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小板在麻醉及手术中参与止血和凝血,血小板数量减少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基于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增多症是由骨髓及骨髓外增殖所引起,伴有血小板计数慢性增多的疾病它包括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对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则必需治疗以减少血小板数量.既往的治疗方法有4种:放射性磷、烷化剂、羟脲及干扰素,但所有这些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很大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减少血小板数量的药物来替代现用的、无效或不适用的药物。Anagrelide是quinazolin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期间血小板的变化。方法 :30例脾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前出血情况、血小板数量及凝血状态检验结果分为全麻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各 15例 ,于麻醉前、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和术毕分别抽取末梢血液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全麻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 ,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亦明显降低 (P <0 .0 5 )。麻醉前与术毕 ,切皮前与脾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病人切脾术期间麻醉后、脾血管阻断前末梢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术中有凝血功能下降、出血增加的倾向 ,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的家兔温病营分证动物模型,其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用凉营益气合剂治之,血小板量和聚集事皆恢复正常,而无益气作用的凉营合剂则无此功效;提示益气药物能使减少的血小板数量回升、降低的聚集率升高。临床对急性热病中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聚集率降低应注重运用益气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娩方式、麻醉方式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小板计数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3组进行比较.结果 PAT是以轻度血小板减少为主(76.47%),各类病因间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血小板减少组的剖宫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比较麻醉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新生儿体重方面,重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1 min阿氏评分无显著差异,胎儿宫内窘迫在重度组与轻度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胎发生例数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血小板减少程度的高低对于患者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指标、围产儿死亡等各方面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骨髓巨核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5例ITP患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分类、产血小板积分以及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定量检测并与60例非ITP患者比较分析。结果:ITP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28~715个,总体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与非ITP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以及产血小板积分有明显的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孕妇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方式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而定,50×10~9/L采取局麻配合静脉麻醉,50×10~9/L采取硬膜外麻醉,两组另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波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另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对两组血小板水平变化、康复时间及出血量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麻醉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输注后完全反应、部分反应率分别为55.45%、41.58%与对照组43.56%、39.60%比较偏高,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反应16.83%与观察组2.97%比较显著较高(P0.05);分娩后1、2、3 d两组血小板值较分娩前明显升高,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段比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5.39±1.05)d、(256.25±82.69)ml与对照组(9.51±2.14)d、(315.28±102.62)ml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手术应根据患者血小板水平制定不同的麻醉方式,50×10~9/L建议采取局麻配合静脉麻醉,50×10~9/L采取硬膜外麻醉,血小板输注与糖皮质激素可短时间矫正血小板低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保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及其出生新生儿的安全,寻求剖宫产术中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45例,根据血小板计数分全麻组15例和椎管内麻醉组30例,其中椎管内麻醉组又分为脊硬联合麻醉组17例和脊麻组13例,分析各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剖宫产术后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新生儿未出现重度窒息;椎管内麻醉组和全麻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椎管内麻醉组与全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式之间差别不大,麻醉用药必须谨慎恰当,且应充分估计病情及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观察120例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激素的疗效。结果 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不少或增多者占大多数,巨核细胞少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差(总有效率20.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者效果最好(总有效率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获得性自身免疫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及血小板被直接破坏导致ITP的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考虑运用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等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黄坚  黄盛  钟媛 《当代医学》2013,(10):136-13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方法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前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次日和第3d再次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输注血小板时加大剂量至2个治疗剂量。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血小板数量达峰值时间、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数量峰值明显升高,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后1、24h血小板数均明显升高(P<0.05),CCI24h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庞炎   《中国医学工程》2015,(1):62-63
目的了解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涂片镜检法比较150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大小、体积及其形态的变化。结果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发现,150例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PLT的检测值明显低于治疗前;MPV、PDW、PLCR和PCT的检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涂片镜检法观察到的结果和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后,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临床上可以结合这些检测指标来监测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并且有助于研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药物所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起的、以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甚至可致重要脏器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按药物作用机制分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两种,常见药物有抗菌药、抗肿瘤药物和免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ECC)后大多数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下降。一些患者在术后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出血、形成血栓、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死亡。ECC本身,以及ECC期间使用的药物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本文就ECC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和其机制进行综述讨论以期对ECC期间及术后对血小板保护提供参考,改善心脏手术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从临床实践方面研究了体外循环手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证实了羟乙基芦丁具有保护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作用,可减少体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和输血量,预防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异常出血扣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的血小板保护性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 选择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的产妇55例,对39例PLT≥30×109/L无严重合并症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其中硬膜外麻醉(CSEA组)20例、蛛网膜下隙麻醉(SSA组)19例;对16例PLT <30×109/L产妇行全身麻醉(全麻组).比较分析组间剖宫产术中产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所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3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和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CSEA组和SSA组重度窒息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管内麻醉用于血小板减少症(PLT≥30×109/L)孕妇且无明显出血病史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艳  董自江 《中外医疗》2014,(35):70-7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该院产科的血小板减少孕妇48例,选取血小板正常孕妇26例做为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分为两组:一组血小板计数(80-99)×109/L(n=28)、二组血小板计数〈80×109/L(n=20)。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均测血小板计数、TEG。比较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产时出血量、是否输注血小板及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血小板减少一组TEG检测结果为高凝状态(与未孕期TEG参考值比较R值、K值降低,α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二组发现三例存在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K值延长,MA值及CI值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减少二组的输血小板治疗显著增多(P〈0.05),血小板减少组椎管内麻醉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TEG结果提示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孕妇TEG检查结果正常者产后出血风险不高于正常孕妇,TEG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改善凝血状态及选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苦寒解毒凉血合剂对家兔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的家兔温病营血分证动物模型,其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聚焦率明显降低。用苦寒解毒凉血合剂治疗,血小板数和聚集率皆明显回升,而无苦寒解毒的清营凉血合剂效果较差。说明苦寒解毒药物能使减少的血小板数回升,降低的聚集率升高。提示临床治疗急性热病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聚集率降低,应注重用寒苦解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复华 《当代医学》2008,(15):50-51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复华 《当代医学》2008,(16):50-51
目的 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与4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健康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