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穿甲杆或射流受被动电磁装甲电磁力作用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装甲技术是一项新概念战斗车辆防护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应用电磁力理论原理分析电磁装甲的问题,利用电磁学的理论推导出系统在加电工作状态下射弹受力方程,建立了被动电磁装甲( PEMA)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被动电磁装甲的防护机理,进行了脉冲电流作用下金属射流受到的箍缩电磁力作用研究。通过频域分析方法得到了脉冲电流在金属射流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并结合反趋肤效应现象研究了射流受到的等效表面电磁压强随半径以及电流密度分布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分析表明:脉冲放电的下降沿出现反趋肤效应时,金属射流受到的等效表面电磁压强大于相同电流时出现趋肤效应时的值。通过被动电磁装甲试验验证了脉冲电流产生的箍缩电磁力的作用效果。在注入脉冲电流的情况下,射流在后效靶板上的穿孔直径明显比不加电情况大。上述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被动电磁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机理,对被动电磁装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被动电磁装甲防护效果,研究了被动电磁装甲的电-热作用机理,建立了被动电磁装甲对均匀拉伸聚能射流的电-热作用耦合分析模型,进行了静态铜杆和运动射流温度场分布的数值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耦合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运动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射流侵彻被动电磁装甲时,射流的熔化开始于速度为5.8km/s左右的射流中部,而气化和电爆炸现象发生在速度小于4.5km/s的射流尾部.分析结果也为被动电磁装甲的优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战化训练,是装甲机械化队训练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急需研究探索的现实问题。通过设置逼真战场环境、加强“通”与“抗”的训练、突出与其它兵种的一体化训练、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坦克防护系统的电气化,是坦克防护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也是实现未来全电坦克的三大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对实现未来坦克防护系统电气化的重要装备——电子装甲,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三种电子装甲:电磁装甲,主动电磁装甲,电热装甲。为未来全电坦克防护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装甲装备保障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改善装甲车辆的基本生存力,作为被动反应护技术更深入阶段的主动装甲是唯珂可能的手段。根据未来动能弹丸构想威胁的 出的这个事实,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Em-Es曲线相对评价间隔装甲与其它防护装置相比较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嘉麒  魏曙光  廖自力  臧克茂 《兵工学报》2021,42(10):2049-2059
为进一步推进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全电化陆战平台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技术,面向未来陆战战场和新型战争形态阐述全电化技术在提高陆战平台机动性能、持续作战、战斗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分析陆军装备轻型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军陆战装备的发展概况,从全电化陆战平台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车载综合电力系统、电磁武器、电磁装甲防护4个方面详细剖析陆战平台全电化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探究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揭示全电化陆战平台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出陆战平台在电机、电力系统、电磁等方向的发展思路,探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电(磁)装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关于电 (磁 )装甲的资料、数值计算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结合课题研究中的体会提出了对电 (磁 )装甲防护系统发展前景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陶瓷装甲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陶瓷的脆性断裂行为往往限制了它的使用,其主要应用之一是装甲系统构件。陶瓷装甲可以防护高速弹丸,其重量仅为普通钢装甲的二分之一左右。本文介绍了在装甲系统中使用的陶瓷材料性能,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陶瓷复合装甲抗穿甲模拟弹厚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底推式105mm穿甲模拟弹进行,研究陶瓷的厚度效应对抗穿甲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DOP法评估陶瓷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陶瓷装甲厚度增加陶瓷复合装甲的防护系数降低;相同陶瓷装甲厚度下,多层陶瓷复合装甲比单层陶瓷具有更好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12.
脱粘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多发打击有重要影响.基于已有弹道试验,应用LS-DYNA软件,采用建粘结层的方法,研究了陶瓷/铝合金复合装甲在7.62 mm穿甲弹打击下陶瓷板的脱粘问题.比较了界面应力失效准则和粘结层应变失效准则,探讨了聚氨酯粘结层的脱粘机理.结果表明,粘结失效应采用粘结层应变失效准则,脱粘的主要机理是粘结层材料的...  相似文献   

13.
孔结构间隙复合装甲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12.7mm穿燃弹,研究不同结构的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规律。采用残余穿深法评估穿孔结构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时,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弹能力差别极大。着弹点在孔部位时,高抗弹性能不起作用;着弹点在孔边缘部位,穿孔结构具备较高的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12.7mm穿燃弹,进行陶瓷/铝合金复合靶板在不同倾角下的侵彻试验,研究靶板倾角对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倾角的增大,靶板的局部防护系数单调增加,表明防护能力在增加;陶瓷面板与背板粘合后靶板的局部防护系数显著高于面板与背板未粘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背板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2.7mm穿燃弹对几种不同背板的陶瓷复合装甲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复合装甲中陶瓷与背板组成的界面对其抗枪弹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有效弹速下,以弹丸在后效板上的垂直残余穿深来作为衡量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指标。陶瓷复合装甲由Al2O3陶瓷层和不同密度的均质材料组成。根据试验结果及对其的分析讨论,看出随着背板材料声阻抗的提高,界面阻止弹丸侵彻的能力也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16.
陶瓷/铝合金复合装甲倾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7mm穿甲枪弹,进行陶瓷/铝合金复合装甲在不同倾角条件下抗弹侵彻试验,研究倾角效应对抗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装甲的倾角效应为正效应,即随着倾角增大,陶瓷的抗弹性能提高;弹靶作用时陶瓷面板中倒陶瓷锥的形成是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适合于作装甲的陶瓷材料的抗弹性能及价格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出了效一费比高的陶瓷装甲材料.通过陶瓷在装甲中的位置及用量对抗弹性能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具有最佳"效-费"比的复合装甲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陶瓷靶前加约束面板的情况下,变换面板的材质,分别用两种高硬度钢和一种装甲铝合金作为约束面板。采用14.5mm口径弹道枪发射14.5 mm穿燃弹进行靶试,比较不同材质约束面板对靶板整体抗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装甲铝合金作约束面板时抗弹性能比两种装甲钢都好,装甲钢1稍逊于装甲钢2。  相似文献   

19.
采用12.7mm穿甲燃烧弹,研究陶瓷/钢复合装甲当陶瓷支撑钢板厚度不同时抗弹性能的变化情况.靶板采用Al2O3陶瓷作为面板,背板采用高强度钢板,装甲铝合金为基板,背板与面板之间应粘结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陶瓷面板厚度为10mm时,随着钢背板厚度增加,整体结构的抗弹能力提高;陶瓷面板厚度为8mm,钢背板厚度为1~2mm时,抗弹能力随着背板厚度增加变化不显著;面/背板间高粘接强度可保证陶瓷面板具有优良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陶瓷靶前加约束面板,面板厚为1,2,2.6,3 mm。采用14.5 mm口径弹道枪发射14.5 mm穿燃弹进行靶试,比较不同厚度面板对靶板整体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面板厚度增大,靶板整体防护系数下降;面板厚为1 mm,靶板防护系数最高,面板破坏状态为花瓣状形貌;面板厚为2,2.6,3 mm,面板破坏形貌为弹径大小的孔洞。对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