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带 L形金属闭气环的闭气炮闩 ,建立了闭气环与衬套径向作用的轴对称弹性力学模型 ,并导出了最大膛压作用下闩体膛底合力计算公式 .该方法考虑了闭气环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 ,比常规方法更接近实际 ;对某闭气炮闩简化模型 ,将该方法的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验证了所建模型和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所提膛底合力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可用于具有楔式闭气炮闩的火炮闭锁机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带金属闭气环的楔式炮闩的发展背景和国内外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带金属闲气环的楔式炮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探讨了带金属闭气环的楔式炮闩推广应用的问题,对火炮论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惯性炮闩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膛压的影响,建立了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模型。计算分析了惯性炮闩的质量、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和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对膨胀波火炮的膛压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惯性炮闩的质量对膨胀波火炮的膛压影响较大,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对膨胀波火炮膛压影响较小,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对膨胀波火炮的最大膛压影响很小。该结果能够为膨胀波火炮惯性炮闩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转膛式武器所存在的闭气问题,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闭气活塞、闭气环、身管及弹仓三维模型。根据内弹道公式计算试验样机测得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的膛压作为闭气活塞压力载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分析在不同非线性材料闭气环条件下的闭气活塞运动特性和闭气面上的闭气压力特性。根据分析闭气活塞的刚柔耦合模型所得到的结果,选择闭气环的材料,为转膛式武器的闭气环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ERT公司正在研制与新的ST-15545系统相同炮架的三种203 mm火炮,它们有环形炮闩、横楔式炮闩以及仍处于概念阶段的机械型。第一种有类似于155/39火炮的辅助推进装置;第二种有简易牵引装置,第三种可能为轮式或履带式。第一、二种样炮今年底交付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转膛自动机驱动机构的闭气问题,以瞬时流量作为闭气性能指标,分别针对转膛衬套轴向间隙和转膛衬套与身管衬套径向间隙的漏气模式,分析了内部间隙、端面压力等共因变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建立了气室模型和粗糙表面流量模型,得到相应的闭气性能函数。通过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假设和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单边间隙、膛压、弹性模量3个关键设计参数,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带交叉项的时变二次响应面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瞬时流量阈值下的闭气可靠度。分析结果为转膛自动机驱动机构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膨胀波火炮利用弹丸在膛内运行到一定位置时提前开闩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力的目的。基于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的工作特性,对两种不同打开方式进行了讨论,着重对惯性炮尾式膨胀波火炮进行了物理模型和经典内弹道模型建立,并进行数值仿真。最后根据经验公式估算的惯性炮尾开闩行程,利用反推法计算了惯性炮尾式膨胀波火炮膨胀波在身管内的传播速度和行程,进而获得了惯性炮尾最佳打开时机和开闩行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小口径火炮自动机在进弹路线及进弹机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逆向设计思路,首先利用Recurdyn仿真软件对进弹路线进行优化设计。拟合出炮弹进膛时形成的包络面,然后设计一套旋转的动态导引曲面,此动态导引装置受移动框上控制曲线槽控制,与闩体推弹爪的推弹运动相匹配,最终运用动态导引面约束炮弹进膛,避免引信或弹头与炮膛的碰撞。  相似文献   

9.
以如何预防楔式炮闩地面火炮自动击发事故为目的,从击发机受力分析入手,提出并论证了击发机严重磨损是造成自动击发主要原因的论点;通过计算与实验求出了部分火炮炮闩安全极限磨损角;制定了预防自动击发事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中结合闭气装置工作环境,对火箭发动机的闭气装置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所设计的试验装置对几种闭气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确定了锥形塞与端盖相结合的闭气方式。该方式的闭气装置能够保证发射时对发动机可靠的闭气,在外弹道上发动机可靠点火和解脱。  相似文献   

11.
某口径埋头弹火炮的密封与装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浩  陆欣  余永刚  周彦煌 《兵工学报》2006,27(4):630-633
埋头弹(CTA)火炮是新发射原理火炮,弹药和火炮结构均不同于普通火炮,而旋转药室的密封和装药设计是其研制的两项技术关键。为了获得良好的内弹道性能,该文研究了CTA火炮的发射原理,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对某口径CTA火炮的装药结构进行了设计,给出了传火管的长度与材料、导向管的结构与材料,以及弹丸前端增加定位片的方案。为了确保旋转药室与炮身间的气体密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组合自紧式密封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这种径向瞬态高压密封问题。同时,介绍了有关实验情况,特别是已被实验证明是有效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口径高速平衡炮不同发射药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平衡炮在大药室、长传火距离和大装药量装填条件下的发射安全,讨论了大口径高速平衡炮发射一般发射药的选择原则,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对不同发射药作了计算与分析,在建立平衡发射两相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管状药和粒状药的发射作了压力渡强度安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药结构在保证发射初速大于960 m/s的要求下,膛压低于300 MPa,压力波动也在安全范围之内,总体上选用双基管状药优于三基粒状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膛复合身管无座力炮内衬厚度与疲劳寿命关系研究较少的问题,对线膛复合身管无座力炮内衬厚 度对火炮的影响进行研究。选择各向同性弹性材料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 进行数值仿真,结合局部应力应变 法,分析了弹丸挤进、内压载荷对不同厚度内衬和纤维等级复合材料层的线膛复合身管裂纹形成寿命的影响。计算 结果表明:增加内衬厚度可以有效减小局部最大应变,高等级的碳纤维更加适合轻质量无座力炮的减重。  相似文献   

14.
低温感硝胺发射药混合装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温感发射药的基本原理出发 ,对低温感硝胺发射药在中大口径火炮上的应用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硝胺发射药燃烧特性的测试 ,发现硝胺发射药的燃速压力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 ;由落锤冲击实验 ,认为硝胺发射药的低温力学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 ;根据弹道试验所得到的低温感硝胺发射药的初速和膛压结果 ,以及对试验火炮的烧蚀结果 ,证明了低温感硝胺发射药可作为中大口径火炮装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吴长水  张小兵  袁亚雄 《弹道学报》2005,17(3):48-52,59
利用小波包提取了膛内射击过程压力的时频特征,从联合时频的角度,讨论了造成内弹道循环各阶段压力高频震荡的各种可能不利因素,对膛内在时域里难以区分的复杂过程在频域里加以区分和定位,对了解膛内射击过程及火炮装药设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利用小波包重构了膛内压力曲线,这比传统的滤波更有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新型发射药在身管附加装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身管附加装药的类压力平台增速效应,采用了在弹道枪炮身管上安装附加药室的试验装置。其主药室装药采用6/7-XDGZB高能硝胺发射药,附加药室装药采用4/1-XDZJ高能发射药。密闭爆发器试验和内弹道试验结果表明:6/7-XDGZB发射药具有起始缓燃性,4/1-XDZJ发射药具有速燃和渐减燃烧特性,两者配合在膛内燃烧,在最大膛压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初速从空白装药(传统的单一装药,没有附加装药)的981m.s-1提高到附加装药的1063m.s-1,提高了82m.s-1,增幅为8.4%,示压效率由0.47提高到0.58。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固体随行装药的随行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固体随行装药试验弹,对不同发射药进行了密闭爆发器试验,并开展了30mm火炮内弹道试验,分析了不同点火延迟机构的点火延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RGD7-4/7发射药和2/1樟燃速相比5/7和4/7单基药更符合随行装药的速燃性要求,主装药采用5/7或4/7单基药装药,随行药室采用RGD7-4/7和2/1樟发射药,通过点火延迟机构控制合适的时间点燃随行药,可实现膛压P——t曲线压力平台;与常规装药对比,在膛压300MPa基本不变条件下,初速最高提高4.25%,表现出良好的随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应用随机仿真技术,从车、炮、弹、药系统出发,根据高炮的内弹道、自动机、全炮振动、起始扰动和外弹道等理论,使用计算机仿真发射全过程,进而预测立靶散布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基本原理研制出了某自行高炮车炮系统的射击密集度预测软件,最后给出计算机仿真结果并与靶场实弹射击数据对比.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这种研究方法原理正确、有实用价值.对于其它枪炮射击密集度研究,该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药床中火焰传播速率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浩  余柏生 《弹道学报》1997,9(2):87-90
测定传火具内火焰的传播速率是研究点传火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利用测量传火管内压力阵面和最大压力相对速率推断出火焰的传播速率。介绍了利用光导纤维对光的传输特性,通过光敏放大电路,直接测量传火管内火焰的传播速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蒋俊君  陆欣 《弹道学报》2021,33(4):45-50
为研究火炮烧蚀磨损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基于烧蚀磨损理论,建立了经典内弹道模型和火炮烧蚀模型。针对某火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不同磨损量条件下启动压力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多参数变化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身管烧蚀磨损会导致弹丸速度和火炮膛压减小; 增大装药量后,随着身管磨损量增大炮口相对初速减退量减小; 增大火药力后,随着磨损加剧炮口相对初速减退量增大; 全装药条件下,射弹数达到约420发时,炮口初速相比于新炮下降了7.53%,达到身管报废标准,此时身管报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