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成药生血宁片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铁代谢指标、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维持性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生血宁片,对照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两组均同时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针。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肌酐、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贫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及8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贫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不良反应,而治疗组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血宁片可有效纠正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状态,改善铁代谢和营养不良,同时并未增加腹透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采用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3月新乡地区4家综合医院3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现况及其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甲状旁腺激素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364例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率为97%,铁剂治疗率为87%,贫血治疗达标率仅为30%,贫血治疗达标组患者的血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两者均达标率患者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贫血治疗达标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透析频率、铁蛋白值、前白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与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反应蛋白值与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治疗达标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量在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用量远低于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中推荐的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透析频率是维持性透析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新乡地区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均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但治疗仍不充分,达标率较低.营养不良、微炎症、透析不充分、性别也是贫血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透析频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我们在采用充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其营养治疗和充分透析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52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叶酸、蔗糖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血液透析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改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但腹膜透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腹透中心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性腹膜透析,降压降糖治疗,补铁、促红素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甲旁亢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基础治疗(同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中医证候积分、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透析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体重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RRF的差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37. 5%,对照组为30%,两组无明显组间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方面均无明显变化(P> 0. 05)。对照组相较于基线,在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有所下降(P <0. 05),体重指数有所升高(P <0. 05),其余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营养指标方面在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腹膜透析CCr)方面,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腹透患者残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口服中药汤剂比较疗效相当,且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111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65例,比较两组血清BDNF水平,再将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和Mo CA评分的差别。结果:111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65例,占58.56%。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BDNF(10.89±2.12)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2.9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Mo CA评分和血清BDN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o CA评分和血清BDNF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Mo CA评分和血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高压氧改善BDNF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况、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住院的尿毒症患者64例(血液透析30例、腹膜透析34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6、尿素氮、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计算体重指数.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组.记录透析处方和心血管并发症.结果 本组尿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液透析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尿毒症各组内营养良好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较营养不良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慢性心衰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较无心衰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5).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与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比腹膜透析患者严重,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和中降浊、活血化瘀功效的扶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102例长程CA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用扶肾颗粒.结果:扶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改善患者食欲,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5),升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扶肾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刘晓琴  张春秀 《护理学杂志》2020,35(18):103-106
目的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以改善其营养状况。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首次置管行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2018年1~5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按腹膜透析管理流程实施常规护理,由腹膜透析护士负责腹膜透析治疗、营养管理、延续护理等;2019年1~5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组建多学科营养管理团队,实施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BMI、上臂肌围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水平,并能够强化护士在营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腹膜透析患者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界,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残余肾功能等.随访过程中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RRF).结果 B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48、-0.64,P均<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RRF均下降,而B组RRF自腹膜透析6个月时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RRF与透析初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RR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肾功能下降绝对值(△RRF)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45、0.58,P均<0.01).结论 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也加速了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系统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同时检测腹膜透析患者人体测量指标、握力、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钠、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并分析MIS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共91例,其中男43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49.3±17.2)岁,均为营养不良者,其中轻度43例,中度46例,重度2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及握力均较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明显下降(P0.05);与营养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亦明显下降(P0.05);在铁代谢指标中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降低(P0.05);而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在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中则明显升高。MIS与体质量、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尿酸、握力、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呈负相关,而与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呈正相关。而性别、握力及白蛋白对MIS有显著影响。结论 MIS可用以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随着MIS分值的增加,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也越重。而高龄、白蛋白水平低或握力低的患者有较高的MIS分值,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与营养状况及贫血的关系。方法测定87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按超敏C反应蛋白〈5m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mg/L将患者分为两组,并选择20例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进行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分析两组患者炎症指标与贫血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的关系。结果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发生率为45.97%,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用量及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炎症因子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水平及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和血浆白蛋白值结合人体测量对41例患者进行综合性营养评估,并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检测两组腹膜透析患者血液的IL-6、TNF-α、CRP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结果:发现营养不良患者血液的IL-6、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nPNA明显下降(P<0.01).相关性检验发现IL-6、CRP 、TNF-α与血浆白蛋白明显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5、0.000、0.007,IL-6、CRP与小腿围明显负相关,P值分别为0.048,0.004.结论:炎症因子IL-6、TNF-α、CRP在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因子可能是导致CRF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并发症贫血、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尿毒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颈动脉B超指标和CVD发生率;分析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尿毒症透析组与非透析组CRP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P<0.01),且透析组又高于非透析组(P<0.05).透析组与非透析组在贫血、营养不良、CVD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CRP与Hb、Alb呈负相关,与CVD、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呈正相关.尿毒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阳性组,CRP升高,Hb、Alb降低,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微炎症状态参与了尿毒症并发症贫血、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老年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67例,透析剂量8 L/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方案为:治疗组32例,2 L/次,4次/d,CAPD,在腹膜透析的同时予以尿毒清颗粒口服;对照组31例。6个月为观察终点,评估两组KT/V、Ccr、Alb、Hb、血钙、血磷、iPTH及SGA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低钙血症得到明显纠正(P0.05);血磷在治疗6个月时有明显减低(P0.05),iP TH也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Hb有明显升高(P0.01),Alb在6个月时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KT/V与Ccr均有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6个月可有效改善老年CAPD患者贫血、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小剂量腹膜透析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4 L/d)腹膜透析,同时每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 L/d)腹膜透析,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钙、磷、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计算尿量、超滤量、残肾Kt/V、腹膜Kt/V评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通过饮食热量(DEI)和蛋白的摄入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生活质量问卷(ADL)调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腹膜Kt/V、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腹膜透析加用参苓白术散透析更充分,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排毒颗粒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及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透析3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透析组30例,补肾排毒颗粒组30例,立普妥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透析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4、8、12周后透析前空腹采血,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以r-Hu EPO的用量(IU·kg-1·周)与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反应性的指标。结果:各透析组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炎症;治疗8周,补肾排毒颗粒组hs-CRP水平(P0.05)及EPO/Hct比值(P0.01)明显下降,治疗12周,补肾排毒颗粒组hs-CRP水平、EPO/Hct比值下降更明显,Hb水平明显升高,与立普妥相比,有显著疗效(P0.01)。结论:补肾排毒颗粒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少EPO用量,改善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9)和治疗组(n=30),两组均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系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每粒含虫草菌丝0.2 g)3粒,每天3次口服,疗程8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实验室指标(hs-CRP、Hb、Alb、TC、TG、LDL-C),症状、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并发症及证候辨证分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月后,治疗组hs-CRP、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1),Hb、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1),SGA中营养不良比例明显下降(P0.05),脾肾气虚证分型比例明显升高(P0.01),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发生例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百令胶囊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营养不良状态,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旋卡尼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左旋卡尼丁对MHD患者微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旋卡尼丁1 g,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月后、治疗3月末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1)治疗组1月后,MHD患者的干体重、上臂肌围(MAMC)就有上升;治疗组3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重、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以上各项均无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治疗组3个月后,MHD患者的血白蛋白(Alb)(P<0.05)、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均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以上各项均无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治疗组CRP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4)两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旋卡尼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降低血CRP浓度及微炎症状态,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调整由前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造成的特异性胞内信号传导级联的激活,从而提高细胞对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控制炎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同时予健脾化湿方治疗,对照组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主要症状体征、营养状况(SGA)评分以及瘦素、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SGA积分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主要症状体征及SGA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Hb、Alb等营养指标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b、Alb等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瘦素、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瘦素、C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瘦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方法:对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运用改良SGA法评分系统(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学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中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中臂肌围(MAMC)]、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同时将所有PD患者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及其他继发性肾病组评估比较不同组别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1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1例,其他继发性肾病组26例。四组间MQSGA、MIS、Hs-CRP、TNF-α、IL-6、Scr、F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相比,MQSGA分值更高(P=0.007)、MIS分值更高(P=0.003);糖尿病肾病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相比较,MQSGA分值更高(P=0.001)、MIS分值更高(P=0.002),血肌酐水平更低(P=0.035),铁蛋白水平更低(P=0.025);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继发性肾病组相比铁蛋白水平更低(P=0.007)。但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处于严重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