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奥运会期间肠道传染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为副溶血弧菌、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荫、志贺菌等;2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涉外人员腹泻病例检出10种病原体,国内腹泻病例检出5种病原体.对10株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菌株大片段带型比较集中,主要有5种型别.结论 奥运会期间北京肠道传染病病原谱主要包括副溶血弧菌、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志贺菌等;夏季腹泻也存在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13年-2014年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识别、阻断与溯源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房山区两家二级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拭子,鉴定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8种肠道致病菌检测,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2013年-2014年共监测样本625份,检出肠道致病菌82株,阳性率为13.1%,2014年阳性率明显高于2013年。82株致病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占45.1%;其次为沙门菌(28.0%)、副溶血性弧菌(24.4%)、宋内志贺菌(2.4%)。2013年-2014年共检出沙门菌23株,主要流行株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结论 2013年-2014年房山区食源性疾病防控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应加强目标菌监测,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合理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烟台市从事食品行业人员的肠道致病菌进行检测,为当地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9年-2011年烟台市25600名从事食品行业的服务人员的肠道致病菌;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的规定;检测菌群范围包括:沙门菌、志贺菌、豚鼠气单胞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霍利斯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结果:(1)根据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其生化谱线符合率为93.8%~99.9%;(2)检出肠道细菌254份,阳性率为0.99%,其中弧菌科细菌为144株(含117株副溶血弧菌,12株溶藻弧菌,6株温和气单胞菌,5株非O1群霍乱弧菌,2株豚鼠气单胞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霍利斯弧菌),占检出肠道细菌的56.69%;肠道杆菌细菌为110株(含76株沙门菌6,株志贺菌,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14株侵袭性大肠杆菌,5株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检出肠道细菌的43.30%。肠道致病菌的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中,以副溶血弧菌(46.06%)和沙门菌(29.90%)阳性率为最高。结论:食品行业服务人员病原菌携带的肠道致病菌以肠道弧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携带病原细菌调查,有利于找出微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规范相关人员健康检查的工作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共检测863份标本,分离出163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8.89%,检测出沙门菌(SM)、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副溶血弧菌(VP)、志贺菌(SH)、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菌株中以SM感染为主(80株),占49.08%;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1株),占37.42%。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高峰。SM是辖区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的SM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光明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SM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应加强主动监测,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苍南县人民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分离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结果 821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18株(14.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86.44%),其次为沙门菌(13.56%);不同年龄组致泻病原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8月-10月检出率较高;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4:K8为优势血清型,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季节高峰较明显,应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分布特点,为预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3.6%(427/1 810);在427株检出致病菌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别占50.1%(214株)、23.9%(102株)、18.5%(79株)、7.0%(30株)、0.2%(1株)和0.2%(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较多(44.9%,96/214),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较多(55.9%,57/102),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血清型较多(74.7%,59/79),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为主(70.0%,21/30);在抽取的485件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2.1%(107/485),以诺如病毒GⅡ为主(75.7%,81/107)。结论海淀区引起腹泻的致病菌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沙门菌次之,病毒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2010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uang F  Deng Y  Qu M  Liu GR  Liu Y  Zhang X  Li J  Yan HQ  Gao ZY  Liu BW  Li XT  Li X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9):820-824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收集2010年4—12月期间北京监测哨点的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2118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并对其时间分布、感染者年龄分布及血清型别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在211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478株菌,检出率为22.6%。其中志贺菌位居阳性检出菌的首位,占40.8%( 195/478),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分别占23.8%(114/478)、19.0%(91/478)和4.8%(23/478)。肠道致病菌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20 ~ 39岁的成年组,其中30 ~39岁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27.2%(92/338)。不同病原菌的人群年龄分布不同。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23.5%( 114/486)、32.8%(176/536)、36.1% (90/249)、25.9%(29/112),其余月份检出率<16.O%。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占83.1%(162/195);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63.2% (72/114)。沙门菌以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13.2%( 12/91)、12.1%(11/91)。肠致泻性大肠杆菌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种菌群为主,分别占69.6%( 16/23)、30.4%(7/23)。结论北京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其中志贺菌和沙门菌血清型构成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以密云区医院和密云中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析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共监测腹泻患者1 400例,分离致病菌123株,分离阳性率为8.8%,其中沙门菌5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9株,副溶血性弧菌38株,未检出志贺菌。仅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较高。41.1%的沙门菌和44.8%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这2种菌有耐药模式重叠情况。结论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比副溶血性弧菌严重,应加强致病菌耐药趋势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因子及其特征,为婴幼儿腹泻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盐城市2018年202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并对检出致病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敏试验。结果 202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共36份检出致病菌,其中沙门菌19株,阳性率为9.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含astA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和含escV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阳性率为7.9%;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未检出;福氏志贺菌1株,阳性率为0.5%;诺如病毒Π型24份,阳性率为11.9%,诺如病毒其他基因型未检出。结论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因子以诺如病毒Π型、沙门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某城区2011—2013年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特征,为感染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区域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79份,对其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血清分型及PFGE分析。结果 1 179份标本,共培养肠道病原菌330株,其中检出居前4位的肠道致病菌依次为志贺菌属93株(28.18%)、沙门菌属69株(20.91%)、副溶血性弧菌44株(13.33%)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株(3.33%)。18株宋内志贺菌PFGE分为8个型别,聚类相似度接近88%;69株沙门菌属细菌分为18个血清型,共41种PFGE型别,其中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具有明显的优势带型;23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型别较为分散。结论 3年间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的血清型和PFGE带型分布较为广泛,应注意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PFGE优势菌型,警惕其引发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10月丰台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444份腹泻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4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53%。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居首位,占55.71%,其次为沙门菌,占21.43%。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宋内志贺菌、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检出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性较高,志贺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北京市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病原菌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北京市2010年-2014年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肠道致病菌679株,其中DEC位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22.09%;其次是沙门菌、志贺菌,分别占19.88%和18.56%。腹泻患儿肠道致病菌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1岁~3岁幼儿,男女比例为1.12∶1。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峰。检出的DEC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占52.67%。沙门菌共分为34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占32.59%。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占80.95%。结论北京市腹泻患儿病原菌感染以幼儿为主,男性多见,夏、秋季高发,病原菌谱以DEC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微生物病原谱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12月在温州市2家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5岁)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见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培养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51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微生物201份,总检出率为38.88%。其中肠道致病菌检出74份(14.31%),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6份)最多,其中O抗原分布广泛,2份带有STX2肠毒素基因;其次为沙门菌31份,其中肠炎沙门菌(7份)和鼠伤寒沙门菌(6份)为优势菌;腹泻相关病毒检出127份(24.56%),其中诺如病毒Ⅱ型(56份)、A组轮状病毒(40份)和诺如病毒Ⅰ型(24份)检出较多。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64.52%,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均70.00%,阪崎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17种药物中的大部分敏感。利福平、新生霉素对所有细菌均100%耐药。结论温州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为主要流行株;病毒以诺如病毒、A组轮状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主动监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构建"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区域性腹泻病综合监测网。方法根据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2017—2019年间隔抽取区内2家监测点医院,对其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同时进行11种病原菌分离鉴定和8种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进行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11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共报告急性初诊腹泻病例5 766例,采样753份,阳性检出率为40.11%,细菌、病毒及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5%、18.99%和1.06%,≥2种病原混合感染阳性率检出率为3.72%。共检出332株病原体,包括9种细菌、6种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90株(占27.11%)和副溶血性弧菌60株(占18.07%)。病原检出率呈较明显的夏季和秋冬季高峰,病毒和细菌检出率整体呈现交替互补的特点。细菌检测高峰为2017年8—10月,2018年8—9月和2019年5—9月;病毒检出高峰为2017年2—4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11—12月,同期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爱莉  赵白雪  刘丽  时慧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94-189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的检测。结果 1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食源性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2%。其中40份活体海产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1株创伤弧菌和1株霍利斯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5%;40份鲜冻海产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5%;10份生拌海产品中检出7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70.0%;21份中式凉拌菜中检出1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4.8%;30份沙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30份生畜肉中检出1株病牛沙门菌和1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10份生禽肉中检出2株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均无检出。结论丹东市5类食品中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明显,尤其是生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当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以消除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三级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浦东新区某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采集粪便/肛拭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10例食源性腹泻病例中,主要可疑食物为肉类与肉制品115例(37.1%)、果蔬类86例(27.7%)、水产品68例(21.9%),86%的患者就餐地点为家里和餐饮店。采样182例,检出阳性菌株32例,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16例,阳性率为8.80%;沙门菌8例,阳性率为4.40%;副溶血性弧菌8例,阳性率为4.40%。结论患者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较高,同时肉类和肉制品、果蔬类和水产品是可能的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病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的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别、耐药变化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分型。结果 2013-2014年检测粪便标本57 834份,分离到3 37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5.83%;沙门菌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3 213株沙门菌分为143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鼠伤寒、4,5,12:i:-、肠炎、斯坦利和德尔卑沙门菌。沙门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较敏感;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10种最常见血清型中,肠炎沙门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德尔卑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2 289株各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型别分布多样,表现出较大的指纹图谱多态性。85株副溶血弧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主要的血清型为O3:K6(61.18%),其次是O4:K8(10.59%);tdh携带率高(81.18%),trh携带率较低(7.06%),有10株菌(11.76%)不携带该两种毒力基因;副溶血弧菌对亚胺培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均>95%。13株志贺菌分别为宋内志贺菌9株、福氏志贺菌3株、鲍氏志贺菌1株;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氯霉素较敏感(76.92%)。检出的8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TEC 29株(33.72%),EPEC 27株(31.39%),STEC 27株(31.39%),EIEC 3株(3.48%)。结论 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5.57%),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志贺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沙门菌感染中仅发现聚集性病例,但未监测到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例的致病菌病原谱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完善腹泻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玉溪市开展了为期1年的腹泻病监测,综合运用分离培养和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多病原检测。结果共对382名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共分离到常见肠道致病菌51株(致泻性大肠杆菌26株,志贺菌9株,沙门菌8株,气单胞菌8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4%。夏季(5—7月)肠道致病菌检出率为38.9%,高于冬季(11月—次年1月)的7.3%,农村病例的检出率(17.6%)高于城区病例(7.7%)。2岁以上儿童的检出率(31.8%)高于2岁以内儿童(10.9%)。粪便标本的阳性率(23.1%)高于肛门拭子(6.0%)。结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玉溪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14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患者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检测,用K-B法对检出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4年监测点医院共监测到腹泻标本108例,检出病原菌株13例,检出率为12.04%。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15%,6/13)、副溶血性弧菌(30.77%,4/13)、沙门菌(15.38%,2/13)、空肠弯曲菌(7.69%,1/1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菌属对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2014年崇明县监测医院腹泻患者中的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夏秋季节是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20.
江晓  杜雪飞  叶艳华  金萍  王炜  丁洁  姜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508-1510
目的监测分析2015-2016年南京地区儿童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该地区儿童腹泻病原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就诊的典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或肛拭子) 300例,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的8种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5种肠道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状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其中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志贺菌属检出率为0. 03%,沙门菌属检出率为6. 7%;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9%,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4. 7%,札如病毒2. 3%,轮状病毒0. 33%,星状病毒0. 33%,腺状病毒1. 33%。2015和2016年间病原体总检出率、病原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2016年南京地区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以致腹泻型大肠杆菌属为主;其次为沙门菌属,肠道病毒以诺如病毒为主,其次为札如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