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下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百及玉米一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粤油256为供试品种,选取高、中、低肥力的红壤旱地共10块,设计0、135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上升,花生产量、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土壤氮素贡献率随之提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随之下降。高、中、低肥力地块的土壤供氮量分别为222.65kg/hm2、181.53kg/hm2、140.67kg/hm2,土壤氮素贡献率分别为84.88%、79.92%、74.45%,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37%、33.70%、35.51%;在不施氮条件下生产100kg花生荚果的需氮量分别为6.52kg、6.39kg、6.34kg,而在N135条件下分别为6.60kg、6.44kg、6.37kg。相关分析表明,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和花生需氮量与土壤肥力指标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含量相关不显著;氮肥利用率与5项土壤肥力指标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花生产量、土壤供氮量、花生需氮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肥力指标的回归方程,为红壤旱地花生测土施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低肥力地块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提高烟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根、茎、叶的氮素含量;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变化可分为前期增加、中期降低和后期相对稳定3个阶段,增施化学氮肥可以短期内明显增加植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在0~105 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增加,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施氮对烤烟生物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烟叶产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施用氮肥的反应与氮肥推荐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向日葵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是科学施肥最难以管理的营养元素。为明确向日葵施用氮肥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施氮肥对氮素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利用效率,于2008~2012年在内蒙古河套及土默川的向日葵典型种植区域进行了12项次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施用氮肥增产19.6%,每kg N增产向日葵籽粒3.6 kg,施用氮肥N的当季利用率为35.7%,生产100kg向日葵籽粒需要N 4.76kg。可以采用基于作物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可进行向日葵的氮素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甘蔗氮肥施用量能减少蔗田由于过量的化学肥料投入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本文于2017~2019年通过1新1宿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糖分等的影响。试验在崇左龙州县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分别为施纯氮0、225、300、375、450、600(常规施氮量)kg/hm~2。甘蔗伸长期采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片SPAD值和氮素含量,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锤度、株高、茎径等性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使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显著增产,施氮量为300 kg/hm~2(N2)时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最大,1新1宿平均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80296、10889kg/hm~2。不同施氮处理对甘蔗糖分则无显著影响,但当施氮量低于225kg/hm~2后,宿根年的产糖量将显著下降。在甘蔗氮素利用方面,施氮能提高伸长期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产糖力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线性+平台"模型能完整地模拟产量与氮肥的肥效关系。龙州县河谷地区甘蔗生产上推荐的氮肥施用量为300~375kg/hm~2,这比常规施肥减少了37.5%~50%的氮肥用量,同时能稳定甘蔗的后续生产,这对节省甘蔗生产成本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始兴烟区旱地烤烟氮素利用及生态经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氮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的氮肥利用率低及环境恶化等问题,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及产值,以195 kg/hm2(N3)处理产量最高,150 kg/hm2(N2)处理产值最大。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烤烟的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逐渐减小,烟叶生产效率(NTPE)、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先增加后减小,施氮水平为150 kg/hm2(N2)时,NTPE、NPE、NAE最大,此时烤烟的氮肥利用率最高。通过环境经济学的 Coase 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综合烟叶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当前始兴烟区旱地烤烟适宜氮肥用量为115.10~162.13kg/hm2,相应的产量为2381.42~2677.72 kg/hm2。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区设计的多雨地区烟田土壤氮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多雨地区烟田土壤氮素平衡状况,采用15N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了烟草大田生育期内降雨量900~1 100 mm条件下,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及烟田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烤烟对肥料氮的吸收量有增大趋势,但氮肥利用率降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及肥料氮的径流、渗漏和其他形式损失量都显著增大。在施氮量90~150 kg/hm2范围内,烤烟氮肥当季利用率由31.38%降至21.68%,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径流损失量、渗漏损失量和其他形式损失量分别达施氮量的27.65%~30.51%、22.42%~25.79%、12.09%~15.16%和6.47%~10.29%。烟田残留的肥料氮在第2年(季)被烤烟吸收利用率为7.10%~8.15%,仍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占施氮量的8.89%~9.95%,径流、渗漏和其他形式损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4.46%~4.68%、5.73%~6.59%和1.16%~1.37%。因此,肥料氮在烟田土壤中残留量较高,径流和渗漏损失量较大是多雨烟区烤烟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适当控制氮素用量,减少肥料氮的径流和渗漏损失是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浏阳烟区不同施氮量对烟叶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残留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根、茎、叶各器官氮素累积比例为1:2.5:6.5。烤烟吸收的氮素58.14%~62.55%来自肥料,37.45%~41.86%来自于土壤。基肥氮利用率为28.25%~40.18%,追肥氮利用率为35.95%~69.62%。基肥氮利用率随着追肥用量增加而提高,追肥氮利用率随着追肥用量增加呈明显减小。在158 kg/hm2氮水平内,增加施氮量有提高烤烟肥料氮利用率(21.97%~23.55%)和土壤残留率(35.97%~39.47%)的趋势但不显著,肥料氮损失率随氮素水平增加而减小,变化范围36.98%~42.07%。在158 kg/hm2氮水平下,烟株干物质累积量、总吸氮量和肥料氮吸收量最大,分别为5321.05、97.17和60.78 kg/hm2,肥料氮损失率最低,为36.98%。  相似文献   

11.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材料,研究沿海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蓖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条件下获得的产量最高,云蓖泰国202的适宜密度为16000株·hm^-2、施氮量为120kg·hm^-2。两个品种苗期对氮的吸收速率均缓慢,吸收量较低,蕾期吸收速率和吸收量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高产条件下,每生产100kg的蓖麻籽淄蓖5号需氮9.93~10.33k,云蓖泰国202需氮8.25~10.12kg。在苗期、蕾期、开花期、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淄蓖5号分别保持2%、15%、50%、15%和20%左右的氮吸收百分率有利于高产;云蓖泰国202分别保持1%、10%、45%、12%和30%左右的氮吸收百分率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水平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烤烟的大田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除严重缺氮(未施氮)外,不同氮素水平对出叶速度和总出叶数没有影响;随着氮素水平提高,田间叶面积系数、烟株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不断增加,氮素过量造成的烤烟过度生长主要是从旺长后期开始的;适宜氮素用量(本试验为6kg氮/亩)烤烟旺长前、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5%、60%和25%,经济系数约为75%。  相似文献   

13.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试验品种,研究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蓖麻磷吸收的特点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蓖麻苗期磷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很低,蕾期显著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逐渐降低。与淄蓖5号相比,云蓖泰国202在苗期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较低,蕾期差异不大,开花期明显增高,灌浆成熟期仍保持着较高的磷吸收量。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kg的蓖麻籽吸收磷1.23kg。云蓖泰国202在种植密度16 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 kg的蓖麻籽吸收磷1.10~1.13kg。由于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较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即使施用50kg.hm-2的P2O5仍不能满足蓖麻对磷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蓖麻产量还需加大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14.
以"玉/豆"套作模式为背景,三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和三个不同熟期的大豆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地上部氮素积累和转运,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中,以晚熟大豆在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为最高,分别高出中、早熟品种121.09%和165.33%,其氮素积累速率、有效荚数、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别为3.78kg/hm2.d、60.27荚、3 840.22kg/hm2和48.71%,均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大豆地上部氮素积累总量、积累速率、转运量和单株有效荚数均随着玉米株型的变化(从紧凑型到平展型)而减少,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2 609.10kg/hm2和1 203.83kg/hm2,显著高于其他玉米株型处理;交互作用分析表明,玉米株型与大豆熟性在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上互作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紧凑型玉米与晚熟大豆品种搭配有利于提高套作大豆的产量,从而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5.
The response of maize to four rates of nitrogen (N) fertiliser (0, 60, 120 and 240 kg N ha?1) on an ultisol in south-eastern Nigeria was evaluated under two tillage and two mulch treatments.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leaf area index and grain yield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ly tilled and zero-tillage treatm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at P < 0.05, but the mulched plots out-yielded the unmulched plots by 23–46% during the drier seasons. On each tillage-mulch combination, grain yield response to nitrogen was of a quadratic polynomial form, indicating that maximum yields occurred at 123, 139, 130 and 142 kg N ha?1 on the tilled-mulched, tilled-unmulched, untilled-mulched and untilled-unmulched plots, respectively.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grain yield per kg N applied) decreased in the order tilled-mulched (32.6) > untilled-mulched (30.9) > untilled-unmulched (27.8) > tilled-unmulched (22.4) where the figures in parentheses represen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kg kg?1). For each tillage treatment maximum soil temperature was higher and moisture retained at 2 and 10 days after saturation lower on the unmulched than mulched plots. Percentage moisture loss between these days was 45.5, 83.3, 25.0 and 55.6 respectively, on the tilled-mulched, tilled-unmulched, untilled-mulched and untilled-unmulched plots. The untilled-mulched plots ha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residu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  相似文献   

16.
氮用量对湘西晒红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晒红烟生长发育、养分含量、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晒红烟株高增加,叶面积扩大,烟株中总N、P和K含量升高,调制后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提高,烟叶中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下降。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施氮量为150kg/hm2时,烟叶的烟碱含量较为适宜,香气较足,刺激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氮磷对胡麻茎叶中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计不施肥、施磷、施氮和氮磷配施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溉地陇亚杂1号整个生育期茎、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一致,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中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高峰值出现在现蕾期,茎中出现在盛花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茎中呈降-升-降趋势;可溶性糖累积量,茎中先升后降,呈倒V型,最高值出现在绿熟期,叶中可溶性糖累积量也呈倒V型,最高值出现在盛花期。胡麻茎叶中叶绿素a、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累积量都随氮磷增加而增加;氮磷配施与不施肥(CK)相比胡麻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蒴果数、每果籽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了27.97%、16.13%、18.52%和4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