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放射治疗(放疗)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欲接受放疗的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rhEPO30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用6MVX射线进行外照射,DT1.8~2.0Gy/次,每周5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38~40Gy后,再两斜野对穿照射DT20~30Gy,中位剂量为DT64Gy。放疗过程中吸人高低氧。对照组单纯放疗,其射野和剂量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6Gy。结果放疗DT20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为10%,对照组CR为6.5%(P〉0.05);放疗DT40Gy时,试验组CR为33.3%,对照组CR为16.1%(P〉0.05);放疗结束时,试验组CR为53.3%,对照组CR为25.8%(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试验组CR为66.7%,对照组CR为35.5%(P〈0.05)。放疗结束时,Hb升高值试验组为17g/L.对照组为一3g/L(P〈0.05);放疗结束1个月后,Hb升高值为试验组14g/L,对照组为2g/L(P〈0.05)。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EPO结合高低氧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血液学毒性较对照组轻微,并可预见能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试用推广。rhEPO停用后1个月内仍有改善患者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85-2086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61例、常规放疗组57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2.5Gy/次,33次;常规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40-60Gy/(20-30次·4-6周),耳前野补量至鼻咽区DT70Gy;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1年口干发生率分别为8.20%(5/61)和94.73%(54/57),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92%(3/61)和71.93%(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赵彩霞  任勇军  文世明  游箭 《重庆医药》2009,38(16):2036-2037,2039
目的探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局部中晚期鼻咽癌(T3、T4),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42例,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简称联合组)42例,共84例。在放疗前,联合组用亚叶酸钙、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放疗开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和下半颈切线野常规分割,DT36Gy后鼻咽部采用CT定位适形放疗和全颈切线野放疗,总剂量鼻咽部70~72Gy,颈部淋巴结阳性65~70Gy,淋巴结阴性60~65Gy。结果放疗结束后6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单放组为66.67%(28/42),联合组为90.48%(38/42)(Pd0.05);颈部淋巴结CR:单放组为61.90%(26/42),联合组为85.71%(36/42)(P〈0.05)。早期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和口腔黏膜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结合低氧放疗对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欲接受放疗的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rhEPO3万u,皮下注射,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用6mVX射线进行外照射,DT1.8~2.0Gy/次,每周5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38~40Gy后,再两斜野对穿照射DT20~30Gy,中位剂量为DT65Gy。放疗过程中吸入低氧气体。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6Gy。结果放疗DT20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为6.5%,对照组为6.5%;放疗DT40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为32.3%,对照组为16.1%;放疗结束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为48.4%,对照组为25.8%;放疗结束1个月后,试验组完全消退率为61.3%,对照组为35.5%。放疗结束时,试验组Hb升高值为16g/L,对照组升高值为-3g/L。放疗结束1个月后,试验组Hb升高值为13g/L,对照组为2g/L。2组的皮肤反应和血液学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EPO结合低氧放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髓质型食管癌的近期疗效,降低放疗所致的血液学毒性及皮肤反应,可预见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由卡铂(CBP)+氟脲嘧啶(5-FU)组成的PF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化学治疗(化疗)+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于放疗前诱导化疗1~2个疗程,放疗结束后辅助化疗2~3个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65~80Gy/5.5~7周,颈部剂量50~82Gy/4.5~7.5周。结果A组及B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7%和73%(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和64%(P〈0.05)。A组毒性反应较B组重。结论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分割放疗联合PD方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资料完整的9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分割组,大分割组接受X射线照射(DT:62.5Gy/25F/5W)并同步给予PD方案化疗4周期,对照组接受常规X射线照射(DT:66~70Gy/33~35F/7W)并同步给予PD方案化疗4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大分割组为86.96%(40/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消化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大多为Ⅰ~Ⅱ级,未见Ⅳ级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PD方案同步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能缩短放疗时间,且不加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非常规的腔内治疗分割方式,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与临床生物剂量效应。方法体外放疗(ExRT)+HDR腔内放疗(ICRT):65例病人:①Ⅱb全盆腔DT40Gy/4W/20F,Ⅲb46Gy/4·6W/23F;②结束后挡铅(中央遮挡铅块5HVL,4cm宽)B点DT补量(12~16)Gy/(6~8)F/(1·2~1·6)W;③Ⅱb、ⅢbA点3·3Gy/次,2次/d,两次间隔≥6h,每周间隔3d重复治疗,总计6次/3d/1·5W,A点总量DT1980cGy;④挡铅后ExRT与ICRT交替进行。结果结束时局部疗效CR52例(80%),PR13例(20%),NC0例,PD0例。1年生存率93·8%(61/65)。阴道反应Ⅰ度40例(62%),Ⅱ度19例(30%),Ⅲ度6例(8%),无1例因反应而导致治疗非计划中断。结论该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HD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提高疗效,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关键是应用足够的分割(包括次数及剂量),但晚反应组织损伤、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随访及评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加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6例经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6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灶DT 70~72Gy/7周,颈转移灶DT 64-66Gy/6.5~7周.每周照射5天,每天1次,周剂量10Gy.并予PLF方案同期化疗,其中治疗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CMNa)800mg/m2放疗前1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 在放疗剂量至60Gy时,治疗组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64.5%vs34.3%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87%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急性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增敏,无明显的急性毒副作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方法4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加例、常规放疗组25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Gy/次,30—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70Gy/35次;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18/20)和76%(19/25),口干4级分别为0例和8例,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121、8 Gy时行18F-FDG PET/CT检查,采集不同时期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ax及两者的比值(T/L),观察两组模型兔T/L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放疗结束后,取出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常规HE染色。结果放疗组模型兔累积照射剂量达0、6、12、18 Gy时,T/L分别为(8.447±1.488)(、9.344±1.342)、(7.143±1.307)(、6.221±1.066),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5.010、5.984,P均<0.05),而对照组相应时间T/L逐渐升高,分别为(8.428±1.705)(、9.610±1.282)(、10.402±1.283)(、11.586±1.627),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3.2252、.611,均P<0.05);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体积均有增长,累积剂量达6、12、18 Gy组间分别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t=2.7425、.225、6.824,均P<0.05),放疗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示放疗组肿瘤组织内大片糜烂坏死,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灶不明显。结论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行18F-FDGPET/CT显像动态观察,T/L短期内显著降低,可在CT形态学改变之前评估放疗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必要时放疗靶区根据治疗前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均随访12个月并根据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价为局部控制或失败,分析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情况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62%(18/29)的患者放疗靶区需根据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为69.0%(20/29),放疗后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结论 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可用于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确定、放疗后疗效的预测与随访,且较为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同病理条件下的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的18 F-FDGPET/CT显像资料,结果 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肠壁厚度,总结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的PET/CT的影像特点.结果(1)原发性小肠良、恶性病变局部肿块形成分别为31.6%、84.0%(x2=10.4,P<0.01);肠壁厚度分别为(0.75±0.32)cm、(1.42±0.20)cm(t =2.66,P<0.01);SUVmax分别为(5.17±3.04)、(9.65±5.48)(t =2.88,P<0.01);灶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2.0%(x2=1.01,P>0.05),SUVmax分别为(4.80±1.91)、(7.00±5.61)(t=1.11,P>0.05).(2)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以肝(28.0%)、远处淋巴结(20.0%)和骨转移(16.0%)最为多见;最多病理类型为恶性淋巴瘤(44.0%),其次为腺癌(32.0%),两者的肠壁厚度分别为(1.41±0.59)cm、(1.36±0.62)cm(t =0.18,P>0.05);SUVmax分别为(12.49±7.00)、(7.93±2.82)(t =7.55,P<0.01);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62.5%(x2 =3.89,P<0.05).(3)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SUVmax=4.20、局部肠壁增厚和/或转移为依据,18F-FDGPET/CT显像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94.7%和95.4%;假阳性主要为肠结核,假阴性为印戒细胞癌.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灶周淋巴结大小及其SUVmax值不能提示其良恶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腺癌,两者的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PET/CT表现,提高对RP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PET/CT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其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2例RPFCT表现均为腹膜后血管间隙显示不清,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受累;且伴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PET表现为腹膜后血管周围及输尿管区均匀或欠均匀性小片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良性RPF的18F-FDG摄取标准放射性摄取最大值(SUVmax)多低于2.5,延迟扫描SUVmax持平或下降,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8F-FDG摄取;恶性RPF的18F-FDG摄取明显不均,SUVmax多高于2.5,延迟SUVmax后上升。结论通过结合文献对比RPF各种影像学表现,PET/CT可认为是诊断RPF最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有利于良恶性RPF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鉴别,同时有利于查找继发性RPF的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78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和保胎成功组)及40例正常早孕妇女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的血清CA125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保胎失败组妇女血清CA125水平为(28.52±19.12)×103U/L,显著高于保胎成功组的(28.52±19.12)×103 U/L、正常孕妇组的(20.45±9.55)×103 U/L(t=- 1.28,-1.24,均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检测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7.8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的监测对早孕先兆流产的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9mTc-MIBI摄取情况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行99mTc-MIBI检查,计算早、晚摄取率(ER、DR)和滞留指数(RI);患者经规范化疗和对症处理后,用CT评价治疗效果,总结ER、DR、RI和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观察化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99mTc-MIBI摄取:ER值分别为(2.27±0.34)和(1.81±0.23)(P<0.05);DR值分别为(2.19±0.28)和(1.73±0.29)(P<0.05);RI值分别为(-3.27±1.79)和(-2.98±3.26)(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和99mTc-MIBI摄取浓度相关,和99mTc-MIBI的滞留情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肿瘤残留情况的关系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260例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GF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肿瘤残留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EGFR在260例鼻咽癌中阳性表达197例(75.8%),阴性表达63例(24.2%);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放射治疗后肿瘤残留率分别为24.9%、14.3%(r=3.61,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无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68.2%、63.1%,67.2%、64.8%和88.6%、76.4%、87.1%、81.3%(χ^2=4.12,χ^2=4.01,χ^2=3.97,χ^2=3.85,P〈0.05);有残留者远处转移率67.2%明显高于无残留者17.8%(r=7.4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EGFR阳性表达与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显著相关(r=6.725,P〈0.05);结论EGFR在鼻咽癌中表达率较高,阳性表达与放疗后肿瘤残留存在相关性,并呈现不良预后的趋势,有利于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射敏感性,有助于选择合适患者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血流的变化。方法原发性肝癌50例分为肝动脉泵+门静脉泵灌注化疗(A组)25例,肝动脉泵化疗(B组)25例,观察彩超、增强CT、核素显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的变化。结果 A组92.0%高于B组84.0%(χ2=3.79,P<0.05);彩超发现肿块共56个,超声造影检出肿块54个,增强CT检出肿块55个。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门静脉血流量(1303.6±98.6)mL/min低于术前(1552.7±72.3)mL/min(t=2.345,P<0.05);术后脾静脉血流量(8073.8±30.6)mL/min高于术前(1055.9±29.8)mL/min(t=2.345,P<0.05);不同显像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18F-硝基咪唑丙醇(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显像监测食管癌肿瘤组织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研究18F-FMISO 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