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A组)及常规PCI组(B组)。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 A组无复流发生率为5.26%(2/38),低于B组的25.0%(8/32)(P0.05)。A组心肌再灌注发生率为65.8%(25/38),高于B组的37.5%(12/32)(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能明显改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各项心肌灌注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53)及传统PCI组(n=55),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血栓抽吸+PCI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均明显优于传统PCI组(P<0.05或0.01),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传统PC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降低心肌标志物峰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随机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及血栓抽吸术中,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与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因STEMI行直接PCI术并使用血栓抽吸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为超选组61例和静脉组52例,观察PCI后冠脉TIMI血流,心肌呈色分级,ST段回落程度,CK-MB峰值,术后血NT Pro-BNP值、术后LVEF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超选组较静脉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心肌MBG 3级获得率及术后2hST段回落率高(P=0.019,0.027,0.037),超选组CK-MB峰值、术后7d及术后30dNT pro-BNP值较静脉组低(P=0.012,0.031,0.009);②术后30d超选组LVEF高于静脉组(P=0.045),LVEDd、LVESd小于静脉组(P=0.048,0.037);③超选组较静脉组总MACE发生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STEMI患者在行直接PCI及血栓抽吸术时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4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 h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血栓抽吸组的2 h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CK及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较大的AMI患者36例作为血栓抽吸组,另选同期采用常规PCI的AMI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栓负荷、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峰值、ST段回落幅度、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血栓抽吸组患者经抽吸后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栓抽吸组患者TIMI分级和TMP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抽吸组患者较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降低,术后1 h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增高,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和心肌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选取对照组40例(未行血栓抽吸,经球囊预扩张或其他处理后直接放置支架)、试验A组40例(抽出血栓组)和试验B组40例(未抽出血栓组),回顾分析术后各组患者血运,心脏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MACE,包括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后的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A组与试验B组相比,PCI术后的ST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LVEF、LVEDD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均未出现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撕裂等与器械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术后用药期间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典型不良反应。结论 PCI术中配合血栓抽吸相对于直接PCI术而言,对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和血运的改善更加显著。在血栓抽吸的具体疗效方面,以抽出血栓后的临床疗效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和传统PCI组(对照组),对2组之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TIMI 3级血流率、校正TIMI帧数、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和临床结果[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栓抽吸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率、TMP3级及sumSTR>70%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帧数、TMP0~1级及sumSTR<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栓抽吸组CK、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术后1周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LVE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应用Diver和Zeek手动血栓抽吸导管在直接P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接PCI前使用Diver和Zeek抽吸导管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76例。分为Diver抽吸导管组(Diver组)88例,Zeek抽吸导管组(Zeek组)88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吸出血栓情况及术后组织灌注、TIMI血流、心肌酶及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Zeek组术中抽出直径≥1 mm血栓比例明显高于Div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例明显低于Div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应用抽吸导管前比较,应用抽吸导管后2组患者血栓积分、TIMI 1级血流比例明显降低;TIMI 3级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抽吸导管是直接PCI术中抽出直径≥1 mm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MBG 0~1级、TMP 0~1级、吸烟、左前降支病变及术前TIMI 0级是术后ST段回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种血栓抽吸导管均能有效改善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降低血栓负荷。但对直接PCI短期预后的影响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A组)、血栓抽吸+PCI组(B组)、PCI+冠脉内正向溶栓组(C组)及冠脉内逆向溶栓+PCI组(D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基线资料、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2 h ST段回落率(STR)≥50%的比例、无复流/慢血流(NR/SF)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峰值。记录随访3个月的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TIMI出血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D组与A、B、C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2级发生率、CTFC、NR/SF发生率、cTnI及BNP峰值显著降低,术后2 h STR≥50%的比例、LVEF显著升高(P<0.05);(2)随访3个月D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显著低于A、B、C组,且LVEF显著升高(P<0.05);(3)随访3个月,4组TIMI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索传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82-2283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TA)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并随机分为TA联合PCI组(45例)和单纯PCI组(25例)。TA联合PCI组加用DiverC.E.血栓抽吸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一般发病资料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心肌显色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肌显色分级(MBG)、LVE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TA联合PCI组MACE发生率较单纯PCI组低。结论 TA联合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是治疗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有效的手段,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减少MACE事件发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患者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比伐卢定、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98例急性STEMI病人(血栓积分≥2分)的临床资料,其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伐卢定治疗的108例病人作为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9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ST段回落率、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和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T波峰-末间期(Tp-e)、Tp-e/校正QT间期(Tp-e/QTc)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Tp-e间期、Tp-e/QTc及血浆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GRACE、GRUSAD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为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比伐卢定、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急性STEMI病人行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01例首发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按症状发作至再灌注的时间(t)分为3组:t≤3h为A组,37例;3h0.05)。B组及C组PCI术后MBG0/1(58.06%、57.58%)和ST段回落不全(STR<50%)的比例(51.61%、54.55%)均高于A组(32.43%和27.03%,P<0.05),B组与C组间MBG、STR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在30d随访期间的死亡率、Killip分级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12h内不同时间组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相同,但再灌注时间<3h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提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疗效的不同,探讨减少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和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因STEMI就诊,接受直接PCI的206例患者。根据直接PCI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直接PCI组、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比较各组在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ST段50%回落率、TIMI帧数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和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IMI血流0~1级患者比例更高(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心脏超声示LVEF,LVDd以及住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101例首发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按症状发作至再灌注的时间(t)分为3组:t≤3 h为A组,37例;3 h0.05).B组及C组PCI术后MBG0/1(58.06%、57.58%)和ST段回落不全(STR<50%)的比例(51.61%、54.55%)均高于A组(32.43%和27.03%,P<0.05),B组与C组间MBG、STR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在30 d随访期间的死亡率、Killip分级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12 h内不同时间组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相同,但再灌注时间<3 h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提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选择性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即刻效果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我院就诊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性血栓抽吸组(50例)和选择性血栓抽吸组(50例)。观察两组PCI术中血栓抽吸的阳性率和抽出血栓的完整性、血流TIMI分级、血栓脱落情况及术后2hST段回落情况。随访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选择性血栓抽吸组26例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血栓抽吸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性血栓抽吸组(84.62%︰56.00%,P0.05)。两组抽到血栓的完整性、血栓脱落和术后即刻TIMI分级未见差异。术后2h常规性血栓抽吸组ST段回落≥50%为41例,选择性血栓抽吸组ST段回落≥50%为39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选择性使用血栓抽吸策略根据低压预扩后判断血栓负荷,提高了判断血栓负荷的准确性和抽吸出血栓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