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223例小儿抗癫(间)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抗癫药物 (AED)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PLC法 ,测定 2 2 3例 6 44人次患儿单一AED治疗时的血药浓度 ,比较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40 %以上监测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治疗窗 )范围内 ;苯妥英钠 (PHT)血药浓度为 (13 6 8± 6 79)mg·L-1,卡马西平 (CBZ)为 (6 48± 2 6 6 )mg·L-1,苯巴比妥 (PB)为(2 4 0 5± 15 73)mg·L-1,丙戊酸钠 (VPA)为 (6 6 5 6± 2 1 2 0 )mg·L-1。调整剂量后癫发作控制率平均接近 70 % ,以VPA效果最佳 ,CBZ次之。虽然PHT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时发作控制率优于治疗窗外 ,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BZ及VPA的监测浓度在治疗窗内时的疗效较优于非治疗窗者 (P <0 0 5 )。PB的组内控制率比较与PHT相似。EEG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不一致 ,好转趋势以VPA最显著 ,其次为PB ,PHT最差。全部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12 5 0 % ) ,且大部分与血药浓度正相关。结论 :治疗小儿癫应监测AED血药浓度 ,尽可能单一药物治疗及剂量个体化投药  相似文献   

2.
服用"纯中药"制剂的癫痫患者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些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是否含有抗癫痫西药成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服用"纯中药"制剂的30例癫痫患者,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筛检其是否含有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DPA)等4种常用抗癫痫西药.结果:30例患者中,检测出上述1~4种常用抗癫痫西药的28例,d;93.3%.其中VPA16例,平均浓度(12.02±14.97)μg·ml-1;CBZ 20例,平均浓度(2.43±2.54)μg·ml-1;PB 23例,平均浓度(14.57 ±16.63)μg·ml-1;DPA 22例,平均浓度(7.31±13.43)μg·ml-1.结论:在所谓的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暗加西药较普遍,严重侵犯了患者知情权,妨碍了抗癫痫的正规治疗,有损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3.
周茂金  梅任奎 《医药导报》1994,13(4):179-180
苯巴比妥(Phenobabital,PB)、苯妥英钠(Pheny-tion,PHT)、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和丙戊酸钠(Valproate,VPA)目前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痛药物(AED),在临床治疗中当单一AED疗效欠佳时常常联合用药。本文就这4种AED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简要概述。1 PB PHT 在抗癫痫治疗中,二者合用是传统的用药方法。二者均是药酶诱导剂,相互作用较复杂。冯春荣等报道,长期合用,大多数患者PHT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停PB后PHT血浓度又逐渐上升,原因可能是PB加速了PHT代谢。沈鼎烈等报道3例,血清PHT游离浓度(FC)与总浓度(TC)比值,由单用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CBZ)、拉莫三嗪(LTG)、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及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血清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0.1ml样本血清经1ml二氯甲烷异丙醇(955)混合溶液提取,以氟西泮(FZP)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070),37℃下经SymmetryRP18(150mm×3.9mm,5μm)色谱柱洗脱、分离,220nm紫外波长检测。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BZ:0.47~30.00mg·L-1,LTG:0.63~40.00mg·L-1,PB:1.25~80.00mg·L-1,PHT:0.63~40.00mg·L-1,CBZE:0.31~20.00mg·L-1)各被测药物与内标的峰面积之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高于95%(95%~104%,n=6),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4%(0.76%~3.97%,1.34%~3.76%,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回收率高,经临床用于常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的监测,其结果稳定可靠,可为临床进行群体药动学研究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癫痫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或卡马西平(CBZ)治疗的2554例癫痫患者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情况。结果4种抗癫痫药物中血药质量浓度在治疗窗内的百分率分别是卡马西平68.14%,苯巴比妥62.50%,丙戊酸48.91%,苯妥英钠23.01%。其中苯妥英钠血药质量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最低,且波动幅度大。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质量浓度监测对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苯巴比妥(PB)苯妥英(PHT)和卡马西平(CBZ)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本文采用二步预处理;Shim—Pack CLC—TMS柱;以非那西丁为内标;甲醇—水 (47/53V/V)为流动相,在UV240nm处检测,可同时测定三种药物的血清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PB:As/Ais=0.02502 0.03199C γ=0.9997;PHT:As/Ais=-0.01077 0.02508C γ=0.9998;CBZ:As/Ais=-0.04729 0.2251C γ=0.9992;每药4种浓度5日中重复5次实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X_(PB)=99.95±4.39% _(PHT)=101.15±3.30%_(CBZ)=100.7±2.89;变异系数小于5.3%,满足临床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801例服用一线抗癫癎药物病人的血药浓度进行分类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药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病例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分别为丙戊酸钠(VPA)75.2%、苯巴比妥(PB)67.3%、卡马西平(CBZ)53.1%、苯妥英钠(PHT)20.8%。VPA使用率最高,为60.5%,其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P<0.01)。CBZ血药浓度存在年龄差异(P<0.01)。多药联用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增加(P<0.01),以PHT/CBZ方案最为突出。CBZ/VPA、PB/VPA方案在控制率、安全性方面比较好。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 PA、C B Z、P B和P H 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 PA和C B Z(P=0.584),P B和P H 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 PA和P B(P=0.001),V PA和P H 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 B Z和P B(P=0.001),V 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丙戊酸(VPA)、苯妥英(PHT)和苯巴比妥(PB)对卡马西平(CBZ)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CBZE)相对清除率(CL)的影响。方法 采集上海、北京、南京三地五所医院服用CBZ的408例癫痫患者的稳态血样(n=459)。数据分析时,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结果 合用VPA且其日剂量大于18mg·kg~(-1)·d~(-1),PHT或 PB会增加CBZ的CL;合用VPA会降低CBZE的CL。结论 可为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颖  李弘钧 《江苏医药》1992,18(3):139-140
46例癫痫患者,30例单用卡马西平(CBZ)治疗,16例CBZ 合用苯妥英钠(PHT)、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CBZ 的血药浓度与抗癫痫作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本组资料提示CBZ 血药浓度以6~12μg/ml 为宜。加用PHT0.2±0.1/d,CBZ 的血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并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的487例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487例监测中,248例(50.9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77例(36.3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1例(10.4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1例(2.26%)未检出血药浓度。其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3种药物比例分别是VPA(48.18%)、CBZ(74.29%)、PHT(10.87%)。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是保证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英华  杨晓华 《中国药房》2008,19(5):348-350
目的:建立以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和卡马西平(CBZ)浓度的方法。方法:内标为巴比妥,缓冲液为10mmol.L-1磷酸氢二钠-30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相)-15%甲醇,电泳电压为18kV,检测波长为210nm,毛细管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7cm×50μm)。结果:PB和PHT线性范围为2.5~80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1,CBZ线性范围为1~32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2μg.mL-1;PB、PHT、CBZ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99.91%、99.42%。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158例癫痫患儿血清卡马西平浓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监测癫痫患儿血清卡马西平(CBZ)浓度,探讨影响其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癫痫儿童血清CBZ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58例癫痫儿童血清CBZ质量浓度小于4 mg·L-1有28例,其中控制 有效为11例(39.3%);大于12 mg·L-1有8例,其中1例无效(12.5%);在4~12 mg·L-1有122例,控制 有效为110例(90.2%).结论癫痫患儿血清CBZ浓度受年龄、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监测其浓度,对确保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用抗痉挛药物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氨甲酰氮(艹卓)(CBZ)、丙戊酸钠(VPA)、zonisamide(ZNS)和三甲双酮(TMO)对正常压力下乏氧的鼠进行抗乏氧效应的研究。上述药物给鼠用4种不同剂量口服,峰值时间过后,将其置入2.5L塑料箱,并给予混合气体(氮气:氧气=96:4,流速4 L/min)造成常压下乏氧,测定呼吸停止时间和脑内药物浓度,并研讨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HT、PB、CBZ及ZNS对其存活时间有有意义的延长,VPA、TMO则无。从药量及存活时间,可求出脑保护作用最小剂量(PD_(30)),其中PH于为22.7、PB26.8、CBZ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难治性癫痫(IE)患者脑组织中拉莫三嗪(LTG)、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及苯妥英钠(PHT)药物浓度的HPLC法。方法:流动相为1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丙酮=55:22:12:11.流速1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10nm,采用外标法。结果:LTG、CBZ浓度在0.5—40μg·ml^-1。和PB、PHT浓度在1~80μg·ml^-1范围内,被测药物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回收率均高于8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4种抗癫痫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服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患者共1598例/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儿童抗癫痫药物在我院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的患者占50.3%,小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42.9%,高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6.8%,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达44.1%。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任洁雯 《今日药学》2005,15(4):54-55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服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患者共1598例/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儿童抗癫痫药物在我院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的患者占50.3%,小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42.9%,高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6.8%,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达44.1%.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对于某些癫痫患者,血浆苯妥英(PHT)浓度随卡巴咪嗪(Carbamazepine,CBZ)的给予而增高。当PHT浓度接近治疗范围上限时,给予CBZ很易导致PHT的毒性临床表现。显然CBZ可能降低PHT的代谢,使PHT在血浆中蓄积。本试验选择A组32例患者,给予CBZ剂量逐渐增加,PHT剂量不变(每日5.29±1.24 mg/kg);B组22例患者,给予PHT剂量逐渐减少,CBZ剂量不变(每日19.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种常用的抗癫痫药: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丙戊酸钠(VPA)、氯硝西泮(CZP)、卡马西平(CBZ)、托吡酯(TPM)对周围神经的损伤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抗癫痫药周围神经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符合本实验的标准的SD大鼠完成本实验。结果①该6种抗癫痫药均能引起SD大鼠程度不同的神经原纤维病变,病变性质以髓鞘脱失为主;②在所有成年或婴幼大鼠并用维生素E或GBE的抗癫痫药用药组中,坐骨神经原纤维病变率均显著地低于未加抗氧化剂组。结论该6种常用抗癫痫药都存在不同程度诱发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而抗氧化剂在预防此种损伤上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治疗剂量水平,评价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PHT)、卡马西平(CBZ)及丙戊酸(VPA)对骨代谢影响的危险度。方法通过数字化X线摄影测量腰椎指数,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定量CT测量骨含量,检测骨代谢的相关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等方法对45例患者和10例对照组的人群进行观察,分析服用LEV、PHT、CBZ、VAP的患者2年后对骨质的影响。结果①PHT组、CBZ组、VAP组的腰椎指数的均值均〈0.80,而LEV组则〉0.80。②PHT组、CBZ组、VAP组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V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③本组患者中的血清钙、磷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PHT组、CBZ组、VAP组的ALP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羧基谷氨酸蛋白(BGP)的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EV组的BGP血清水平在正常范围。④15例男性患者中的雌二醇(E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0例女性患者中,虽然每一组的E2值在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均在正常范围,但PHT组、CBZ组、VPA组的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本组病例中,PHT组、CBZ组、VPA组的睾酮(T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EV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HT、CBZ、VPA可能通过影响性激素及其相关的骨代谢使癫痫患者的骨量减低。LEV在本组研究资料中对骨量及骨代谢无明显的影响,但依然可以导致ALP升高,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