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控制血糖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中心住院确诊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3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咯血症状明显,空洞形成率高,痰集菌阳性率高.肺结核疗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单纯肺结核组高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0.05);单纯肺结核组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P〈0.05),其疗效依赖于对血糖的控制.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其抗痨结局更多的依赖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对我所2002~2004年住院1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在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方面明显,总疗程1.5年组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疗程1年组(p<O.05)。结论 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长疗程抗结核及早期应用胰岛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对我所2002~2004年住院1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在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方面明显,总疗程1.5年组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疗程1年组(p<O.05)。结论 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长疗程抗结核及早期应用胰岛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2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肺结核治疗前后晨痰查结核杆菌、结核病灶范围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控制与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6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中(Ⅰ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00.00%、93.75%和100.00%;在34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中(Ⅱ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另为88.89%、88.24%和75.00%;在12例2-型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患者中(Ⅲ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2.50%、25.00%和0。经x~2检验,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在2-型糖尿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抗结核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变范围广,空洞发生率高,痰结核菌阳性率高,短期内不易阴转;血糖控制良好时患者6个月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要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糖尿病和肺结核及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结核控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微卡辅助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本组96例病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组给予微卡22.5μg,臂部肌肉深部注射,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痰菌阴转及病变吸收、空洞闭合情况。结果 痰菌转阴率第2月末观察组96.0%,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疗程结束时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结束时病灶吸收显效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程结束时空洞闭合率:观察组83.33%,对照组52.63%(10/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卡辅助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复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经纤支镜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满12个月时,观察组64例,痰菌阴转率84.4%、空洞闭合率62.5%,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60例,痰菌阴转率53.3%、空洞闭合率33.3%。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纤支镜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复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治疗复治空洞菌阳肺结核尤其是耐多药肺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近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肺结核住院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痰菌阳性率、排菌量、空洞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速度慢、肺部病灶吸收慢、空洞闭合少、抗痨疗程长。2个月末痰检阴转率低于单纯肺结核,但5个月末痰检阴转率均为100.00%;2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78.89%(71/90),5/6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82.22%(74/90)。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有不利影响,但需适当延长疗程,只要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规则抗痨治疗到疗程结束,其疗效及与单纯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苏和  李志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089-109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同期选取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30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较B组起病急,症状重,以干酪病灶为主,病变范围广,易于溶解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起病进展恶化快。②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抗痨治疗有助于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血糖控制与肺结核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8年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180例患者的临床质料. 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86.3%,86.0%,70.0%)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56.4%,57.5%,48.7%),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合理抗结核治疗,能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增城市人民医院2011年8月~2014年1月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2个月后痰涂片转阴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率90.0%。未转阴患者FBG为(12.4±5.6)mmol/L,Hb A1c为(11.4±2.6)%。转阴患者FBG为(9.7±3.4)mmol/L,Hb A1c为(7.8±2.3)%。转阴组、未转阴组FBG和Hb A1c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t=5.187,P均0.05)。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中,FBG和Hb A1c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15,r=0.31,P0.05)。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洞数量状况以及治疗后Hb A1c水平是治疗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的危险因素。结论结合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积极预防,提高治疗2月末痰涂片转阴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董力 《四川医学》2012,33(5):830-831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药物及饮食等合理控制血糖。结果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空洞闭合率为61.67%、病灶吸收率为71.67%,均低于对照组的93.33%、86.67%、91.6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良好组(87.1%)与血糖控制一般组(57.8%)、血糖控制较差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糖控制一般组与血糖控制较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较单纯肺结核差,血糖控制情况与肺结核治疗效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诊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以及痰菌转阴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痰菌转阴率高,建议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0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核病灶≥2个肺野、出现空洞及痰涂片阳性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糖控制良好的肺结核患者疗效高于血糖控制不良肺结核患者(P〈0.0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或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两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故两病应同时治疗。积极控制好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邓发明 《中外医疗》2013,32(1):15+17-15,17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将该院2007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非血管介入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更高,空洞缩小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的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疾病特点,为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这两组患者血脂和血糖水平。结果经过对比两组血糖和血脂水平,研究组血糖(8.96±1.57)mmol/L、血脂水平(2.57±1.1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糖(5.98±1.42)mmol/L和血脂水平(1.47±0.74)mmol/L,另外研究组患者复发率(25.78%)也高于对照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血糖的控制,这样能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抗酸杆菌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2CDLZ/6DL方案;对照组采用2SDLZ/6DL方案。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2.76%和60.0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70.00%(P〈0.01)。结论2HRZSL/6HRL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利福布汀和莫西沙星联合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将41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以莫西沙星(M)、利福布汀(B)为主,联合力克肺疾(D)、丙硫异烟胺(Th)、阿米卡星(A)、乙胺丁醇(E)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以左氧氟沙星(V)、利福喷汀(L)为主,联合D、Th、A、E治疗;疗程均为18个月。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5.7%(18/21),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5.0%(11/2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显吸率分别为47.6%(10/21)、25.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有效率分别为81.0%(17/21)、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8.5%(5/13)、27.3%(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布汀联合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震宇 《当代医学》2014,(1):119-12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患者不规范地使用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8例,占82.4%;有效4例,占11.7%;无效2例,占5.9%;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8例,占52.9%;有效6例,占17.6%;无效10例,占29.5%;治疗有效率为7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其血糖进行及时的监测,能够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