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aCO3在分解炉中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表明CaCO3颗粒在分解炉中的反应受一定温度和CO2分压的影响,定量反应二者关系,以及确定CaCO3颗粒在分解炉中的分解时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对提高分解率,降低热耗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表明 Ca CO3颗粒在分解炉中的反应受一定温度和 CO2 分压的影响 .定量反应二者关系 ,以及确定 Ca CO3颗粒在分解炉中的分解时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同时也对提高分解率 ,降低热耗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对分解炉炉内温度场进行研究的过程,首先建立了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煤粉燃烧,CaCO3分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解法思路.并介绍了建立炉内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的可视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实际尺寸的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简化的PDF反应模型对3种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现了煤粉在炉内运动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挥发份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的详细情况,并对不同煤质煤粉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论依进一步研究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参考,为分析煤质与分解炉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对分解炉炉内温度场进行研究的过程.首先建立了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煤粉燃烧,CaCO3分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解法思路.并介绍了建立炉内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的可视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解炉内温度场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对分解炉炉内温度场进行研究的过程,首先建立了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煤粉燃烧,CaCO3分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解法思路.并介绍了建立炉内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的可视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解炉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对分解炉内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煤粉燃烧和CaCO3分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解法思路,并介绍了建立炉内温度和流场的可视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泥分解炉中石灰石分解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石灰石悬浮态分解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水泥工业预分解炉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温度、CO2含量、粒径和气流速度等因素对石灰石分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65μm的颗粒,其反应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随着粒径的进一步增大,传质因素的影响逐渐变得严重.温度是分解的首要影响因素,CO2含量和颗粒粒径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减弱,气流速度对分解的影响则可以忽略.分解反应后期进行缓慢,在低温(T<900℃)下,入窑分解率一般控制在85%左右较为合适.这些结论对工业分解炉的设计和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推导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各种条件下石灰石的分解时间.  相似文献   

9.
工业炉条件下石灰石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业炉内悬浮条件下石灰石的分解动力学对于指导工业化分解炉的设计一切,操作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瓦丁石灰石分解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考察颗粒尺寸,反应温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离线型分解炉内燃烧气氛对碳酸钙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燃烧与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结合工厂实际的操作参数,定量分析了分解炉内燃烧气氛对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探讨分解炉内燃烧与分解反应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泥分解炉物料口位置对炉内两相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某水泥分解炉的几何结构对炉内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针对其生料口与三次风口相对位置的几种参数.采用Eulerian模型、phasec oupledSIMPLE方法,数值模拟了炉内气固两相流场,模拟所得的炉内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压力分布、生料和煤粉的体积分数表明炉内流动趋势合理。经过筛选给出了2个典型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生料口与三次风口相对位置的一个优化设计方案,为分解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强化过程的参数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分析生物甘油水蒸气自热重整制氢强化过程以实现高效制氢,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研究氢气分离与二氧化碳吸附两种强化手段对甘油自热重整过程的影响,分析氢气产量、积碳量与反应热随温度、氢气分离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氢气的分离会大大提高氢气的产量,抑制甲烷的生成,但会导致积碳量增加.氢分离会增加对反应热的需求,为达到自热,需要更高的氧气-甘油投料比.氧化钙作为二氧化碳吸附剂,在750 K以下由于生成氢氧化钙而降低氢气的产量;当温度高于800 K时,碳酸钙分解会降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故氧化钙的吸附温度应控制在750~800 K.二氧化碳吸附所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甘油重整实现自热.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建固定床实验台研究了常压下神华煤煤焦等温CO2气化反应特性,实验分析了CO2流量、煤焦质量、气化温度和CO2分压对煤焦固定碳转化率的影响.在建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实验条件下,根据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煤焦气化反应活化能E为155 kJ/mol、CO2分压反应级数n为0.58;通过比对常用42种反应机理函数相关系数大...  相似文献   

14.
以XDA-1型大孔树脂为吸附树脂,以苯酚为吸附对象,以CO2为洗脱剂,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化实验结果,分别研究了洗脱压力、洗脱温度、二氧化碳流量和洗脱时间的变化对苯酚洗脱率的影响。对该吸附树脂最佳洗脱参数:洗脱压力9.0MPa,洗脱温度55℃,二氧化碳流量25l/h,洗脱时间70min。  相似文献   

15.
磷石膏预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的关键是对磷石膏分解特性的深入了解,结合水泥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的特点,采用热分析及相关试验对磷石膏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完全分解温度在1 300℃以上,在还原条件下其分解温度也在1200℃以上.结果还表明,由于磷石膏的分解温度往往高于该系统的最低共熔点温度,其对预热器分解炉的适应性较差,易对窑系统造成粘结堵塞问题.利用水泥新型干法技术分解磷石膏制酸并联产水泥的实施会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提纯塔出口二氧化碳纯度,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出口二氧化碳纯度与进塔纯度、进塔温度、塔顶压力、塔顶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塔釜压力、塔釜温度7个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出口二氧化碳纯度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训练好的网络能够找到生产较高纯度二氧化碳的最佳控制点.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对数回归模型相比,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模型非线性处理能力强,鲁棒性好,拟合精度高,计算速度快,预测和控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铵-氨水浸出次级氧化锌,对浸出液进行除杂、蒸氨处理,以此溶液为原料,试验二氧化碳压力对碳酸锌沉淀的影响,以及碳酸锌的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度和比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的二氧化碳压力可缩短沉锌的时间,增加碳酸锌堆积密度,有利于碳酸锌分解成氧化锌,并能减小氧化锌粒度;低温分解可得到较高的比表面,具有好的活性,高的二氧化碳压力所沉淀的碳酸锌最佳分解温度为300~320℃,分解时间4~5 h。  相似文献   

18.
高纯度二氧化碳用途很广,其纯化装置一提纯塔所提纯的二氧化碳纯度主要与进料纯度、进塔温度、塔顶压力、塔顶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塔釜压力、塔釜温度7个因素有关.传统的方法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数回归模型建立二氧化碳纯度与这7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但拟合实际数据精度不高,影响模型的预测、控制能力.笔者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根据文献[2]中的数据,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二氧化碳提纯塔优化模型,其误差平方和小于文献[2]的同类误差,同时找到了最佳点,使成品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达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当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后,液体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水合物能否稳定存在,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在水温4~30℃,压力为1MPa下,用自制的实验设备测量了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扩散系数是一个与浓度有关的量。根据短时间内扩散量与时间平方根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引入不定函数描述与浓度有关的扩散过程,得到了二氧化碳-水体系与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的数据,并拟合得到了所研究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