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其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我院2010—-2012年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的病历,收集整理资料,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抗癫痫疗效和各个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共收集114例患者监测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50—100μg/ml)有72例,其中显效和有效的有50例(占69.44%),疗效不足或疗效差与无效的有22例(占30.56%);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的有35例,其中显效和有效的有21例(占60.00%),疗效不足或疗效差与无效的有14例(占40.00%);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00μg/ml的有7例。服用丙戊酸钠,出现肝功能异常者4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血液系统异常者4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3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5例及皮肤不良反应者3例。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个体差异。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出现了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时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例癫痫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其血药浓度的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低于50μg/ml,高于100μg/ml时,有效率分别为92.9%,11.1%。结论:丙戊酸钠在体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建议临床使用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409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丙戊酸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9例次中,丙戊酸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9.85%,50~100μg·mL-1的占52.32%,〉100μg·mL-1的占7.82%。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78%;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86.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应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量效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HPLC法对2527例次儿童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丙戊酸钠对2527例次癫痫患儿疗效总有效率为80%,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时,疗效较好。结论:丙戊酸个体差异较大,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0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我院30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中,有6例血药浓度小于50μg·mL-1(占20.00%),有效率为16.67%;23例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占76.67%),有效率为73.91%;1例血药浓度大于100μg·mL-1(占3.33%),有效率为100.00%。结论: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翔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68-69
目的 为临床癫痫患者丙戊酸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来郑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门诊及住院的83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后血药浓度的谷值,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治疗窗内的临床总控制率为8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浓度低于50μg/ml的临床总控制率为10.4%,浓度高于100μg/ml临床总控制率为9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结论 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体内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1 49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 234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0.31%,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53%;在50~100μg.mL-1的占57.62%,有效率为89.17%;>100μg.mL-1的占9.48%,有效率为76.92%;183例次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4μg.mL-1的占15.30%,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6.43%;在4~12μg.mL-1的占81.97%,有效率为66.67%;>12μg.mL-1占2.73%,有效率为100%;73例次联合用药中,只有22例次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丹  韩静静  顾剑  吴杰  宋金春  李荣凌 《安徽医药》2015,19(10):2026-202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EMIT)对该院门诊和住院部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监测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的1162例/次中,588例/次(50.60%)血药浓度位于50~100 mg·L -1,359例/次(30.90%)<50 mg·L -1,215例/次(18.50%)>100 mg·L -1。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及合并用药相关(P <0.05)。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丙戊酸钠(VPA)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剂量、合用药物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在2 002例次儿童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1 185例(59.19%),<50μg.mL-1 538例(26.87%),>100μg.mL-1 279例(13.94%);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年龄密切相关,其他抗癫痫药可能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54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促进丙戊酸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546例年龄为3个月~87岁的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797例次稳态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2例次(51.6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μg/mL)内,64例次(8.03%)高于100μg/mL,321例次(40.28%)低于50μg/mL;不同年龄段的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无明显差异;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后有63.37%的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明显高于普通片(50.29%);合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时,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且三者联合服用时更明显,而合用妥泰、R-氨酪酸、氯硝安定时,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测定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并用SPSS16.0软件对113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年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4μg/ml2例,病情完全控制;4-12μg/ml19例,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有效)为78.95%;〉12μg/ml3例,总有效率为66.67%。74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50μg/ml24例,总有效率为79.17%;50-100μg/ml43例,总有效率为81.40%;〉100μg/ml7例,总有效率为71.43%。联合卡马西平用药的13例,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百分率为61.54%;联合丙戊酸用药的12例,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百分率为16.67%。年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及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仅凭借所监测的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是片面的。在临床治疗中有效血药浓度只能作为一重要参考指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期用最小给药剂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2例次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50~100 mg/L)内,占总例次数的51.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的63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8.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1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谢娇  邓利娟  王峰 《中国药房》2012,(42):3986-3987
目的:优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的方法。方法:以乙腈为蛋白沉淀剂,以弘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NAX丙戊酸专用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柱温为40℃,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66nm。结果:丙戊酸血药浓度在4.88-139.4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01%,日内、日间RSD均〈3%。结论:本法可简便、快速、稳定地测定血清中丙戊酸的浓度,能满足临床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丙戊酸有关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报道较多。在临床实践中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丙戊酸剂型选择和治疗方案调整的参考依据,可以提高丙戊酸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考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丙戊酸在临床使用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对丙戊酸的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并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的487例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487例监测中,248例(50.9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77例(36.3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1例(10.4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1例(2.26%)未检出血药浓度。其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3种药物比例分别是VPA(48.18%)、CBZ(74.29%)、PHT(10.87%)。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是保证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和解救方案,保证用药合理、有效、安全。方法①将30例次HD—MTX化疗的ALL患者按甲氨蝶呤剂量不同分组,每组15例次,Ⅰ组3g/m^2,Ⅱ组5g/m^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化疗结束后0、20、44h(必要时追加68h、92h采血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亚叶酸钙(Cr)解救,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Ⅰ组、Ⅱ组两组化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②按照①中HPLC法所测得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将30例ALL患者分为排泄延迟组和非排泄延迟组,并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①于0、20和44h时,高剂量Ⅱ组的血药浓度均比低剂量Ⅰ组血药浓度高。相应的是,高剂量Ⅱ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剂量Ⅰ组高;②排泄延迟组肝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比非排泄延迟组高。结论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治疗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对CF个体化解救、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1997~2008年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茶碱血药浓度,使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2年监测茶碱血药浓度4 684例,其中在治疗窗(5~20μg.mL^-1)范围内的占监测总数的56.8%;>20μg.mL^-1约占9.0%;<5μg.mL-1占34.1%。性别对茶碱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对茶碱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