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胃间质瘤,探讨胃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及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胃间质瘤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二维超声难以定性的病变行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胃间质瘤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本组30例胃间质瘤,其中低危组19例,高危组11例。19例低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小(直径<5 cm),形态较规则,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液化、坏死少见,呈整体较均匀增强;19例高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液化、坏死较多见,呈整体不均匀增强,坏死液化区不增强。结论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胃间质瘤的形态范围,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恶性潜能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病理性质及内镜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94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等手段获取病理组织并经常规病理、细胞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MA、CD117、CD34、S-100等),并分析内镜超声图像(包括大小、层次、回声、有否液性暗区及分叶、边缘的声晕等)。结果:94例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36例食管病变: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8例(其中2例为恶性);58例胃部病变:间质瘤52例,平滑肌瘤6例。结论: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在胃以间质瘤多见。内镜超声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很难区别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结合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未来的诊断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并作出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癌38例,良性病变80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42例,良性乳腺肿瘤77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0.58%。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同时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检出率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良性肿瘤。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77-278
目的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胃体部6例,胃底部2例,胃窦部2例。肿瘤最大径3.5~15cm。其中〈5cm者5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1例(1/5);≥5cm者7例,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恶性6例(6/7),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术后复发并肝转移。结论CT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断及判断良恶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良性病灶18例,恶性病灶9例)脾局灶性实质性声像图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良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高回声病灶为多见,且结节多为单发;恶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的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为多见,结节多为多发。良、恶性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低回声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MPS检查发现的14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低回声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来源及病理结果。结果上消化道低回声隆起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依次是胃(47.1%)、食管(45.7%)、十二指肠(7.2%);食管病变以下段好发,中段次之,上段最少;胃部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窦、胃体及胃体窦交界处;十二指肠病变相对较少。病变大小:大部分≤1 cm,占62.9%,以1~3 cm次之,占35.7%;≥3 cm占1.4%,最少。超声诊断结果,食管病变大部分为平滑肌瘤,而胃、十二指肠均为间质瘤;食管病变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42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22例;胃部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的62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4例;十二指肠病变均起源于固有肌层。从病理资料显示,食管病变中支持超声内镜平滑肌瘤诊断的18例;胃、十二指肠共16例患者中,支持超声内镜间质瘤诊断的为12例。结论上消化道隆起性低回声病变中食管病变多<1 cm,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多<3 cm,食管病变多起源于黏膜肌层,而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多起源于固有肌层。MPS对间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手术切除是此类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红霞  杨翠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08-2508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验证。结果:306例中良性共282例,恶性者24例,二维显示:恶性结节多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内可见微小钙化,良陛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结节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有回声型胃造影剂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应用3.5-5MHz探头,在胃体表投影区多体位、多切面探查。结果32例(32个)胃间质瘤超声共同表现为胃壁肌层内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有包膜、边界清晰。其中8例超声表现为瘤体完整包膜破坏,黏膜层可见凹陷性强光斑,经病理诊断为并发溃疡;10例胃间质瘤最大长径〉50mm,有分叶,低回声内见细小光点,经病理诊断为6例交界性,4例低度恶性。结论有回声型胃造影剂对胃间质瘤的诊断率高,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CT对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恶性肿瘤患者CT影像表现,其中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各12例,分析各自特异性影像表现。结果胃癌黏膜浸润较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多,恶性间质瘤肿瘤直径较大,淋巴瘤呈轻度强化,而胃癌及恶性间质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淋巴瘤腹腔肿大淋巴结最多,胃癌次之,恶性间质瘤最少。结论 64层CT对胃癌、淋巴瘤、恶性间质瘤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窄角实时三维显示(Live-3D)和全容积实时三维显示(Full-volume)模式对1例左心室纤维瘤、8例黏液瘤及1例左心室血栓进行实时成像,对三维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活动度、附着部位;并与二维超声图像对比。结果:10例均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清晰显示出病变的立体形态和毗邻关系。纤维瘤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的黏液瘤表面光滑,部分无包膜的结构松散,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栓形态不规则,附着面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实时三维超声显示病变的附着部位较二维超声成像更直观、准确。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立体地显示占位性病变结构,比二维超声心动图提供更丰富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1.
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普通CT、螺旋CT检查的表现以及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5例胃肠间质瘤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8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7例肿块内有坏死,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SCT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18例患者共18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8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5例、肠系膜3例;良性6例,交界性或潜在恶性7例,恶性5例;肿瘤大小2~18cm,小于或等于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大于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中心可见小片或大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气体者1例,伴有钙化1例,2例伴有转移。结论 MSCT能显示更多的诊断信息,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CT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患者CT.资料.结果,48例患者共48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30例、小肠7例、食管2例、直肠4例、肠系膜5例,良性12例,恶性30例,交界性6例,肿瘤大小2-18 cm,小于或等于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大于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中心可见小片或大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气体者2例,伴有钙化1例,5例伴有转移.CT检查在GISTs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胃间质瘤的CT及临床资料,并相互进行对比。结果 28例胃间质瘤中,良性或低度恶性18例,恶性10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腔外或腔内外突出,良性或低度恶性者直径多<5 cm,恶性者直径常>5 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良性或低度恶性者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内见斑点状低密度灶;恶性者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中心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多平面重组可清楚显示肿块与胃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CT仿真内窥镜能立体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及表面情况。免疫组化示26例CD117阳性,21例CD34阳性。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MSCT诊断胃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其中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2.86%;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5.71%;肿瘤直径在1.7~21.55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19例,直径5~15cm的患者有15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的患者有6例。肿瘤较小时CT平扫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肿瘤较大时CT扫描可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肿块,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胃腔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块状钙化;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持续强化,坏死灶强化不明显。结论 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胃间质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16例、小肠5例、食管1例、肠系膜2例,结肠及直肠2例.2例为多发,1例发生在胃和小肠,另1例发生在小肠和乙状结肠;良性12例(46%),恶性9例(34%),交界性5例(19%),肿瘤直径2~l3cm,平均6.5cm.≤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均匀强化;>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欠清,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点状钙化2例,伴有远处转移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RAML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结果:25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病变部位左侧13例,右侧13例,双侧4例,其中最小者1.0cm×1.5cm,最大者15cm×12cm;高回声型24例,低回声型2例,混合型回声4例;30个瘤体中有5个瘤体内未显示血流信号,肿瘤内部血流参数RI〈0.620例,0.6~0.71例,〉0.74例;动脉峰速≤55cm/s20例,〉55cm/s5例。结论:二维超声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超声对该病的定位有重要价值,而最终定性诊断还应依靠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2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7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间质瘤2例,结肠间质瘤1例.39例中高度恶性25例,低度恶性1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者3例.39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最大径线范围约3~45cm,<5cm者12例,≥5cm者27例,27例直径大于5cm肿瘤中23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匀,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实性成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6例,17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为边缘强化,实性成份增强扫描后出现延迟强化.其中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间质瘤经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伴有肿瘤坏死囊变.结论 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块彩超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方法74例乳腺肿块患者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9%。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这与良性肿块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有关。结论在乳腺肿块的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良、恶性肿块鉴别的关键;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资料,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进行分析。结果:52例中甲状腺良性结节3例,恶性结节9例,恶性者多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周边无声晕,内可见微小钙化,结节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结节在女性中多见,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