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聚1,2-亚丙基碳酸酯/橡胶体系的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热重分析(TG)研究了聚1,2-亚基碳酸酯(PPC)/橡胶共混弹性体的热分解反应,讨论了PPC/橡胶的热失重情况,动力学研究表明,热分解主要有3个过程,反应程度α<0.1时主要是防老剂,促进剂等有机配合剂的挥发失耗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PPC相的失重,其活化能不断升高;第三阶段是橡胶相的失重过程。3个反应阶段都是一级反应。热分解活化能数据验证了1,2-亚丙基碳酸酯(PPC)/丁苯橡胶(SBR)弹性体中PPC与SBR形成界面互穿网络,网络互穿部分热分解活化能明显升高。马来酸酐的加入使相界面分子链的缠绕互穿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2.
将以二氧化碳为基的聚1,2-亚丙基碳酸酯(PPC)和天然橡胶(NR)共混得到橡胶弹性体。讨论了配方与工艺对这种橡胶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含5phr PPC,95phr NR的共混弹性体其拉伸强度为26.6MPa,扯断伸长率755%。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法对新型二氧化碳共聚物聚1,2-亚丙基碳酸酯(PPC)和天然橡胶(NR)共混弹性体进行了初步的配方设计,筛选出优化配方,含30phr PPC,70phr天然橡胶的共混弹性体拉伸强度为18.9MPa,扯断伸长率为755%。  相似文献   

4.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存在热效应,致使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偏差。PEA/PET共混物呈两相结构,当PEA含量少时,两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液晶相形成取向微纤  相似文献   

5.
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的热…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SC、TG考察了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各相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热降解规律。表明,PUR交联密度提高有利于其软段相与PS相形成部分互溶的微相结构,而NCO/OH的提高则促进软段的微相分离及增大PS与PUR的相容性。该共混体系的热裂解属无规热解反应,不同热裂解温度区域内各相态的热失重均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6.
加入促进剂三氟化硼-乙基胺使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聚砜(PSF)/二氨基本基砜(DDS)共混体系迅速达到凝胶点,使相分离早期固定,易于获得平均径较小的共混物相结构,促进剂使固化反应速度提高与降低温度相分离速度降低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PVC/MBS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MBS核壳结构的特征,分析了与PVC进行共混时两组分溶解度参数与相容性的关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共混体系中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表明PVC/MBS体系的相界面具有较好相和粘合作用。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发现了共混体系中PVC-MBS间氢键的存在,从而提高了组分的相容性。通过PVC-MBS片材的热粘合样品的切强度试验,也可观察它们界面的相容程度。  相似文献   

8.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氯酸锂为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基酯(PPC)共混材料的增容剂,通过研究高氯酸锂对PLA/PPC共混体系相容性、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高氯酸锂的加入能有效改善PLA与PPC之间的相界面,显著缩短体系的半结晶时间(最高达538.7%),使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35%。同时,通过调节高氯酸锂与PPC的共混顺序,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分析了高氯酸锂对PLA/PPC共混体系的增容机理,发现高氯酸锂通过对PPC的络合作用及PLA的电荷作用增强PLA与PPC之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将以二氧化碳为基的聚 1,2 -亚丙基碳酸酯 (PPC)和天然橡胶 (NR)共混得到橡胶弹性体。讨论了配方与工艺对这种橡胶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含 5 phr PPC,95 phr NR的共混弹性体其拉伸强度为2 6 .6 MPa,扯断伸长率 75 5 %。  相似文献   

11.
石油树脂/橡胶/添加剂热熔共混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C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扭辫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石油树脂(PR)/橡胶(NR)/添加剂(ADD)热熔共混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PR/NR共混体系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聚丙撑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撑碳酸酯/聚苯乙烯(PPC/PS)复合材料,并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PS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及热稳定性,对体系中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PC/PS复合材料,可达到对PPC增强改性的目的,且大大降低了PPC的应用成本,对PPC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DSC、TG考察了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聚苯乙烯)间充复合弹性体各相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PUR交联密度提高有利于其软段相与PS相形成部分互溶的微相结构,而NCO/OH的提高则促进软段的微相分离及增大PS与PUR的相容性。该共混体系的热裂解属无规热降解反应,不同热裂解温度区域内各相态的热失重均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能有效降解PP;当DCP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PP/EPDM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较高。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表明,EPDM橡胶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C/PMMA)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PPC/PMMA热性能,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PPC的热稳定性能。以多升温速率法对PPC/PMMA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利用Friedman法、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Coats—Redfem方法对热降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确定PPC/PMMA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遵循一种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
宋涛  宁荣昌 《高分子材料》1997,4(2):48-50,62
本文利用溶液法共混制备聚醚酰亚胺/双马亚酰亚胺烯丙基共聚物的共混树脂体系(即PEI/BMI/DBPA共混体系),并对其进行增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共混树脂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其复合材料树脂基体韧性明显提高,而且该共混树脂体系可增强复合材料叠层板抗低速中击损伤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种热塑/热固共混体系具有独特的相太结构--“韧性网络--球粒”结构。  相似文献   

17.
液晶共聚酯酰胺对PET/PA66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PET、PA66和LC30进行熔融共混,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DSC、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系统地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LC30对PET/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增强了PET链与PA66链间的相互作用,使PET/PA66共混物的熔点降低,结晶度提高,流变行为由原来的负偏差行为转变为正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8.
PVC/LLDPE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PBD-b-PMMA)共聚物作为聚氯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共混体系的冲击缺口断面和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小角激光菜射技术了LLDPE在共混物中的结晶行为,发现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并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磺酸(PSSA)共混膜,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向共混膜中掺杂无机TiO2粒子制得有机-无机复合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对复合膜的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DF与PSSA通过溶液共混可以得到混合均匀的共混膜;TiO2粒子通过溶胶-凝胶法能够与共混膜结合并均匀地分散到共混膜中;热分析结果表明,TiO2粒子与共混膜之间已形成了氢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