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6-06—2013-08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30例。观察术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程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78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660~1 240 ml,平均810 ml。30例均获得随访7~48个月,平均21.5个月。植骨骨性愈合,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固定相邻节段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胸腰段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既增强了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又矫正了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8-10采用PKP治疗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71例均获得平均11(6~21)个月随访,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椎体中央高度较术前增加,伤椎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切口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例获得随访,余2例失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单侧部分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unilateral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UVCR),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82例。其中,44例患者接受PUVCR截骨,38例患者接受PSO截骨。[结果] PUVC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PSO组(P0.05)。PUVCR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SO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PUVCR组的VAS评分[(2.28±0.52) vs (3.53±0.68),P0.05]和JOA评分[(31.57±2.47) vs (24.39±2.46),P0.05]均显著优于PSO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PI和PT显著减少(P0.05),而LL和SS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各矢状面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PUVCR截骨优于PSO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矫形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前JOA评分平均(13±1.75)分,术后平均(20.98±2.4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0.504±0.121.术后Frankel分级5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9例由D级恢复到E级;术前后凸Cobb角(34.20±10.43)°,术后Cobb角(2.94±2.73)°,术后平均畸形矫正率85%以上.末次随访显示所有椎间截骨面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49-1253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平均65.8岁。15例采用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PSO)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术。3例采用后凸节段切除截骨(VCR)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L)的变化。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JOA29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的比较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前后凸角度平均(45.9°±13.2°),腰椎前凸角平均(35.9°±20.8°),脊柱SVA平均(38.4±51.1)mm。随访时间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10.7°±6.7°),平均改善率76.7%,腰椎前凸角平均(27.7°±12.5°)。末次随访脊柱SVA平均(14.6±49.5)mm,平均改善率为63.2%。术前4例神经损害患者改良Frankel分级为3例D2、1例D3,术后提高至3例D3、1例E。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6.8、JOA29评分平均为14.6、ODI评分平均为58.8%,术后腰痛VAS评分平均为2.3分、JOA29评分平均为20.2分、ODI评分平均为31.1%,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可有效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9-03于我院行PKP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0~60 min/椎,平均55 min。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背部垫高位侧位X线片椎体内存在"假关节"者(10例),VAS评分由术前(7.5±1.1)改善至术后(2.4±1.1)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6.8±10.2)%,术后(30.4±9.8)%。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术前(32.5±2.5°),术后(14.25±4.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椎体内"假关节"形成者(13例):VAS评分由术前(7.3±0.9)改善至术后(2.6±1.0)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4.6±9.2)%,术后(68.4±9.6)%。Cobb角:术前(30.3±4.25)°,术后(25.55±5.5)°。VAS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ODI指数分别71、68分,术后分别为25、23分。术后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局部渗漏4例(占17.3%),无椎管内渗漏。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01采用PKP治疗的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骨水泥注入总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结果 30例(67椎)骨水泥注入总量为364.5 ml,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5.44±0.78)ml。术后4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97%),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3例。30例获得6~8(7.05±0.8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例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再骨折率为3.3%。术后1 d 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Cobb角小于术前,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其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采用Photoshop(PS)辅助截骨设计在创伤后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3采用改良PSO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8例创伤后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于PACS系统测量局部伤椎后凸角(RK)、全脊柱后凸角(GK)及矢状位垂直轴(SVA)。将术前X线片导入PS软件进行截骨模拟和截骨角度计算。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13~32个月,平均21.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骨性融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断裂。术前计划截骨角度为(33.7±9.7)°,术后实际截骨角度为(34.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SVA、GK、RK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各观察指标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软件截骨设计应用于创伤后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能够精准矫正患者局部后凸畸形和脊柱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16-2222
[目的]评价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4年7月采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其中15例采用SPO截骨(Smith-Perterson osteotomy),32例单节段经椎弓根蛋壳截骨(pedicle subtration osteotomy,PSO),14例采用经前柱撑开结构性植骨后柱加压闭合截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5个月。截骨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SPO截骨组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40.5±14.5)min,术中出血量400~1 500 ml,平均(650.3±50.3)ml,术前Cobb角20°~45°,平均(26.4±9.6)°,术后恢复至6°~15°,平均(8±2.4)°,末次随访时(9±2.3)°。PSO组:手术时间163~247min,平均(206.7±19.5)min,术中出血量580~1 800 ml,平均(947.4±48.3)ml。术前Cobb角40°~50°,平均(46.2±11.2)°,术后恢复至4°~9°,平均(6.7±1.6)°,末次随访时(7±3.1)°。前柱撑开后柱加压闭合组:手术时间198~261 min,平均(236.4±20.1)min,术中出血量809~2 216 ml,平均1 350 ml,术前Cobb角52°~75°,平均(63.4±12.4)°,术后恢复至6°~16°,平均(10.0±2.1)°,末次随访时(12±3.4)°。三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截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截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经椎弓根截骨(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2006年3月~2014年12月,对47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30例,女17,年龄22~69岁,平均42.5±15.5岁。均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导致的创伤性后凸畸形。47例患者主诉均为腰背部疼痛。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32例行PSO矫形,15例行SPO矫形。PSO手术在病椎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SPO手术在病椎上下及相邻间隙做2~3节段SPO截骨矫形。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VA),分析两种方法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结果:47例中有42例获得随访,其中PSO手术29例,SPO手术13例。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9.4±7.8个月。4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PSO组术前为41.8°±10.5°,术后为2.6°±1.2°,末次随访时为3.2°±1.3°,矫正率92.3%;SPO组术前为40.2°±9.6°,术后为4.9°±2.3°,末次随访时为5.3°±3.5°,矫正率86.8%。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SVA术前为5.0±4.1cm,术后为-0.6±2.2cm,末次随访时为1.2±1.5cm;SPO组SVA术前为3.5±2.2cm,术后为0.8±0.6㎝,末次随访时为1.3±1.1cm。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VA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VAS术前为6.46±1.72,末次随访时为0.91±0.59,ODI术前为(69.4±12.1)%,末次随访时为(23.7±11.5)%;SPO组VAS术前为6.51±1.87,末次随访时为2.08±0.75,ODI术前为(68.1±16.3)%,末次随访时为(33.1±12.5)%,两组随访VAS和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的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选用PSO或SPO矫治均可取得良好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以体位变化性腰背痛为主诉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66.3岁。伤后至该次治疗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7.5个月。骨质疏松13例,骨量减少9例,骨量正常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3±0.9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2.63%±5.74%。后凸顶点均位于T10~L2之间,后凸Cobb角为(28.79±5.04)°。患者均接受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2.3 h,平均1.6 h;术中出血量80~210 m L,平均158 m L。均无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除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红肿、愈合不佳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4个月;其中2例随访期内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为(2.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2,P=0.000)。末次随访时,ODI为32.14%±5.1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6,P=0.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为(21.23±4.30)°,末次随访时为(23.68±4.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对于后凸Cobb角40°、以脊柱失稳为腰背痛主要原因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肯定,且手术创伤及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行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Cobb角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等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由术前的7.7±1.0下降至术后的2.3±0.7,末次随访的2.4±0.6;Cobb角由术前的(29±5.4)°矫正到术后的(21±3.5)°,末次随访时的(22±3.6)°;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2.9±2.6)mm到术后的(21.5±1.8)mm,末次随访时的(21.3±1.7)mm.术后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PKP治疗的55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术前糖尿病控制良好(观察组),20例术前糖尿病控制不佳(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肺栓塞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大,矢状位后凸Cobb角较术前小,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矢状位Cobb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前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控制好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4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的26例(33椎)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结果 2例(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2个椎体为椎间盘渗漏,1个为椎体前方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9.09%。本组获得平均26.7(11~49)个月随访。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部分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骨折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RS-Schwab Ⅳ级截骨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伴严重后凸畸形疗效。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8月,采用SRS-Schwab Ⅳ级截骨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20例胸腰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伴严重后凸畸形女性患者。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54.8岁。病程6~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密度T值为–4.4~–1.8,平均–2.8。术前后凸Cobb角为(43.0±11.3)°。椎体压缩骨折节段:T12 9例,L1 8例,L23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1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180~314 min,平均226 min;术中出血量390~1 800 mL,平均750 mL。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0.9个月。随访期间无明显矫形丢失、断钉、断棒、假关节形成、近端交界性后凸和远端交界性后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时截骨均达骨性融合。术后患者均能直立行走,6个月时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前5例伴有神经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改善至Frankel E级。末次随访时ODI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S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S-SchwabⅣ级截骨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伴严重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矫形和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CF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术前、术后24 h内及末次随访时评估VAS及ODI;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VAS评分7.6±1.2、ODI评分87.4±11.5、cobb角21±4.6、术后24 h VAS评分2.4±0.6、ODI评分43.8±9.6、cobb角5.8±0.6;末次随访VAS评分2.1±0.4、ODI评分42.6±10.1、cobb角6.4±0.7;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cobb角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ODI评分、cobb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有限脊柱截骨加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12月,采用有限脊柱截骨加损伤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73岁,平均(45.22±2.34)岁。采用JOA评分(29分法)、背部疼痛VAS评分和影像测量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未出现重要血管、神经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4.14±1.5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7.23±2.24)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93±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13.40±4.1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24.1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45.22±10.21)°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8.4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检查显示重建椎间盘骨性融合,所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未见松动、拔出、切割、断钉等并发症。[结论]有限脊柱截骨加损伤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术中脊髓360°减压充分,远期椎间融合率高,术后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短节段融合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幼儿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年龄7岁患有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儿共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7岁,平均5.1岁。均采用后路一期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前路二期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后凸Cobb角变化,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Cobb角由术前(24.18±7.15)°减少至术后(0.1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节段后凸(0.65±3.9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JOA评分由术前(21.53±5.04)分增加至术后(28.06±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ASIA分级均恢复到E级。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出、移位、断裂。[结论]对低龄儿童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合并二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