹片 )正常 ,彩超 (心脏、腹部 )正常 ,血、尿常规正常。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5 2次 / min;2电轴右偏 - 85度 ;3 ° 型房室传导阻滞。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于 3月 2 1日心电图检查报告正常 ,房室传导阻滞恢复 ,腹痛消失。心电图分析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平均心率 5 …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5岁.因黑蒙、晕厥逐渐加重入院.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45bpm,大于3s的心室停搏95次,大于4s的心室停搏4次,最长的心室停搏5.5s.入院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药物治疗无改善而植入DDD起搏器,3个月后,患者因阵发性心悸而再次就诊.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性,62岁,因心动过缓7年反复晕厥黑矇6天入院。ECG 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2bpm,P—R 0.18s、QRS 0.08s。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2480ms、校正心率44bpm、A—V 文氏阻滞点130bpm。既往有房性早搏史3年。于1991年3月21日,采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厂 QB—1型 VVI 起搏器配美国 Cordis(直径1mm)锚形电极导管(327—462P),将起搏电极埋植于冠状静脉窦内约3cm。经咳嗽、翻身电极无移位,测起搏阈值为0.5V,导管插件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后埋藏于左胸大肌外侧缘皮下。心电监护呈 AAI 起搏,功能良好。术后随访11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发生心动过缓。有人认为心动过缓乃是心室颤动的一重要先兆,且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院外死亡的原因之一,因而推荐阿托品作为早期的常规疗法,甚至提倡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动过缓的患者,于就诊前自行肌注阿托品。本文报告一例急性膈面心肌梗塞合并心动过缓,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病例报告:男性,63岁,于1977年6月20日因急性膈面心肌梗塞入院,症状发作后40分钟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为45~55次/分。血压稳定,为90/70毫米汞柱。静脉注射阿托品0.5毫克后5分钟,心率逐渐增至130次/分,旋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继之转为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经直流电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于1998年12月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于我院安装某公司VVI起搏器,术后随访,经多次复查心电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1个月前,患者因心悸、胸闷、晕厥到外院查心电图,发现仅有起搏信号,起搏、感知功能丧失。入院查体:血压16.7/9.33kPa,心率52/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感知功能不良,X线胸片示电极无断裂,尖端位置无移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器安装术后、起搏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4岁。自觉头晕、胸闷3月,加重1周入院。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白天心率平均45~50bpm,夜间最慢心率28bpm,频发室性早搏,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 VI起搏器。此图为植入起搏器术后1天记录。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为48~50bpm,延迟出现的QR S波群前有钉样起搏  相似文献   

17.
例1 患者女,28岁。因胸闷、乏力近1周就诊。患者2周前人工流产术后继发盆腔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检:BP14/9kPa(105/68mmHg),心界不大,心率48次/min,心律规整,无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为明确窦缓原因作阿托品试验:注药前心率48次/min,阿托品2mg加生理盐水3ml静注,注药后第4min,出现最快心率,仅55次/min,试验过程中无口干、视物模糊、面部潮红等症状。注药后40min患者口干、心悸、视物模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持续30min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0年,加重1周于2001年7月28日入院。患者30年前始有反复胸闷、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曾两次作阿托品试验(+),拟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时自服阿托品治疗。1周前活动时突然心悸加剧,黑朦,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4:1),予“西地兰”治疗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半年前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9岁。反复胸闷、头晕和心动过缓(心率40bpm左右)8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近日随访心电图(图1)示:PP频率缓慢不齐(33~36bpm),可见窦性P波夺获心室,当窦性P波频率降至33bpm以下时,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0岁,因患肠炎于1974年首次住院发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率缓慢,心尖区Ⅱsm,吹风样。心电图: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临床诊断:冠心、病窦综合症。间断治疗7年,心电图无明显变化。1981年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晕厥复查心电图,Ⅱ°Ⅱ型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