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部分市售食品金属污染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目前北京市部分市售食品中铅、砷、镉、汞等金属污染物污染状况,2002年7~11月份,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销售的10类食品进行了铅、砷、镉的采样检测,2类食品进行汞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邯郸市食品中铅、镉、汞、砷污染情况。方法按照2012年和2013年河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邯郸市市区以及周边县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采集10类食品共439份样品,进行铅、镉、汞、砷含量的检测。结果439份食品铅、镉、汞、砷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12%、54.90%、45.56%、34.29%,合格率分别为99.01%、100%、99.01%、100%。结论邯郸市市售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总体来讲较轻,但生畜肉、谷物及其碾磨制品、新鲜蔬菜和食用菌及制品四类样品中存在铅、汞含量超标,应加强监管,降低食品重金属有害元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邯郸市食品中铅、镉、汞、砷污染情况。方法 按照2012年和2013年河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邯郸市市区以及周边县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采集10类食品共439份样品,进行铅、镉、汞、砷含量的检测。结果 439份食品铅、镉、汞、砷的总检出率分别32.12%、54.90%、45.56%、34.29%,合格率分别为99.01%、100%、99.01%、100%。结论 邯郸市市售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总体来讲较轻,但生畜肉、谷物及其碾磨制品、新鲜蔬菜和食用菌及制品四类样品中存在铅、汞含量超标,应加强监管,降低食品重金属有害元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汞的污染水平及改善情况,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食品重金属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食品中重金属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跟踪监测2012年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汞污染水平。方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检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市售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用GB/T5009—2003中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中部、东部及西部5个地区市售的食品样本中铅、镉、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全年共跟踪监测4类食品样本,其中599份进行了铅检测,检出率为25.21%,超标率为1.67%;519份样品进行了镉和汞的检测,检出率分别为31.79%和21.58%,超标率分别为0.19%和6.17%。结论内蒙古地区市售食品中3种重金属污染情况仍然存在,虽污染情况不严重,但仍应继续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2011~2012年环江县食品污染物中5种元素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1~2012年环江县常见的6类食品中5种元素的污染状况,为建立食品污染物预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1-2012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环江县实际情况,对环江县本地6类食品进行铅、镉、总砷、总汞、铝5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环江县这6类食品中铅、镉、总砷、总汞和铝5种元素合格率分别为80.O%、88.8%、100.O%、72.0%和100.O%。结论环江县部分食品确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污染是引起食品元素类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立学  马玲  张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586-3589
目的 为保障婴幼儿食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婴幼儿食品中铅镉汞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并对石家庄市各个品牌的婴幼儿食品中铅、镉、汞、砷进行安全风险监测。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在2013年所检测的70份样品中,铅、镉、汞和砷总检出率分别是11.4%、27.1%、0%、0%,总合格率分别是92.8%、100.0%、100.0%和100.0%,样品中除铅外,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均无超标现象,但部分婴幼儿食品仍检出微量重金属。结论 石家庄市市售婴幼儿食品重金属污染较轻,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应该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地市售部分食品中铅、镉、总砷及总汞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2014—2016年采集的6类755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铅、镉、总砷及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45.3%、89.8%、40.13%及21.72%,铅、镉和总砷存在超标情况,铅、镉超标率分别为0.26%和2.91%。畜肉及其肝肾存在铅和总砷超标样品,海产品存在铅、镉超标样品,海产品中镉的超标率较高。结论食品中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部分食品金属元素检出率较高,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刘继华  何晓宏  牟志浩  刘靖  何忠绪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61-2262,2265
目的对恩施州9类常见食品进行抽样与检测,掌握恩施州相关食品中铅、镉、汞含量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预防监测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0—2011年在全州范围内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采集9大类食品共201个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法测定食品中铅、镉、汞含量,并计算合格率。结果 9类食品中铅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7.0%,镉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5.0%,汞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0.5%;食品中铅、镉、汞分别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鲜食用菌、蔬菜中。动物内脏中铅合格率为85.7%,鲜食用菌中镉合格率为85.7%,蔬菜中汞合格率为78.3%,其他食品中铅、镉、汞合格率都较高。结论恩施州常见食品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动物内脏、鲜食用菌、蔬菜分别有较高铅、镉、汞重金属污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食品污染,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昌平区食品中铅、镉、总砷、总汞的污染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昌平区居民主要购买点的8种食品中的铅、镉、总砷、总汞这4种元素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2013年8种食品中铅的检出率为100.0%,其蔬菜中的铅污染最为严重,合格率仅为86.8%;2012年蔬菜中镉的检出率为50.0%,2013年镉的检出率已经翻番,其余7种食品中镉的检出率为100.0%;玉米粒、黄豆、虾类产品中总砷的检出率均为100.0%,蔬菜中总砷和总汞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68.0%和54.2%,水果中总汞的检出率最低,为15.0%,其余6种食品中总汞的检出率均为100.0%。结论除了蔬菜中铅污染较为严重,总汞污染有1份超标外,本区2年内其他食品中的铅、镉、总砷、总汞这4种元素的污染情况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摸清鄂州市市售七大类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保障全市人民饮食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网络,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按照我市制定的食品监测方案,合理布点,在鄂州市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的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七类食品样品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七大类食品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7.0%、98.4%和98.4% ,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果、水产动物、蔬菜、乳制品、禽畜肉、粮食和特殊营养食品七大类食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4.4%、97.5%、97.6%、100%、99.1%、98.0%和100%,不同食品类别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类食品铅、镉、总汞、总砷的合格率分别为99.3%、98.9%、99.9%和100%,不同监测参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鄂州市近三年的市售七大类食品铅、镉、汞、砷合格率较高,监测结果与周边地市比较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根据2013—2017年渭南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共采集8类539份市售食品,采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法对铅、镉、总汞和总砷进行检测,按照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样品中重金属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检出率分别为42.5%(229/539)、68.1%(367/539)、39.9%(215/539)和37.5%(202/539),其中铅和总汞有超标情况,超标率分别为1.3%(7/539)、1.7%(7/404),超标样品为蔬菜、水果、谷物制品。结论渭南市市售蔬菜、水果、谷物制品等食品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临沂市2017年-2018年常见食品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和砷的污染现状。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评价。结果检测食品575份,共检测铅、镉、汞、砷2 285项次,检出铅、镉、汞、砷114项次,总检出率为4.98%,超标8项次,总超标率为0.35%。各监测项目中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铅、镉、汞、砷,各类监测食品中,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茶叶、豆类、蔬菜、水果,其余未检出。共检测食品中铅样品560份,5份超标样品,超标率为0.89%,其中豆类样品超标率最高,为3.00%;共检测食品中镉样品575份,3份超标样品,超标率为0.52%,其中豆类样品超标率最高,为1.00%;共检测食品中汞、砷样品575份,均未超标。结论临沂市常见食品中重金属和砷的污染程度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10种主产蔬菜中铅、镉、汞、砷污染状况。方法全省共采集样品307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镉的含量,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的含量,利用测汞仪直接测定汞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蔬菜中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并对陕西省居民通过蔬菜摄入上述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豇豆中铅的含量到达警戒线水平,镉、汞、砷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其余9种蔬菜中铅、镉、汞、砷的含量均在安全值范围内,4种重金属超标率依次为汞>铅>镉>砷。结论陕西省10种主产蔬菜中铅、镉、汞、砷的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品中铅、镉、汞、铬、铝、无机砷和农药的污染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绵阳市、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三台县、安县各类超市、农贸市场、饮食店采集(购买)食品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食品样210份,163份合格,合格率77.62%。检测的43类食品23项中,除铬全部合格外,铅、镉、汞、铝、无机砷、农药均有样品不合格。结论:绵阳市食品中无机砷、铝和农药污染程度偏高,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江西省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江西省本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粮食、蔬菜、水产品、肉类等8类食品1239份样品进行了铅镉汞的监测,对122份面制品进行铝的含量监测。结果:2010年江西省本地食品中铅、镉、汞、铝的合格率分别为95.9%、98.5%、99.5%和75.4%。食用菌中镉和汞污染较为严重,镉超标率为8.3%;部分肾脏样品受到铅和汞的污染,检出汞最大值为0.95 mg/kg;油炸面制品受铝污染最为严重,铝含量平均值为185 mg/kg,超标率达86.7%。结论:要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力度,加强油条摊位点和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2007年食品中铅、镉、汞、铝污染监测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掌握浙江省食品中铅、镉、汞、铝污染状况.方法:全省12个各监测点对地产食品和部分市售食品(蔬菜)1882份进行铅、镉、汞、铝的监测.结果:我省食品中铅、镉、汞、铝的检出率分别为70.96%(1090/1536)、74.80%(1149/1536)、69.24%(788/1138)、90.75%(314/346);与国家标准比较,铅、镉、汞、铝的合格率分别为95.18%(1461/1536)、95.6%(1100/1151)、86.2%(573/665)、54.9%(190/346);受铅镉汞污染食品主要分布在软体类、甲壳类、皮蛋、猪肾、茶叶等.油炸面食品铝污染水平较高.结论:部分食品铅镉汞污染依然严重,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加以监管,并进行食品铝等污染水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食品中Pb、Cd、总As、总Hg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2014年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对5种食品(猪肝、牛肝、羊肝、羊肾和苹果)中的铅、镉、总砷、总汞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2014年共检测5种食品210件样品,铅的检出率为100.0%,羊肝中的铅污染最为严重,合格率仅为64.7%;除苹果中的镉检出率为72.0%外,其余4种食品中的镉检出率均为100.0%;牛肝的总砷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猪肝、羊肝、苹果、羊肾,检出率范围为0~50.0%;牛肝、羊肾的总汞检出率为100.0%,羊肝为88.2%,猪肝为82.9%,苹果的总汞检出率最低,为64.0%。结论食品中的铅污染最为严重,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重点食品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售蔬菜卫生状况,分析市售蔬菜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方法在7个区县采集6大类蔬菜,共计225份,对铅、镉、汞、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GB 2760—2012进行对照。结果 225份样品中,合格样品199份,合格率为88.4%,其中铅平均含量为0.086 mg/kg,镉平均含量为0.024 mg/kg,汞平均含量为0.001 99 mg/kg,砷平均含量为0.015 mg/kg,铅的超标率最高,叶菜类蔬菜铅、镉、汞、砷含量相对较高,綦江超标率高于其他6个区县。结论重庆市蔬菜中铅、镉、汞、砷污染程度较低,但仍需引起农业、环保部门的重视,加强农药安全施用与管理技术指导,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开展对重庆市土壤中铅、镉、汞、砷本底值的监测,掌握其本底值,加强对铅、镉、汞、砷污染的预防及监测工作,以保障蔬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4设区市米制品中铅镉汞砷含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4设区市(厦门、三明、南平和宁德)市售米制品重金属(铅、镉、汞、砷)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对4市所辖商店、农贸市场及网店等,随机采集米制品样品,按《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国家卫生标准检测并评价。结果检测米制品120份,重金属元素检出率均较高:镉100.0%、砷95.8%、铅83.3%和汞58.3%,砷铅汞的合格率均为100.0%(120/120,安全限值范围内),而镉的镉的合格率仅60.0%(72/120);米制品中重金属含量与样品的包装形式及采样地点无关。结论福建省4设区市米制品中重金属(铅汞砷)水平虽在限值范围内,但检出率很高,重金属易在人体内蓄积,应引起重视。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镉严重超标的问题,要从源头上治理土壤、严管工业废物排放,以降低米制品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赵惠玲  高洁  孟柯  潘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28-232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部分食品中以铅、镉、汞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监测2006—2009年大兴区粮食、肉类等7类324件食品,检测食品中铅、镉、总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将检测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对照。结果 4年间食品中铅、镉、总汞的合格率分别为94.8%、96.6%、93.5%。结论大兴区监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合格率较高,但在粮食、肉类等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今后应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测及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