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采用电子阴道镜对596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98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6例,包括CINI59例、CINⅡ14例、CINⅢ3例、宫颈癌4例、活检CIN检出率38.38%。CIN发病年龄在30~49岁之间的病例占71.05%。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40~49岁,占宫颈癌总数的75.00%。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安全方便、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官颈病变的诊断对治疗的影响.方法:2003年2月~2008年2月,在绵阳人民医院和绵阳404医院就诊发现宫颈病变采用阴道镜对4 682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 050例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60例,包括CIN Ⅰ 320例,CIN Ⅱ 78例,CINⅢ40例,宫颈癌22例,CIN检出率为43.8%.CIN发病年龄在20~40岁占77.39%.宫颈癌好发年龄为30~50岁,占官颈癌总数的80.95%,宫颈轻度糜烂患者发生CIN总数20%.宫颈光滑者占CIN总数的9.13%.术前多点活检诊断率低于术后病检结果.结论: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子阴道镜对274例宫颈糜烂及白带异常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同时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诊断,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7例,包括CINⅠ级10例,CINⅡ级5例,CINⅢ级3例.宫颈癌9例.活检CIN检出率9.9%.CIN发病年龄30~44岁,占6.6%;宫颈CA发病年龄36~67岁,占3.3%;糜烂性宫颈炎247例,占90.1%.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安全可靠,容易接受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21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门诊对2191名妇女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其中1019例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 经病理确诊慢性宫颈炎646例,宫颈息肉194例,宫颈尖锐湿疣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癌161例.其中CINⅠ 91例,CINⅡ39例,CINⅢ14例,宫颈癌17例.CIN发病年龄在30-45岁之间,占60.42%(87/144),宫颈癌好发于35-45岁之间,占52.94%(9/17).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的出现率最高,占98.61%,与点状区或(点)镶嵌同时存在,对CIN诊断的特异性升高.结论 采用电子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干预其进展,达到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和尽早发现及治疗宫颈癌的目的,结合病理活检是宫颈癌筛查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宫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2003年4月~2007年7月采用电子阴道镜对7317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752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确诊为宫颈上皮炎症1162例,占66.3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496例,占28.31%;宫颈癌例18例,占1.0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6例,占4.34%。CIN发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病例占70.97%。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上升及好发年龄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9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07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阴道镜检查的2164例患者,其中980例阴道镜图像异常进行镜下活检,对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0例阴道镜图像异常者,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94例,占40.2%(其中CINⅠ263例;CINⅡ57例;CINⅢ74例);宫颈浸润癌4例,占0.4%;慢性宫颈炎542例,占55.4%;湿疣40例,占4%。活检阳性率40.6%(指癌前病变和癌变捡出率)。结论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LCT)配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CI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LCT对宫颈涂片进行CIN筛查,对其中细胞学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2007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LCT检查15863例中,细胞学阳性1201例,占7.57%;其中435例病理活检炎性改变占45.29%,CIN占53.79%。LSIL中有80例组织学病理诊断为CINⅠ,符合率76.19%,HSIL中33例组织学病理诊断为≥CINⅡ,符合率89.19%。结论:LCT配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采用电子阴道镜对3025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755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经病理确诊CIN348例,宫颈癌13例,CIN发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病例占87.06%,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30-49岁,占宫颈癌总数的92.36%。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科门诊及妇女病普查时403例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诊断资料.结果 阴道镜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77%;阴道镜对CIN及浸润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02%,灵敏度为83.75%.阴道镜拟诊宫颈癌3例,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42.86%CIN病变集中在30~39岁,也是CIN Ⅰ、CINⅡ发病的高峰年龄;CINⅢ及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高峰在20~39岁之间,占CINⅢ及以上总数的80%(12/15).3例宫颈癌的的发病年龄在30~49岁之间,提示CIN及宫颈癌的好发年龄年轻化.结论 阴道镜是辅助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方法 ,在阴道镜指导下活组织检查,能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及宫颈尖锐湿疣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的应用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830例,106例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8例(7.5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3例(31.13%),其中CINI20例(18.87%),CINⅡ9例(8.49%);CINⅢ4例(3.77%);宫颈炎性病变65例(61.32%)。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和CI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6/8)和90.9%(30/3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光电阴道镜及宫颈管刮片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对90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的同时进行宫颈管诊刮涂片。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900例患者中病理结果回报子宫颈癌前病变60例,发生率为6.7%,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2例,宫颈原位癌18例。阴道镜对CIN或CIS的诊断符合率66.7%,宫颈管刮片对CIN或CIS的阳性符合率16.7%。阴道镜检查和/或子宫颈管刮片二者结合阳性率75%,二者结合阳性率提高不明显,阴道镜检查与阴道镜联合子宫颈管刮片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光电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宫颈管刮片在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阳性率低,没有必要对子宫颈病变常规行宫颈管诊刮术,但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及临床可疑病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Reid’s阴道镜评分(RCI评分)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规范阴道镜指导下活检。回顾性比较分析接受RCI评分及阴道镜活检的899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RCI分值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F=2.043,P=0.03);对炎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8.8%和95.7%;对CINⅡ、CINⅢ诊断的灵敏性为77.7%和70.0%,阴性预测值96.8%和97.4%。提示RCI评分可以提高阴道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昌吉州人民医院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的530例患者,对细胞学阳性患者或细胞学虽阴性临床高度可疑患者共101例行阴道镜检查,同时镜下定位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530例患者采用TBS分类,共检出阳性涂片61例,占11.51%,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35例(6.6%);不典型腺细胞(AGC)3例(0.5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5例(2.8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例(0.94%);鳞状细胞癌(SCC)3例(0.57%);腺癌(AC)1例(0.19%)。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60%(9/15),HSIL:80%(4/5),SCC100%(3/3)。结论:采用LCT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患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重视宫颈病变的规范化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阴道镜、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宫颈病变进行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4例在子宫颈TCT涂片中发现,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良性反应性改变中有少量细胞增生者,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子宫颈活检,炎症6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CIN1)38例,CIN2 19例,CIN3 37例,早期浸润癌6例。结论:阴道镜联合细胞学及活组织检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颈醋白上皮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对阴道镜子宫颈醋白试验阳性700例进行定位活检,并对临床病理资料予以总结。结果: 病理诊断炎症47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1例(CIN1 65例,CIN2 28例,CIN3 28例),鳞状细胞癌7例,鳞状化生34例,增生64例及正常黏膜3例。结论: 阴道镜醋白上皮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指导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lgy test,LCT)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配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宫颈检查的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CR扩增,基因探针杂交方法检查人乳头廇病毒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 HPV DNA和LCT均阳性的患者中,随着TBS细胞学诊断的级别升高分别为SCC97.4%、CINⅢ92.3%、CINⅡ83.4%、CINⅠ71.8%。结论采用LCT结合HPV DNA检查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可疑患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的规范化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在CIN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宫颈锥切术患者的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宫颈锥切病理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及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诊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相符者35例(58.3%),较活检病理结果重者10例(16.7%),较活检病理结果轻者15(25%),9例CIN(包括CIS)保留生育功能,术后每3个月随诊宫颈刮片均阴性。术后出血15例(2.5%),宫颈粘连狭窄2例(3.3)。结论: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在CIN的诊断中能明确病变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方式,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包括CIS)患者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鹤梅  李萍 《吉林医学》2010,31(22):3605-3607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阴道镜、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宫颈病变进行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16例在子宫颈TCT涂片中发现,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良性反应性改变中有少量细胞增生者,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子宫颈活检,炎性反应285例,占55.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42例,CINⅡ43例,CINⅢ44例,早期浸润癌2例。结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9.
王晖  张长虹  张晓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8-1569,1572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03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2~3的患者行阴道镜LEEP,对比LEEP前后病理符合结果.结果:10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病理仍为CIN2~3者80例,符合率77.67%;术后病理级别下降者21例(20.39%),其中16例为慢性宫颈炎,5例为CINⅠ;术后病理级别上升者2例(1.94%),均为宫颈浸润癌.结论:阴道镜取材有限,且无法取得宫颈管内的病变,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LEEP切除病变范围和深度足够,两者联合使诊断和治疗CIN2~3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切(loop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诊治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及TCT异常、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指宫颈鳞柱交界不可见)的患者75例采用LEEP术进行诊治;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疗效及诊断符合率。结果LEEP术治疗CIN一次成功率高,时间短,出血少,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标本的病理诊断有差异。结论LEEP诊治CIN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效果佳,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尤其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