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苗苗  杜玄一 《临床荟萃》2012,27(24):2184-2188
在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者,其特点是介导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积累、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TGF-β在CKD恶化的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成纤维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产生,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现就TGF-作用于足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肾  相似文献   

2.
益肾康对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益肾康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推测益肾康对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达美康 开博通组(西药组)、益肾康组(中药组).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肾脏TGFβ1表达和ECM层黏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 Ⅲ)、Ⅳ型胶原(Col Ⅳ)沉积以及药物对其影响.结果:益肾康可以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蛋白尿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效果更加明显.西药组早期亦能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不如益肾康组明显.益肾康可降低肾脏肥大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西药组亦能降低肾脏肥大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正常组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微弱,在肾小球系膜区TGFβ1 mRNA呈弱表达;模型组TGFβ1蛋白及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系膜表达均明显;而中、西药两组TGFβ1表达较模型组为弱(P<0.01),西药组TGFβ1表达较中药组明显(P<0.05).结论:益肾康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而减少肾ECM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TGF-β1反义RNA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TGF-β1表达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带有U6启动子的pcDNA3.1(-)载体(命名为pcDU6)构建TGF-β1短发夹RNA的产生质粒,用pcDNA3.1(-)载体构建反义TGF-β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大网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用脂质体转染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和表达反义TGF-β1RNA的pcDNA3.1(-)的载体质粒人高糖(4.25%D-葡萄糖)和细菌脂多糖(LPS)刺激下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HPMC中TGF-β1mRNA的表达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N)、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胶原Ⅰ(ColⅠ)的mRNA表达.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PMC培养液中TGF-β1蛋白质水平.结果HPMC在高糖(4.25%D-葡萄糖)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刺激下可明显上调TGF-β1的表达(P<0.01),TGF-β1反义RNA转染HPMC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24小时后,FN、ColⅠ、PAI-1 mR-NA分别下调17.0%、26.0%、9.6%(P<0.05).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shRNA干扰组较Gs LPS组及pcDU6空载体组明显下调TGF-β1的表达(P<0.01),pcDNA3.1(-)的载体质粒介导的反义RNA组与pcDU6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shRNA干扰组较pcDNA3.1(-)的载体质粒介导的反义RNA组明显下调TGF-β1的表达(P<0.01).结论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shRNA能够明显抑制在高糖(4.25%D-葡萄糖)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刺激下的HPMC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可能为临床防治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纤维化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Gli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Control、TGF-β1(TGF-β1诱导)、sh-NC+TGF-β1(转染阴性对照shRNA,TGF-β1处理)和sh-Gli1+TGF-β1(转染Gli1 shRNA,TGF-β1处理)组共4组,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Gli1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酶(ColⅠ)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Gli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Control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Gli1 mRNA和蛋白表达量,TGF-β1和sh-NC+TGF-β1组均高于sh-Gli1+TGF-β1组;FN和ColⅠ水平,Control组均低于TGF-β1、sh-NC+TGF-β1和sh-Gli1+TGF-β1组,TGF-β1和sh-NC+TGF-β1组均高于sh-Gli1+TGF-β1组;α-SMA和Rac1蛋白表达,Control组均低于TGF-β1、sh-NC+TGF-β1和sh-Gli1+TGF-β1组,TGF-β1和sh-NC+TGF-β1组均高于sh-Gli1+TGF-β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下调Gli1减弱TGF-β1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和胶原合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s)对大鼠系膜细胞(MC)细胞外基质(ECM)的基因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HBZY-1细胞)为基础,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细胞外基质ColⅣ、FN的分泌。结果25、100、400μmol/L油酸刺激组中ColⅣ、FN、TGF-β1mRNA的表达分别为0.94±0.17、1.16±0.15、1.28±0.19和0.82±0.11、0.97±0.07、1.09±0.08及1.15±0.07、1.24±0.06、1.36±0.05,各处理组与对照组(0.73±0.16、0.53±0.09、0.96±0.1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100、400μmol/L油酸刺激组中ColⅣ、FN的分泌分别为(59.6±6.4)、(63.1±6.7)、(72.4±8.6)ng/ml和(106.1±6.4)、(121.0±7.1)、(137.5±9.7)ng/ml,各处理组与对照组[(52.3±7.2)、(93.2±8.7)]ng/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游离脂肪酸具有增加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和分泌的作用,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GS)的进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探讨中药肾衰3号颗粒剂缓解CRF恶化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7.5 mg/kg造成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及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在肾脏的表达及药物影响.结果:中药高剂量组尿蛋白含量、SCr、BUN改善程度均较其他治疗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1);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最为明显;TGF-β1主要表达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PDGF-β主要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近曲和远曲上皮细胞,且阳性表达率均为各组最低(TGF-β1为25.0%,PDGF-β为33.3%).结论:肾衰3号颗粒剂对CRF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而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下调PDGF-β表达而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 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慢性排斥CAN(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移植肾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与移植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48例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ILK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间及与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15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非慢性排斥CAN各组间的移植肾组织中ILK、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1),并随IF/TA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非慢性排斥CAN移植肾组织中ILK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r=0.930,P<0.01);ILK、TGF-B1表达水平分别与非慢性排斥CAN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呈正相天,(r=0.860、0.938;P<0.01);Scr与IF/TA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90,P<0.01);ILK与S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65,P<0.001).结论 ILK可能是介导TGF-β1促进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发病机制,ILK在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细胞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已知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拟进一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 1由cytolab公司提供.②实验分组: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实验组:又分为在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μ g/L)下,培养6,12,24 h;在不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5,10 μ g/L)下,培养24 h.③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 μ g/L)干预不同时间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ting以检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不同转化生长冈子β1浓度干预下培养24 h后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培养12,24h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比0h增高(P<0.05);24h时表达略高于12h(P>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到达一_甲台期,24h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②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证实,2 μ g/L转化生长因子β 1干预24 h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增大,表达呈下降趋势,10 μ g/L时表达低于2 μ g/L时的表达(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正常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干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积聚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科、材料: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来源于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本实验所用细胞株为第36代。阿魏酸钠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纯度〉98.0%,由成都亨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时终浓度分别125,250,500μmol/L。兔抗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武汉博士德产品;ELISA试剂盒为上海森雄公司产品;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R&D公司产品:DNA Engine Opdcon^T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为MJ Research产品。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NRK52E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阿魏酸钠低、中、高浓度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125,250,500μmol/L的阿魏酸钠。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相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胶原Ⅲ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结果:①NRK52E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细胞在培养3d后,细胞株NRK52E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阿魏酸钠3个浓度组细胞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刺激而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②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6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较空白对照组上升,在72h达高峰;经过不同剂量阿魏酸钠干预72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显著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细胞外基质变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魏酸钠干预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1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增多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β1可以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刺激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升高。阿魏酸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