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临床资料女性,45岁,食堂管理员。因发热、乏力、尿黄2周于2005年5月10日入院。于4月28日开始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7.5~38.2)℃之间,伴关节疼痛,5月7日发现周身黄染,检查“ALT 1111U/L,AST 1070U/L,TBil 164.5μmol/L,DBil 121.3μmol/L。于5月10日转来我院,拟诊为: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急性黄疸型。  相似文献   

2.
扑热息痛致溶血性贫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3岁。因发热2d、少尿1d就诊。患者入院前3d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8.7℃,伴双侧大腿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自服扑热息痛2片,体温降至37℃左右,2d后尿量减少,24h尿量约200m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心脏瓣膜病、房颤史10余年。查体:Bp160/100mmHg,体温37.6℃。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浊音界略扩大,心率134次/min,律不齐,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0岁,因乏力、眼黄、尿黄、腹胀、肝功能异常4月余,昏迷2天于2002年5月5日入院。检查:慢性病容、浅昏迷、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两下肢凹陷性浮肿。B超示肝内光点增粗,脾肿大,大量腹水。肝功能:TBIL298.6μmol/L,ALT67/u/L,AST60u/L,白蛋白26g/L,球蛋白24.7g/L,PT25。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性,6岁.因头晕、发热、胸闷、心悸2d,于2006年12月6日急诊入院。入院前2w患上呼吸道感染。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体温37.8℃,呼吸24次/分,HR100次/分,血压80/45mmHg。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糙。肝区压痛,肝大,肋下3CM。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正常。心肌酶谱:LDH710u/L,AST215u/L,CK800u/L,CK—MB93u/L。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发热、皮疹12天,不适,尿黄5天于2004年11月5日入院。12天前无何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7.8℃,体温降至正常后,周身出现紫癜样皮疹,双下肢为重。化验血小板减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口服强地松治疗,15毫克/日,1周后皮疹渐退,但患者诉上腹不适,化验肝功明显异常,戊肝抗体阳性,遂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3岁。因发热7d,少尿3d入院。体检:神清,体温37.5℃,心率144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8/52mmHg(1mmHg=0.133kPa)。球结膜充血,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肾叩击痛(+)。WBC17.1×10^9/L。Hb165g/L,PLT40×10^9/L。血Na^+ 126.8mmol/L.K^+ 4.33mmol/L,血尿素氮23.9mmol/L,肌酐620.3μmol/L,[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儿为2岁女童,河北唐山人。因发热、尿黄11d,腹泻7d,黑便4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大便3~5次/d,黄色稀水便,尿黄,在当地卫生所按“肠道感染”予“阿苯片”退热,抗感染治疗7d病情无好转,并发现全身皮肤黄染、黑便,2~4次/d,量少,10~15g/次,转至本院。平时身体健康。家族中没有肝病及遗传病  相似文献   

8.
猝死型胰腺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3岁,因发热,咳嗽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感冒后发热,体温37~37.5℃,咳嗽,有黄痰,胸痛,无咯血、腹痛或腹泻。自服消炎止咳药(药名及剂量不详)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咳嗽未见减轻。入院当天中午曾吃油饼并喝了250~300ml白酒。体检:体温37℃,脉搏82次/mm,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右肺叩诊略浊,呼吸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7岁,干部。因乏力腹胀1年于200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出现乏力腹胀,肝功能ALT60u/L,TBIL30μmol/L,未予诊治。2004年3月ALT83.9u/L,AST90.7u/L,TBIIA0.3μmol/L,GGT1963.3μ/L,ALP401.9u/L,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收住我院。查体除肝掌可疑阳性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化验:TBIL30.4μmol/L,DBIL8.9μmol/L,AST110u/L,ALP355u/L,GGTl589u/L。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4岁,因“纳差、尿黄3个月”于2004年10月12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尿黄,曾在外院检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4u/L,HBsAg阴性,抗-HCV阴性,未诊治。于2004年10月12日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7u/L,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无输血及注射血制品应用史、无饮酒及药物应用史。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1岁。因发热伴全身酸痛不适2d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发热无规律。入院2d后出现轻微咳嗽,无痰。无胸痛、胸闷、喘息及咯血等症状。既往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70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右侧腋中线区域可闻及爆裂音;心、腹、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8×10^9/L,Hb141g/L,血小板180×10^9/L,中性0.872,淋巴0.123。尿、便常规正常。ESR27mm/1h。X线胸片示双下肺炎。入院诊断:双侧肺炎。  相似文献   

12.
一、病例摘要 患者男,30岁,甘肃籍民工。因发热5天,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眼黄尿黄1天入院。5天前患者于所在地出现发热,体温未测,未予重视,仍前往高原(海拔4700m)从事重体力工作。昨天出现全身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呈非喷射状,同时出现皮肤、眼黄,尿呈浓茶样,神志恍惚。今日急诊入我院。平素体健。查体:体温36.2℃,脉搏80施分,呼吸20次份,血压125/85mmHg。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男患,45岁,因畏寒、发热、尿黄40天于1990年1月10日入院.患者40天前在巴基斯坦工作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于37~40℃之间,伴头昏、乏力,高热前有畏寒,热退时出汗较多.起病后三天出现尿黄,无腹痛,不伴皮肤搔痒.回国后来我院诊治.平素身体健康.入院体检:发热面容,贫血貌,神清,巩膜明显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率96次,呼吸20次,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右肋下1 cm,质软,脾左肋下刚及。血常规,Hb75g/L:WBC8.6×10~9/L,N0.77,L0.23,BPC 140×10~9/L,肝功能:II60u,SB103μmol/L,SGPT222u.以“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入院.入院查乙肝三系(-),且HAVIgM(-),血培养无细菌生长,住院后持续不规则发热,波动于37~40℃之间,住院第五天作骨髓穿刺检查.发现较多的恶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34岁。因间歇性乏力、纳差、腹胀、尿黄3年,发热、干咳1周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8.3℃,精神萎靡,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腹部(-),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61U/L,总胆红素(TBIL)454.8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39.09μmol/L,白蛋白(ALB)23.57g/L,凝血酶原时间(PT)30s,凝血酶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发热、食欲不振、尿黄1周,灰白便3d”于2003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渐感乏力,低热,体温最高为37.6℃,无头痛、咽痛、流涕等;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进食量减至原来的1/3,尿黄如浓茶,伴皮肤瘙痒,3d前开始排灰白色大便。起病以来体重下降约4kg。于外院查ALT 2544 IU/L,总胆红素(TBil)103.80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干咳、乏力、纳差1个月于2002年4月20日入院。患者3月20日无诱因出现乏力,干咳,纳差,体重减轻,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8℃,以午后明显,夜间盗汗。在外院行B超检查示: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功示:ALT106U/L,AST71U/L,GGT160U/L,TB25.30μmol/L,DB15.1μmol/L,IB10.2μmol/L;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抗炎、保肝等处理,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  相似文献   

17.
李晨  王慧芬  李克  牟劲松  闫伟伟 《肝脏》2009,14(3):267-267
患者,男性,39岁,汉族,2008年7月31日因肝功能异常入院。患者2008年2月因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6月初皮肤黄染、尿黄,皮肤轻度瘙痒,伴乏力、食欲差、腹泻,当地医院化验ALT88U/L,TBi140μmol/L,7月16日复查ALT115U/L,胆红素100/68μmol/L,入当地医院诊治,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一般护肝药物治疗4d,患者出现发热,伴干咳,体温最高39.8℃,化验血常规正常,腹部MRI示胆道稍扩张,脾脏稍增大,门静脉稍增粗,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患者仍持续发热,最高体温波动在39-39.8℃。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1岁,2010年9月10日以“右上腹不适,全身皮肤黄染伴尿色加深1个月余,发热2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个月余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全身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无寒战、高热,无腹胀、腹泻等。经常食用海鲜,2010年7月23日至本院查肝功能:ALT 2260 U /L,AST 3328 U /L, TBil 131.4μmol/L,DBil 103.9μmol/L;HEV -IgM阳性,HEV-IgG 阴性,抗-HBs 阳性,余病毒学指标均阴性;确诊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戊型”,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25 d后 ALT、AST 逐渐接近正常,但 TBil、DBil 进行性上升达410、333.5μmol/L。2010年8月19日开始予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1次/d,1周后复查肝功能示胆红素水平较前明显降低(TBil 256.3μmol/L,DBil 214.8μmol/L),2010年8月26日将地塞米松减量至7.5 mg 静脉滴注,1次/d,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示 TBil、DBil 较前稍有升高(TBil 308.2μmol/L,DBil 257μmol/L),患者家属要求出院治疗。院外中医门诊就诊1周(期间不规律服用泼尼松片60~105 mg/d)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0℃,伴咳嗽、黄白色痰,量多。中医门诊查肝功能ALT 157 U /L,AST 128 U /L,TBil 476μmol/L,DBil 365μmol/L;血常规:白细胞16.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6.9%;为进一步诊治,2010年9月10日再次来本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右下肺明显。送痰涂片及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给予头孢曲松1 g,1次/12 h 抗感染;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2010年9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9.6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7%;ALT 165 U /L,AST 141 U /L,TBil 511.2μmol/L, DBil 360.5μmol/L;胸部 CT 示“两肺纹理粗乱,两中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右中下肺可见大片实变影,部分可见透光区”,细菌感染可能大,结合病史真菌感染也有可能,结核待排。头孢曲松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2 d,第3天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8.8℃,咳嗽、咳灰黄色痰,量多,2010年9月13日将头孢曲松调整为亚胺培南1 g 静脉滴注,1次/12 h +莫西沙星400 mg 口服,1次/d,同时予两性霉素 B 雾化吸入预防真菌感染,但患者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9℃,咳嗽、咳痰较前无改善;复查白细胞13.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8%;ALT 190 U /L, AST 224 U /L,TBil 295μmol/L,DBil 231μmol/L;2010年9月16日胸部 CT 示:两肺炎症较2010年9月11日有进展,左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实变伴空洞形成,考虑细菌、真菌重叠感染可能大。此时痰培养回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曲霉菌;痰抗酸涂片阴性。遂予卡泊芬净首剂70 mg 后35 mg 静脉滴注,1次/12 h(Child 评分9分)+伏立康唑首剂400 mg,静脉滴注,1次/12 h 后130 mg 静脉滴注,1次/12 h (患者体质量65 kg,Child 评分9分)抢先治疗。复查痰培养,4次均培养出曲霉菌。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治疗第11天,亚胺培南+莫西沙星治疗第14天时患者咳嗽、咳痰好转,但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5℃,且复查 CT 示肺部病灶消退不明显,可能是重叠有革兰阳性菌感染,再送痰培养,并于2010年9月27日开始加用利奈唑胺覆盖革兰阳性菌。加用利奈唑胺第3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周后复查胸部 CT 示两肺部炎症病灶较前有所吸收;痰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菌丝;痰培养仍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曲霉菌,未培养出革兰阳性菌。后多次复查胸部 CT 示患者肺部多发炎症病灶较前逐渐吸收,限于患者经济原因,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治疗47 d 后予以停用,调整为为伊曲康唑200 mg,静脉滴注,1次/d(首剂200 mg 静脉滴注,1次/12 h)使用16 d,后调整为伊曲康唑200 mg 口服,1次/12 h 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多次痰培养示: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在亚胺培南+莫西沙星使用2周后根据药敏予抗生素降阶梯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病灶吸收,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使用3周时调整为阿奇霉素口服。患者入院时激素用量为泼尼松片20 mg,3次/d,入院开始即予激素缓慢减量至停药,患者 TBil、DBil 逐渐恢复。2010年12月8日患者血常规白细胞5.3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3.7%;ALT 11 U /L,AST 31 U /L,TBil 47.7μmol/L,DBil 32.9μmol/L,肺 CT 示炎症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患者要求出院,予以办理,嘱院外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图1)。  相似文献   

19.
病史摘要 病史患者女性,13岁,因“面部红斑、水肿、尿检异常4年,加重半月”于2006-04-08入院。 2002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蝶形红斑、踝部轻微水肿,低热(体温37.8℃左右),偶有双侧膝关节痛。查ANA1:1024,dsDNA1:64,Sm阳性,C3 0.18g/L,C4〈0.1g/L,尿蛋白定量0.84g/24h,尿沉渣RBC36万/ml,多形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6月始予间断环磷酰胺(CTX)冲击(总量2.4g)及强的松(60mg/d)口服治疗,2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10mg/d维持。患者面部红斑渐消退,体温正常,尿蛋白转阴。但维持2月后患者尿蛋白再现。2004年4月因水肿,再次行间断CTX冲击治疗(总量2.5g),强的松加量至45mg/d,1月后减量至7.5mg/d维持。2006-03-24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8℃),无咳嗽、咳痰,给予抗生素静滴2天后体温正常,但渐出现眼睑、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查尿蛋白3+,尿隐血3+,血生化Alb16.2g/L,BUN2.50mmol/L,SCr34μmol/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收住入院。患者病程中夜尿1次/晚。无肉眼血尿、口腔溃疡、体重减轻。精神、食欲、睡眠正常。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婴幼儿慢性乙型肝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香  王芳  徐琴 《肝脏》2009,14(2):157-157
病例1:患儿,男性,6个月,因哭闹、恶心、呕吐、尿黄伴发热、腹胀1月余,于2003年7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院查体:体温38.5℃,呼吸30次/min,脉膊120次/min,体重8kg,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轻、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颈无抵抗,心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膨,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3.5cm,剑突下3cm,质软,无明显叩击痛,脾肋下可及边缘,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查肝功能TBil135.3μmol/L、DBil82.9μmol/L、ALT286U/L、AST340U/L、HBsAg(+)、HBeAb(+)、HBcAb(+)、WBC11.3×10^9/L,入院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