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shRNA沉默环指蛋白146(RNF146)基因,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RNF146沉默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用于筛选RNF146高表达肺癌细胞系。构建shRNA-RNF146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A549和H1299肺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划痕实验评价肺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Buyden小室实验检测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筛选RNF146高表达肺癌细胞系,显示 A549和 H1299细胞中 RNF146蛋白均高于其它细胞系。shRNA -RNF146转染A549和H1299细胞系后,划痕实验显示转染组细胞24小时迁移率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 P<0.01)。Buyden小室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组比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P<0.05)。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的调控蛋白( MMP2、MMP7、MMP9、RhoA、RhoB、RhoC、Rock1、TIMP-1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干扰 RNF146后 A549细胞中 MMP2和 MMP7表达明显减少,而 MMP9、RhoA、RhoB、RhoC、Rock1、TIMP-1等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RNF146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7的蛋白水平促进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陈雅婷  李昂  仵红娇 《中国肿瘤》2022,31(3):228-234
摘 要:[目的] 研究LINC0193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从UCSC XENA数据库中获取LINC01936在1 099例乳腺癌组织和292例非配对癌旁组织及112例配对样本中的表达数据。用LINC01936-pcDNA3.1或pcDNA3.1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获得过表达LINC01936的MCF-7细胞和对照 MCF-7细胞。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 细胞增殖实验测定LINC01936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细胞黏附实验检测黏附能力。荧光Hoechst33342染色法用于评价LINC0193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用于检测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INC01936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CCK-8检测显示,LINC01936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表明,转染LINC01936过表达质粒后,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细胞黏附实验表明,LINC01936减弱乳腺癌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荧光染色分析表明,LINC01936过表达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显示,LINC01936促进NF-κB的表达。[结论] LINC01936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黏附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系(Mg-63,SaOS-2,HOS-8603)中溶血磷脂酸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R)的表达,分析LPA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之间的关系;黏附和划痕实验检测LPA处理后对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PA对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 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检测结果显示Mg-63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最强,SaOS-2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最弱。细胞中LPAR检测结果显示Mg-63、SaOS-2、HOS-8603三株细胞中LPAR1、LPAR2、LPAR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Mg-63细胞中LPAR1、LPAR2、LPAR3表达均为最高。LPA处理SaOS-2细胞后,其黏附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A处理后,SaOS-2细胞中PI3K、p-AKT、CD44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LPA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PI3Kp85α基因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3条靶向抑制PI3Kp85α基因的siRNA片段(siRNA-1、siRNA-2、siRNA-3),分别转染人胃癌AGS细胞,并设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序列对PI3Kp85α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MTT实验、划痕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下调PI3Kp85α水平对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转染siRNA-1、siRNA-2和siRNA-3的AGS细胞中PI3Kp85α蛋白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转染siRNA-3的AGS细胞PI3Kp85α蛋白表达降低最明显,抑制率达80%,故选择siRNA-3进行后续实验。转染24h后,PI3Kp85α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24h体外划痕实验显示,PI3Kp85α siRNA转染组的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PI3Kp85α siRNA转染组细胞的细胞穿膜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siRNA能明显下调PI3Kp85α蛋白在胃癌细胞AGS中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质粒转染技术制备过表达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hibitory protein,MIIP)的肾癌786-0/MIIP细胞系,观察MIIP对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MIIP基因的质粒,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技术上调肾癌786-0细胞系MIIP基因表达.Western-blot、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果;利用MTT实验检测MIIP对78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MIIP对786-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m-blot、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实验组786-0/MIIP细胞MIIP蛋白及mRNA表达量有效上调.MTT实验显实验组786-0/MIIP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Transwell实验显实验组786-0/MIIP细胞侵袭能力减弱,穿透小室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实验组786-0/MIIP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论:通过质粒转染技术能够制备过表达MIIP的肾癌细胞系.转染成功的肾癌786-0/MIIP细胞系MIIP表达量增加,有效抑制了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探讨miR-6775-3p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MDA-MB-468和BT-549中miR-6775-3p的表达水平,选取miR-6775-3p表达水平最低的乳腺癌细胞系过表达miR-6775-3p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775-3p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4,CDK4)和CDK6,以及侵袭转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7和MMP2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FQ-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中miR-6775-3p的表达最低,在MDA-MB-453细胞中转染miR-6775-3p mimics后,miR-6775-3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1)明显降低。RTF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DK4、CDK6及MMP17、MMP24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6775-3p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阐明RNASE4在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RNASE4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siRNA-NC组和siRNA-RNASE4组。在体外细胞中瞬时转染siRNA-RNASE4,利用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U87增殖率。采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U8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RNASE4在胶质瘤细胞系T98(1.34±0.06,P<0.01)、A172(1.79±0.10,P<0.01)、U251(1.86±0.09,P<0.01)、U118(2.19±0.17,P<0.01)和U87(2.64±0.17,P<0.01)中较NHAs细胞系均异常高表达(1.00±0.05)。在胶质瘤细胞U87中下调RNASE4表达引起细胞增殖活力下降(48h,P<0.05;72h,P<0.01)。同时,siRNA-RNASE4组U87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46.0±4.6 vs 87.2±3.6,P<0.01)以及细胞侵袭能力(72.5±4.7 vs 147.8±16.8,P<0.01)均明显降低。下调RNASE4表达抑制了BCL2、MMP9基因表达,并促进各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P<0.01)。[结论] RNASE4能够通过调节BCL2、MMP9等因子的表达来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发挥促癌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键  康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45-445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肝细胞受体B1(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B1,EphB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分析40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在EC-9706细胞中分别转染si-EphB1 RNA和oe-EphB1 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分析EphB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ph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aspase 3 及剪切型-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5),EphB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沉默EphB1和过表达EphB1使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或增强,并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在蛋白水平上,si-EphB1和oe-EphB1处理EC-9706细胞48 h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加(P均<0.05),并分别增加或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Bad、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P均<0.05),下调或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的蛋白表达(P均<0.05),抑制或促进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MMP-2、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活性,但却上调或下调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均<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还证实EphB1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中通路蛋白PI3K、p-AKT的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Eph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沉默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对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SDC1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分析ERK1/2、p-ERK1/2、Snail、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DC1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系;转染后各组细胞SDC1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NC组(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SDC1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1);与BC组和NC组相比,shSDC1组细胞p-ERK1/2、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沉默SDC1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卵巢癌细胞A2780细胞内hPTFG1表达对其侵袭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阳离子转染试剂将hPTTG1siRNA转染A2780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PTTG1及bFGF表达水平;MTT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细胞侵袭重建基底膜实验测定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TTG1siRNA转染组hPTTG1mRNA表达下降,抑制率为(76.8±4.1)%;转染hPTTG1siRNA后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hPTTG1干扰后bFGF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结论:hPTTG1siRNA能够抑制A2780细胞侵袭,可能是通过下调bFGF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