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2,15(1):34-37
中国古代字典排检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开创期 ,以《说文》为代表 ,首创了部首排检法 ;发展期 ,《玉篇》承袭《说文》的部首系统 ,《龙龛手鉴》与《类篇》引进音序法 ,《篇海》发明笔画法 ,从《龙龛手鉴》到《四声篇海》的四部字典 ,都在部首系统内部使用音序法 ;成熟期 ,明清时代的字典在部首简化的同时 ,完全采用笔画法 ,而且 ,使传统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逐渐过渡为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其代表有《字汇》和《康熙字典》。  相似文献   

2.
汉字排检法可分为音和形两大类。因为汉语拼音方案比较通行,提到从音的汉字排检法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汉语拼音。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现代方块汉字的独立信息量为9.5bit,普通话单音节信息量为7.5bit。人们是利用语言思考问题的,而语言的核心是字音。汉字的字音是主要信息,占整个汉字信息量的四分之三弱,字形是附加信息,占整个汉字信息量的四分之一强。不知道字音,就很难记住字形。字音一旦成为人们头脑中的内存信息,无论是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学术探索》2012,(7):145-148
部首是汉字形态与结构中最有特色的传统概念,是汉字文化优秀遗产之一。了解部首产生渊源和汉字结构原本形义关系,抓住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掌握同一形部汉字的表意规律,对提高汉字教学水平,正确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部首"文"、"攵"、"夂"从形、音、义三方面加以辨析阐释,有助于对部首的深入了解,又有利于识记汉字、掌握汉字形意组合规律并理解其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汉字部首系统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众多构形符号平面建构而成的方块形体使汉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部首是汉字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它对汉字庞杂纷繁的构形符号提纲率领,反映了汉字符号的系统性。部首系统的创制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部首检字法自发明以来长盛不衰,而且后来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形检字法及计算机汉字格人法,莫不与之相关联。本文旨在揭好汉字部首系统得以产生的语言文字内部机制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条件。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是最早按部首法编排的一部字书,其作者许慎当然就是汉字部首系统的创制人。许恒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  相似文献   

5.
汉字部首是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创造的,是对汉字形义分析的结果。众所周知,许慎建部是以小篆的形体为分析对象,以六书为编排原则的。部首的创造,对分析文字的形义很有帮助,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汉字的形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演变的结果,使楷书成为日常应用的书体。由许慎创造的部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或合并或分化。明代梅膺祚根据这些特点,编写了《字汇》一书,总括为二百一十四部,即楷书的部首。尔后,字词典的编排多沿用,可见其影响之  相似文献   

6.
汉语字典检索的方式分为音序和形序,音形互映的两种检索形式给学习和使用汉字提供了方便条件。所谓音序是利用汉语拼音的形式检索汉字;形序主要是指部首检字法。由于部首检字法“意形”并存,仅确定部首就是一门学问,况且还要从部首目录到检字表再到正文的复杂程序才能查到汉字。“汉字难,查字  相似文献   

7.
廖志林 《兰州学刊》2005,(6):286-287
现代汉语教本对汉字偏旁和部首的解释是明晰的,但对什么样的字可以作偏旁分析、偏旁和部首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很少有详明的叙述.本文就此作了较为具体、独到的阐述,对人们理解、掌握和使用汉字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文章还就汉字偏旁与汉字的信息化问题、汉字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夏文字中的名—动派生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字依托汉字而作,并不出于汉字文化圈,但它与汉字的差别却是很明显的。西夏文字与汉字的差异之一,是文字的偏旁部首问题。汉字的部首具有指示词义的作用,包含某一个部首的字,意义上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人”部的字,虽然字数众多,情况复杂,但都与“人”字有关联: 表示人的类别,如:俊、伯、儒、侠、仇……  相似文献   

9.
香港City Polytechnic计算机科学系Sam Kwony与S.Kan著文指出: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故采用部首编码策略。 一.选择部首集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新方码是一种以《新华字典》的部首为规范字根的电脑汉字输入法,它以拥有30项专利的全国著名发明家、新方码发明人张新芳教授的名字谐音命名,严格按照中国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书写顺序,集部首、笔画、拼音、英文、数字等多种输入法于一体的简单、快速、规范、多元的智能化、大众化、科学化、一统化的汉字输入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整理清末中国人编的日语辞典,对早期的日语辞典的形制特点、辞典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介绍分析,以了解早期日语辞书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字样整理的步骤和确立主形的原则。历史字形主形的确立原则与汉字规范中的优化原则既相通又不同:历史字形的整理以社会通行度为首要原则,以系统性为第二原则,必要时再参照字形的理据、区别度和当时的字书。历史字形之间的关系和各字形的历史地位需要通过多维原则共同确立。  相似文献   

13.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8,3(2):91-97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创造性发展,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将这一理论体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系统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其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对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和达到民族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但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仁"是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将"信仰"与"宗教"混同的情况下,西方一些人很难了解中华文化中的信仰状况,甚至以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看似"无"宗教,却是"有"信仰的。从《周易》开始,中国人就确立了以"天"为最高信仰,以人为关怀对象,追求"顺天应人"的人本主义信仰方式。这种信仰方式有其合理先进之处:它借多元宗教和非宗教的外壳,保持了"以人为本"的内核,有利于避免西方特别是欧洲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那种流血的宗教冲突,给社会的发展多保留了一点难得的稳定和安宁。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它对现实中很严肃的重大问题关注得不够认真、不够执著、不够彻底,甚至对于自己的信仰对象也缺少彻底的追究和一贯的把握,而是任其含混不定,随意改变;对于"信仰"这种心理和行为本身,它更少有正面的、开诚布公的自觉、反思、追问和交代,而是将其当作心照不宣的约定,满足于"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停留于自发选择和盲目运用的水平。其结果便是,使人容易满足于眼前的、似是而非的所"得",而忽略在那些更大、更深远、更宝贵的东西的所"失"。在新的时代,人们既要深入理解它的特点,这是解开中华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又要充分挖掘它的资源,依据民主法治原则处理好信仰与宗教的关系,这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在我党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中形成,是在我党的领导下,通过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而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殊要求,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发展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文明化。  相似文献   

18.
句法象似性为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时间顺序原则、空间顺序原则、话题象似性原则在英汉语句法中的凸现呈不对称现象,中西认知差异是英汉句法差异的原因,其认知差异有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9.
孙丽明 《学术探索》2012,(10):130-132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方语用原则方面的使用差异:具体介绍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语用原则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对比差异性,目的是为了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语用原则并尽可能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中西方的语言文化交流,说出地道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英语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和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