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工程地下5层,地上42层,为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外围钢柱通高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外框与内筒之间采用钢梁。论文主要介绍了本项目的结构选型、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多遇地震时程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动力分析,通过以上计算分析表明,本工程结构体系合理,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广州某国际金融中心为高度170m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采用SATWE,ETABS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分析,采用SATWE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采用PUSH&EPDA进行大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同时用ETABS分析了楼板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并采取了一些构造加强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金国际广场项目塔楼高度200. 1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塔楼9层以下建筑平面呈正方形,9~22层外框柱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倾斜,并逐步过渡成上部的风车形平面。介绍了项目的结构特点和超限情况,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时程分析,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9~22层斜柱层进行了针对性计算,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音叉柱节点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适的加强措施,结构可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框架一支撑芯筒结构是指采用支撑框架核心筒代替框筒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一种结构体系。以闽投营运中心为例,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采用三维弹塑性模型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性能状态和塑性发展状况,寻找结构抗震的抗震薄弱部位。结果表明,闽投营运中心能够满足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此外,为保证薄弱层具备足够的变形能力且不转移,可将钢支撑替换成防屈曲约束支撑。该成果对框架一支撑芯筒结构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综合办公楼地下2层,主楼地上46层,高度188m,主楼采用型钢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内、外筒抗震等级均为特一级。南侧入口门厅4层通高,南侧外筒柱中部6跨层1~8为呈约11.8°角的外斜柱,并在层1~4抽除一根外筒中柱,在层5形成局部高位转换。主体结构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性能化方法进行设计。采用SATWE,PMSAP,ETABS,MIDAS等多个计算软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及局部的计算和分析,包括多遇地震抗震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中震抗震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各项计算结果能够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整栋楼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底部斜柱及斜撑转换构件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设计能够达到预设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说明结构体系可行,结构构件选用合理。  相似文献   

6.
连捷国际中心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办公综合楼,地上36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149.9m。主楼结构采用角部带剪力墙的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23层以下主楼范围内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24层至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采且SATWE、PMSAP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设计和动力弹性时程分析,中震作用下竖向构件抗剪弹性、抗弯不屈服,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体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某超高层地下2层、地上79层,顶部68~79层逐层内收,桅杆顶高度为339m。采用了带加强层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的筒中筒混合结构体系,为了满足侧移刚度要求,结合设备层和避难层的布置设置了3道结构加强层。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抗震性能目标及主要分析结果,采用SATWE,MIDAS Building软件进行了施工阶段模拟分析、多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安全可靠,能够满足抗震性能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日照市日广中心A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高度178.45m,为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主要介绍了工程结构特点、结构选型、超限情况、斜柱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采用PKPM和MIDAS Building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计算,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验算.采用等效弹性分析法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保证主要构件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保证了结构大震不倒并找到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国平 《福建建材》2014,(10):20-23
益中花园1#楼为一超高层住宅,地上50层,建筑高度177.85m,采用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体系,超过B级最大适用高度18.5%。针对结构高度超限,采取了现行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采用SATWE、PMSAP、ETABS程序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弹性动力时程补充计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抗震性能较好,结构体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对某底部斜柱转换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斜柱对结构整体的影响、斜柱传力、斜柱层楼板应力以及斜柱节点设计进行了专项分析。根据计算分析,对关键构件及部位从计算和构造两方面采取加强措施,使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兵  张权  曾铭 《重庆建筑》2016,(10):19-22
重庆冉家坝广场3号楼主体结构屋顶高度193.0m,是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该工程采用两种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弹性分析,并进行了弹性动力时程补充分析。同时,通过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证明了该工程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南昌绿地紫峰大厦建筑高268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建筑高度2/3位置,东西立面内凹,内凹部分的荷载通过结构柱支承在层41~43这3层高(含暗钢桁架)的7m跨悬臂转换墙上。在核心筒底部加强区设置型钢,底部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转换墙内暗埋钢桁架。整体结构及构件设计融入性能化设计思想,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时程计算以及中震弹性复核,并进行了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详细阐述了采用ANSYS软件对转换层部位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同时介绍了首层挑空部位、竖向变形差、基础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星  周陈发  唐觅 《建筑结构》2012,(4):56-59,55
珠江新城D8-C3地块住宅项目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为竖向不规则的高位转换复杂高层建筑。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利用承载力与变形验证不同水准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小震弹性计算、关键构件中震弹性设计以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相应的超限设计措施,使结构能够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综合楼的结构设计实例,对该大楼的基础及上部结构选型进行了分析,针对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及受力特点,平面中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两侧为楼电梯间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筒体,中间大跨度楼板采用了双向密肋板.根据规范要求,该建筑结构除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外,尚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  相似文献   

15.
深圳某钢结构住宅项目为高度92.1m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局部采用钢板剪力墙。介绍该工程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分析的有关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抗震设计等。采用SATWE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分析,采用PUSHEPDA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Pushover)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并采取了一些构造加强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对比,分析了双向罕遇地震作用对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相对扭转角及相对加速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地震波输入角度,考察了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较为相似,但是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角明显较单向作用下的大;地震动特性对楼层扭转角的影响较为显著,一般相对扭转角最大值均出现在结构的顶层;楼层响应相对加速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结构底部1/5~3/5结构高度内或结构的顶部;地震波输入角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恒天国际大厦主体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小震弹性计算、关键构件的中震不屈服验算、以及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对作为关键构件的转换梁、转换柱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设计原则,对建筑平面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得出结论: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多遇地震下维持在弹性状态,而且可以满足罕遇地震下进入弹塑性状态,不发生整体倒塌。  相似文献   

19.
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地震反应谱结合起来的Pushover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结构抗震能力评定方法,已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依据该法基本原理,对上海高宝大厦的巨型框筒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分析,得到性能点处的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曲线和塑性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符合"强柱弱梁"的原则,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