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之一的移动Ad Hoc网络受到各种类型的安全威胁,灰洞攻击就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仿真模拟了MANET环境下的灰洞攻击,即选择性丢包攻击对MANET性能的影响。从仿真模拟中可以看出灰洞攻击对于MANET的路由影响,不仅导致丢包率增加,而且会导致端到端时延方面的增加。基于信任度的定义,提出一种可信AODV路由协议(Trusted AODV Routing,TAR),方案通过交换相邻节点的节点信任度,并计算路径信任度的方法,集合最短路径算法,从而选择合适的可信路径。通过性能分析,TAR协议在丢包率、端到端时延和路径建立时延方面,相比于AODV协议有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抵制灰洞攻击。  相似文献   

2.
为了抵抗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选择性转发攻击,提出一种轻量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选择性转发攻击检测方案(LSFAD).LSFAD方案通过计算并比较路径的平均丢包率和路径的正常丢包率检测选择性转发攻击路径,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平均丢包率和正常丢包率检测定位恶意链路.LSFAD方案设计简单,不需要任何监听节点,不需要任何复杂...  相似文献   

3.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基于中间节点的合作转发的,但由于内部自私节点为了节省带宽和电量或者网络受到恶意节点的攻击,导致丢包行为发生,网络性能严重降低。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常用的路由协议AODV,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内部丢包攻击的检测模型。该检测模型引入旁信道概念,旁信道节点和看门狗共同检测并记录节点转发报文行为,采用邻居信息表存放检测结果,当相应节点的记录值达到一定下限时就被隔离出网络。由于旁信道可以发送警报报文,该模型能够同时检测到自私节点或合作攻击节点引起的内部丢包攻击。  相似文献   

4.
谢丽霞  魏瑞炘 《计算机应用》2019,39(9):2597-2603
针对现有物联网(IoT)信任度评估方法未考虑信任的时效性、非入侵因素对直接信任度评估的影响以及缺乏对推荐节点可靠度的评估,造成信任评估准确度低且不能有效应对节点恶意行为的不足,提出一种IoT节点动态信任度评估方法(IDTEM)。首先,设计节点服务质量持续因子评估节点行为,并采用动态信任衰减因子表达信任的时效性,改进基于贝叶斯的直接信任度评估方法;其次,从推荐节点价值、评价离散度与节点自身的信任度值三个方面评估推荐节点可靠度,并据此优化推荐信任度权重计算方法;同时,设计推荐信任反馈机制,通过服务提供节点完成服务后的实际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的反馈误差实现对协同恶意推荐节点的惩罚;最后,基于熵计算节点自适应权重,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誉信任评估框架(RFSN)模型及基于节点行为的物联网信任度评估方法(BITEM)相比,IDTEM可较好地识别恶意服务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传输能耗。  相似文献   

5.
鉴于传统网络安全策略无法阻止或识别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的攻击或异常行为,结合节点资源受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信任度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Bayes估计方法,通过求解基于Beta分布的节点行为信誉函数的期望值得到直接信任并将其作为Bayes估计的先验信息,将来自邻居节点的推荐信息作为其样本信息.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识别异常节点,从而阻止内部节点对网络的攻击,与RFSN相比,不仅节约了存储空间、运算时间与通信量,而且能够避免恶评现象对节点信任度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丽莎  赵圆圆 《计算机仿真》2020,37(2):303-306,333
在物联网中节点恶意行为会促使节点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如何确保高信任度并加强网络安全性已经成为首要问题,提出一种物联网节点动态行为信任度评估方法。首先依据多实体贝叶斯建立信任模型,可以控制恶意节点对物联网的攻击和入侵;采用贡献资源数值权重来抑制自私节点,并对其初始化处理;通过对信任的传递与合成计算出推荐信任值,能够减少运算复杂度;并利用综合信任度调高可信任的阈值,最后根据节点间直接的交互记录,来完成信任度的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恶意节点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能够保证信任评估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黄建华  夏旭  李忠诚  李建华  郑红 《软件学报》2019,30(9):2593-2607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授权的信任证明机制(proof of trust,简称PoT),并在该机制的基础上修正了现有区块生成策略中存在的诸如权益粉碎攻击和贿赂攻击等问题.PoT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矿工节点和基本权益代表(stakeholder)节点,根据节点参与创建区块的行为赋予其相应的信任度,stakeholder节点对区块进行签名操作并赋予区块信任度,最终根据区块所获得信任度权重竞争上链.同时,还针对贿赂攻击和常见的权益累积攻击的攻击成本以及系统对于攻击的反应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PoT机制在应对权益粉碎攻击、贿赂攻击以及权益累积攻击方面相比于传统权益证明机制有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丰  王箭  赵燕飞  杜贺 《计算机科学》2014,41(4):155-158,183
由于信任评估具有模糊性和不精确性,使得基于模糊逻辑的信任度计算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基于模糊逻辑的信任模型没有很好地考虑过往交易对信任度评估的影响,使得信任度计算不够准确。引入马尔科夫链来记录用户过往交易的评价值,结合一步概率与稳态概率,提出了基于马氏链的信任预测算法MTP(Markov Trust predict Algorithm)。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传统基于模糊逻辑的信任模型在信任度评估上的准确性,并通过动态调整权重来有效抑制恶意节点和摇摆节点的行为,特别是在有大量摇摆节点攻击的情况下,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对节点行为改变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对反馈信息的有效聚合能力支持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帧信任值的计算方法,使用时间帧标示出经验和推荐时间特征,引入近期信任、长期信任、累积滥用信任和反馈可信度4个参数来计算节点信任度,并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上述参数,提高了信任模型的动态适应能力。与以往的信任值的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反馈信息有效聚合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一种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姜守旭  李建中 《软件学报》2007,18(10):2551-2563
P2P电子商务系统中恶意节点的存在会破坏系统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通过计算节点的信任度可以识别出恶意节点.这种机制的可用性依赖于信任度的计算方法、信任机制的准确性及其抗攻击能力.然而,P2P环境下已有的信任机制在上述3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的选取.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在该机制中,一个节点具有两种类型的声誉.一个节点相对于另一个节点的局部声誉是根据另一个节点对其交易行为的评价来计算的.一个节点的全局声誉是根据所有与其交易过的节点对它的评价来计算的.通过较全面地引入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既解决了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精确计算问题,又提高了信任机制抗攻击的能力.为了确定节点所给评价的真实性,提出了一个节点评价的质量模型,并给出了节点评价的可信度计算方法.在计算信任度的过程中,利用置信因子来综合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并给出置信因子的确定方法.最后,对信任机制的有效性和抗攻击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信任机制优于其他现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张倩  任秀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5):1514-1518+1533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针对异常事件监测时会出现大量数据发送引起网络拥塞、数据包无法可靠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可靠传输路由协议(RTRPT)。该协议提出了梯度分簇模型以选取簇头节点。在无异常事件发生时,通过转发能量阈值找出传输数据的邻居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对这些节点进行转发概率与历史信任度计算得到直接信任度,再通过这些节点交互间接评价得到间接信任度。将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距离度量和剩余能量作为评价指标,量化后通过熵权法得到邻居节点的综合信任。在异常事件发生时,节点仅需选择综合信任度最大的邻居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建立路由路径。使用OMNeT++进行仿真验证,RTRPT与TSRP、ESRT相比,在传输大量数据包时节点丢包率分别降低69.4%、52.7%;节点传输延迟分别降低53.6%、34.8%;网络生命周期分别延长32.5%、15.7%。仿真结果表明,RTRPT能有效减少丢包、降低传输延迟、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选择性转发攻击行为,提出一种基于多跳确认和信任评估(MHA-TE)的选择性转发攻击检测方法.MHA-TE方法利用基于源节点的请求响应形式的多跳确认方案,通过源节点发送请求包、中间节点回复响应包的方式确定路径中产生恶意丢包行为的节点,进而将被检举出的恶意节点作为信任评估的参数更新标准,运用Bate分布建立信任评估模型分析各个节点的交互情况,确定路径中各节点的信任值,并将更新后的信任值与对应的信任值阈值比较,进行恶意节点的判定.该方法结合多跳确认和信任评估的优势,能够解决路径上多恶意节点误警率高和静态信任阈值适应性差以及检测率低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Two-hops方法、MLCM方法和ITEM方法,MHA-TE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检测恶意节点,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警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3.
邬迎  高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1,38(1):116-120,134
为解决时延容忍网络中恶意或自私节点严重影响网络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信任管理的时延容忍网络数据转发方案。通过计算节点信任值先滤除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再执行数据转发行为。根据节点的转发行为以及它们的能量消耗信息计算出直接信任;邻居节点推荐的信息融合间接信任和推荐信誉计算出推荐信任;融合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得到节点总体信任,并利用信任记录窗口对节点信任值进行更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消除时延容忍网络路由的不正当行为,在数据包传递率、开销和时延等性能上均优于RBTM方案、CWS方案和SPRAY方案。  相似文献   

14.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the lack of a trusted infrastructure makes secure and reliable packet forwarding very challenging, especially for providing QoS guarantee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rust and QoS metric estimation into establishing a trust-based QoS model. In this model, we estimate the trust degree between nodes from direct trust computation of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direct trust computation by neighbor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NP-completeness of the multi-QoS constraints problem, we only take into account link delay as the QoS constraint requirement. Then, we design a trust-based QoS routing algorithm (called TQR) from the trade-off between trust degree and link delay. At last, by using NS2 we implement this algorithm based on AODV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We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with AODV, Watchdog-DSR and QAODV.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QR scheme can prevent attacks from malicious nodes and improve the security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network,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acket delivery ratio, average end-to-end delay, routing packet overhead and detection ratio of malicious nodes.  相似文献   

15.
网络节点受到攻击产生数据泄漏,需要进行防攻击协议设计,提出一种基于地址解析的网络节点数据防攻击协议。设计网络节点分布模型及信道解析模型,采用网络节点链路均衡配置方法设计数据转发控制协议,分布网络节点并部署最优节点。进行节点输出信道的波特间隔均衡控制,构建网络链路转发的信道调制模型,实现地址解析优化下的攻击特征提取,根据地址解析结果,实现对动态无线传感网络的攻击节点的快速定位和攻击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网络节点数据防攻击协议设计,提高了节点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和吞吐量,网络节点数据安全传输性能较好,抗攻击能力较强,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李峰  司亚利  陈真  鲁宁  申利民 《软件学报》2018,29(9):2829-2843
提出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机会网络安全路由决策方法TOR,该方法在节点中引入信任向量的数据结构,记录节点携带消息能力的信任度.采用层状硬币模型和数字签名机制,在消息传递过程中将节点签名的转发证据动态捆绑到消息包上,依靠消息携带方式实现证据链的采集.周期性地将具有签名和时间戳的信任向量表通过洪泛方式反馈到网络中,在每个节点,迭代形成一个由多维行向量集组成的只读可信路由表TRT,作为选择下一跳节点和副本分割策略的决策依据.在节点相遇时,选择信任度比自身大的作为下一跳转发节点,消息沿着信任梯度递增的方向传递.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路由算法相比,TOR算法能够有效抑制恶意节点和自私节点的破坏行为,且具有较高的消息传递成功率和较低的消息转发平均时延,对缓存空间和计算能力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付翔燕  李平  吴佳英 《计算机应用》2012,32(10):2711-2715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择性转发攻击,以提高恶意节点检测率和系统防御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转发策略的随机路由算法和可信邻居节点监听的检测和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距离、信任度等参数构建转发路径,同时,在路由发现和选择过程中,采用节点监听机制对恶意节点进行检测和防御处理。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机制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消耗相对较少能量情形下有效检测出选择性传递攻击,保持较高事件报文成功率,并且对恶意节点能做到有效的防御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陈剑  曾凡平 《计算机工程》2008,34(7):139-141
虫洞攻击是一种针对Ad hoc路由协议,破坏网络路由机制的攻击,它是Ad hoc网络的重大安全威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信任评估的端到端虫洞检测方法,估算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最短路径长度,根据路由长度和邻居节点信任度来选择路由,从而检测和防御虫洞 攻击。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经常部署在苛刻环境下,节点易被物理俘获或损坏,无线多跳通信的方式也使得网络容易遭受各种信号干扰和攻击,路由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分簇路由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节点可信度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提出了基于模糊信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路由模型。该模型中,每个节点的信任值由剩余能量、包转发率、路由信息篡改以及声明诚实度等4个属性采用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得到。仿真结果表明:在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算法中,通过提高具有过低值的属性的权值,可以突出节点的缺陷,使得具备过低剩余能量或是过低包转发率,路由信息篡改信任,或过低诚实度任意一个缺陷的节点都不能够得到较高的信任值从而被选为簇头节点,避免行为恶意的节点破坏网络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