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0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8例(7.5%),年龄(66.24±3.2)岁;手术时间5h者、糖尿病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侧脑室引流患者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5h、无糖尿病、无脑脊液漏、未侧脑室引流患者(P0.05);而有无置管、是否术前应用激素、是否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及侧脑室引流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院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8-04-2013-04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期32例开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基础疾病、手术情况、侵入性操作、有无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2组7种单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与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颅手术持续时间和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与患者的术后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4年在国内杂志发表的有关颅内感染的相关文献,收集描述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共有46篇论文进入荟萃分析,其中有18篇文献探讨了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构成比,12篇可提取6种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的可比较资料。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构成比最高的是手术时间〉4h,占54.81%,其它依次为颅内置管引流、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和脑脊液漏。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显示,脑脊液漏(OR=11.587)、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4)和后颅窝手术(OR=2.737)是构成颅内感染密切关联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分析结果证实了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损伤和后颅窝手术是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中及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连续收治的11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中、术后早期(术后≤7d)和术后晚期(术后〉7d)出现脑脊液漏的因素。结果112例患者中,33.0%(37/112)的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9.8%(11/112)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漏,6.3%(7/112)术后晚期出现脑脊液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1.090,95%CI=1.027~1.156,P=0.004)是影响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麻醉分级(OR=4.920,95%CI:1.360~17.808,P=0.015)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而带血管蒂皮瓣修补(OR=0.100,95%CI=0.012~0.841,P=0.034)是其保护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68.667,95%CI:8.848~532.925,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晚期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肿瘤体积越大,越易发生术中脑脊液漏;麻醉分级越高,越易发生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带血管蒂黏膜瓣修补能使术后早期脑脊液漏的危险性降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发生术后晚期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01—2016-11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23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193例,分析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2组潜在危险因素对比发现,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与60岁老年人、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次手术、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术中脑脊液漏、脑室体外引流术是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手术次数≥2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通过术前加强营养、增加患者身体抵抗力、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等降低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可进行控制颅内感染、心理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五官护理等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颅脑创伤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9月诊断与治疗的91例开放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5.131,P=0.023)、颅脑创伤分型(X^2=6.302,P=0.043)、损伤部位(X^2=12.800,P=0.046),以及伴发脑挫裂伤(X^2=7.187,P=0.007)、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X^2=11.092,P=0.001)、颅内血肿(X^2=6.555,P=0.010)和凹陷性骨折(X^2=8.463,P=0.043)等项因素与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显著相关。进一步Logistie逐步回归分析,仅年龄(OR=7.719,95%CI=1.129。52.777;P=0.037)、脑挫裂伤(OR=28.590,95%CI=2.241.364.734;P=0.010)、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OR=8.244,95%CI=1.259。53.706;P=O.028)和颅内血肿(OR=24.344,95%CI=2.415.345.395;P=0.007)为危险因素,且以脑挫裂伤危险度相对较高;而与颅脑创伤分型、损伤部位及凹陷性骨折无关。结论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应及时治疗,对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给予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年间所有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病例,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所有手术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P),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手术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n-AP),对比分析AP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79例手术纳入研究。AP组250例,感染23例;n-AP组329例,感染30例,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973)。术后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AP组27.3%,n-AP组59.3%,两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01,P=0.025)。术后脑脊液漏(OR:38.4,95%CI:10.03~146.58),手术时间(OR:1.12,95%CI:1.01~1.25)为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没有降低术后感染率,反而降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液漏和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70例脑脊液漏病人均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其中5例脑脊液漏症状无法改善,改行开颅手术修补漏口。结果 65例脑脊液漏均在引流6~15 d(平均10.5 d)后停止,5例改行开颅手术修补漏口后停止,无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小板抑制剂类药物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53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25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阿司匹林组),128例无应用血小板抑制类药物史(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抑制剂类药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复查头颅CT,25例阿司匹林组患者中,2例(8.0%)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再出血,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好转;另1例为无症状性再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28例对照组患者中,8例(6.3%)发生再出血,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再出血,未行手术;6例为症状性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两组再出血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结论使用血小板抑制类药物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率较未使用者未明显增加。对此类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若积极手术,可能会降低术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感染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和致病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期MS患者31例,缓解期MS患者28例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和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水平。结果 急性期MS组、缓解期MS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肺炎衣原体血清IgG分别为48.4%、35.7%、30.0%、23.3%;4组IgM抗体效价分别为12.9%、14.3%、20.0%、10.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MS组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的脑脊液IgG和IgM抗体效价分别为0、6.7%和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衣原体的感染或重复感染与MS发病相关不紧密,可能仅为MS的伴随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神经外科29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否脑室外引流及术后是否发生脑脊液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98例患者,其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26例,感染率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9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4h、二次手术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及二次手术,临床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0 kg/m2、术中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例采用腰大池外引流,5例采用药物脱水治疗;1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未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脑脊液鼻漏是PA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良好。对于体质肥胖、术中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PA,术后应密切关注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情况,可考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瓣成形术能否减少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骨瓣成形术41例(骨瓣成形组),骨窗术131例(骨窗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脑脊液切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骨瓣成形组:肿瘤全切除14例(34.1%),部分切除27例(65.9%);术后脑室外引流3例(7.3%),硬脑膜严密缝合23例(56.1%),脑脊液切口漏4例(9.8%).骨窗组:肿瘤全切除47例(35.9%),部分切除84例(64.1%);术后行脑室外引流10例(7.6%),硬脑膜严密缝合109例(83.2%),脑脊液切口漏9例(6.9%),脑穿通畸形3例;皮瓣下积液1例.统计学分析表明:控制硬脑膜严密缝合因素后,两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WaldX<'2>=0.28,P=0.594).结论 采用骨瓣成形术和骨窗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相当,是否采用骨瓣成形术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关系不大,但是骨瓣成形术后其他并发症较少,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52例颅脑手术后66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者,61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急症、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手术时间过长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开展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及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正确用药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病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入住NICU的853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853例中,发生CNSI 31例,发生率为3.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细胞减少、幕下开颅手术、放置引流管是NICU病人发生CNS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NICU病人继发CNSI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应密切关注,早做防范。  相似文献   

16.
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39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9例患者中,单纯脑脊液切口漏11例,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颅内感染8例,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11例。结果27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2例经腰大池外引流并辅以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加重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经蝶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2例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取经蝶手术。结果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26例。肿瘤大小、再次手术、肿瘤的质地和边缘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相关;肿瘤的侵袭性、术前口服溴隐亭和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脑脊液鼻漏无关。脑脊液鼻漏的首次修补成功率为92.9%。26例脑脊液鼻漏病人中,5例发生脑膜炎;4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结论巨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腺瘤的表面不光滑和质地韧者可能使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的风险增加。经蝶手术入路是修补此类脑脊液鼻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相关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08—2014-08在我院行胸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320例,对其中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处理。结果 320例患者中发生脑脊液漏14例,经术中、术后相应处理,均在术后3~12d内拔出引流管,术后2周内均拆除缝线,伤口恢复良好,无颅内感染。结论对于脑脊液漏重点在于预防,术中对硬脊膜的严密缝合等修补措施十分关键,术后体位的保持、伤口的清洁、引流结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防治脑脊液漏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