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东北老年病专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的常发生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45.6%);引起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6.0%);ADR涉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反应最常见(49.5%)。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80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斌  沈鸿  蒋利亚 《中国药师》2009,12(4):488-49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的809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钠;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0.3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加强抗感染药临床合理应用,重视ADR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正>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中心2010年收集的680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1]。旨在了解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医护人员防范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同时发现在基层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ADR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6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比例、引发ADR的抗菌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涉及11类36个品种。167例ADR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82.63%;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ADR监测报告工作,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申玉清  敖珊 《中国药业》2009,18(8):51-5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存在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71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有9大类33个品种,抗微生物药所致的ADR最多;ADR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82%;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报告收集数量有限。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ADR的监测,增强ADR的呈报意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介入治疗科患者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收集我院介入治疗科患者2022年应用抗肿瘤药物发生ADR的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可疑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3.3∶1;≥60岁年龄段患者的ADR报告率最高;ADR多数发生在给药后8~30 d内;引起ADR最多的药物是仑伐替尼;口服给药途径发生ADR比例最高;ADR报告中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多见;在患者转归方面,好转占83.6%。结论 :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时,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应加强监护抗肿瘤药的ADR,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处理,降低其危害,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作英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09,18(14):53-54
目的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108例);以头孢菌素类较高(2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20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属器官。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出台,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对安全用药的重视,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笔者对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来源与方法笔者对我院收集的65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新ADR报表逐项登记患者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物及主要症状、可能引起ADR的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1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周月红  钟拥军 《中国药业》2009,18(20):60-6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到的1142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219种,其中抗茵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ADR有69例。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松 《北方药学》2018,(3):189-190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集的9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男性461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为1.24:1;静脉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775例,占85.0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465例,占39.51%;中药制剂415例占35.26%,位居第二;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多见,占53.46%;ADR报告分类多为一般,893例占98.02%;已知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8例,占1.98%.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抗菌药物仍是主要引起ADR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有增长的态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树平 《中国药房》2006,17(18):1411-1412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收集到的1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4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44.9%,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院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10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名称及表现、转归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4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55.77%;以抗病毒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其次为肝胆药物、中成药和抗菌药物等。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4日至2007年11月20日共收集到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类别、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2.5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17.
我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梁桂才  王芬 《海峡药学》2009,21(12):243-245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4月收集到的1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所药物引起ADR最多(占49.2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6.8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0.3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收集到的2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2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3.2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庄奕筠  陈一农 《海峡药学》2010,22(3):209-211
收集我院5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评价。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及辅助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居前两位;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489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云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82-1984
为进一步规范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笔者以收集到的48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为素材,对其发生规律、分布特点及年环比变化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引起临床医、护、药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制定和完善ADR监测工作方向,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