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嗜酸乳杆菌的表面疏水性进行分析,利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测定嗜酸乳杆菌的表面疏水率,采用不同条件分别处理菌体细胞表面,初步确定嗜酸乳杆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因素。经研究得出,影响嗜酸乳杆菌表面疏水性的因素有时间、温度、pH、浓度、Ca2+和蛋白酶,并结合国内外报道得出,嗜酸乳杆菌表面疏水性与黏附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此外,推测能够介导嗜酸乳杆菌表面疏水性的物质可能是一类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嗜酸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的提取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1,32(23):260-265
为了获得较高酶活力的嗜酸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CEP),对嗜酸乳杆菌CEP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经过比较超声波破碎法、Ca2+-free法、溶菌酶裂解3种方法,确认溶菌酶裂解法结合使用非离子清洁剂破壁是提取嗜酸乳杆菌CEP的最佳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嗜酸乳杆菌CE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嗜酸乳杆菌CEP的最佳提取方法:用裂解液(50mmol/L Tris-HCl、100mmol/L NaCl、TritonX-100添加量1%、1.5mg/mL溶菌酶,pH 7.8)悬浮菌体(20mL/g),37℃保温3h,4℃、45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溶菌酶裂解法提取CEP过程中各因素对CEP提取效果的影响依次为:溶菌酶质量浓度>裂解pH值>TirtonX-100添加量>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自主分离纯化的鼠李糖乳杆菌zxr01、嗜酸乳杆菌zrx02、植物乳杆菌zrx03, 3株乳杆菌体外降解胆固醇的特性以及不同金属阳离子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体外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28.87%、25.61%、20.39%;当pH为3时,3株乳杆菌耐酸性分别为:52.77%、52.57%、59.82%;牛胆盐浓度为0.3%时胆盐耐受性为28.65%、27.40%、26.04%;嗜酸乳杆菌在氯仿中的疏水性最好,达到了19.88%,静置24 h后,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自凝聚力都达到了80%以上且3株乳杆菌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能产生胆盐水解酶,在Ca2+浓度为0.02 N时,嗜酸乳杆菌的胆固醇降解率为35.4%和降解效果65.43μg/u。结果显示3株乳杆菌均能在体外降解胆固醇,嗜酸乳杆菌的降解胆固醇的能力要优于其它两株乳杆菌,添加浓度为0.02 N的Ca2+可以促进嗜酸乳杆菌胆固醇降解率和降解效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胆固醇降解提供了试验依据,为开发降胆固醇食品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对凝结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随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菌型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凝结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菌种配比1∶2,培养温度37℃,初始pH 6.8,接种量4%。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复合微生态制剂发酵菌体浓度达7.75×10~9 cfu/m 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蒺藜药液及药液离心与否对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蒺藜药液培养嗜酸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佳浓度均为0.111g/mL;药液离心对嗜酸乳杆菌的生长和药液的pH几乎没有影响;药液离心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和药液的pH均有较大影响,与对照相比,其菌体减少,pH升高。  相似文献   

6.
马嫄  段显萍  刘芸  龚丽 《食品科学》2013,34(4):99-103
为确保嗜酸乳杆菌抵抗机械挤压、胃酸等不适条件,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作用,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微胶囊化嗜酸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pH值、振荡时间、多孔淀粉用量、温度4个因素对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8CFU/mL嗜酸乳杆菌悬液50mL、多孔淀粉用量5g、pH6.0、温度20℃、200r/min振荡5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微胶囊包埋嗜酸乳杆菌包埋率为67.12%;将其饲喂幼犬后,检测犬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可有效改善犬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7.
对嗜酸乳杆菌在pH为1.5、3.5和6.2三种培养条件下的菌体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SE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菌体呈典型杆状菌,无鞭毛和荚膜,以单个或成双排列,无分支;且在不同pH条件下菌体形态存在差异。在pH为1.5的条件下,嗜酸乳杆菌菌体呈短杆状,且菌体粗壮、两端钝圆;在pH为6.2的条件下,嗜酸乳杆菌菌体纤细,杆状较长。通过对比发现,随着pH的下降,嗜酸乳杆菌的菌体形态由长杆状变成短杆状,由菌体纤细变成菌体粗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电泳比较了5 mol/L LiCl法、4 mol/L盐酸胍法、8 mol/L尿素法和5 mol/L LiCl结合1 mol/L LiCl法提取嗜酸乳杆菌JCM 1132表层粗蛋白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乳杆菌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浓度的LiCl法是提取表层蛋白的最适方法,该方法提取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表层蛋白。且用该方法剥离表层蛋白后,菌体的存活率最高,约为99.27%。不同方法去除表层蛋白后,菌体的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自聚集能力以及与沙门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均有所降低。表明表层蛋白对嗜酸乳杆菌表面性质起关键性作用,对乳杆菌益生功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发酵代谢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酸乳杆菌以及乳酸乳球菌发酵合成叶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代谢合成叶酸的产率为17~100μg/L,菌种、培养时间、pH值、对氨基苯甲酸(PABA)质量浓度会影响乳酸菌合成叶酸的产量。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相比,嗜酸乳杆菌CH-2生成的叶酸产量要高。不同菌株生成叶酸的能力与pH值有关,嗜酸乳杆菌在pH值为4.2叶酸产率明显下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产叶酸的能力则不受pH值影响。添加PABA可以显著提高乳酸菌的叶酸产率。选择适宜的乳酸菌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可以提高乳及相关食品中叶酸的质量浓度,达到生物方式强化叶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普通营养培养基为对照,通过对pH的调节,加入不同碳源、氮源,对嗜酸乳杆菌的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养基的pH的影响,-般在pH 3.8的时候,嗜酸乳杆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嗜酸乳杆菌的生长也受碳源和氮源比值的限制,培养基中氮源过多,会引起微生物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产物的积累;如若氮源不足则菌体生长过慢,而碳源供应不足时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蛋白胨2%、氯化钠0.1%、硫酸锰0.001%、硫酸镁0.02%、乙酸钠0.05%、pH6.0.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嗜酸乳杆菌增殖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低成本,易配制且增菌效果优良的嗜酸乳杆菌工业化培养基,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了嗜酸乳杆菌生长的显著影响因子,通过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了嗜酸乳杆菌的优化增殖培养基配比.结果显示:酵母浸粉,葡萄糖,硫酸锰为乳酸菌生长的显著影响因子,优化的增殖培养基配比为:酵母浸粉8.682%,葡萄糖3.842%,硫酸锰0.02%,硫酸镁0.058%,柠檬酸三铵0.2%,Tween-80 0.1%,磷酸氢二钾0.1%,乳清粉0.5%;采用优化培养基后,细胞密度可达到16.49×109cfu/mL;较经典MRS培养基,活菌数提高了20.61倍,其成本较MRS培养基降低了约3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初步探讨乳酸菌的黏附机制,对15株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筛选出高黏附性乳酸菌菌株。采用化学试剂和酶处理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细胞壁表面成分,再经过cFDA-SE荧光标记后,测定其对Caco-2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分析影响黏附的主要黏附素。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最高,为12.73%;不同乳酸菌之间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存在差异;经高碘酸钠、苯酚、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尤其是氯化锂和热处理,能显著降低KLDS 1.0901的黏附性(p<0.05)。表明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可能是以表层蛋白为主的多种黏附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自主拥有的多株乳酸菌进行了表层蛋白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LiCl溶液进行提取,经SDS-PAGE检测,确定嗜酸乳杆菌fb116、嗜酸乳杆菌fb115和瑞士乳杆菌fb213携带表层蛋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变性温度分别为63.67℃,61.98℃和59.78℃。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疏水氨基酸含量高达45%,酸性氨基酸含量在21%左右,远高于碱性氨基酸。圆二色谱法(CD)分析显示,其二级结构相似,α-螺旋和β-折叠约占34%和12%。去除表层蛋白之后,3株菌株的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出现下降,这提示表层蛋白的存在有助于乳酸菌黏附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三种乳酸菌混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L罐中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了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会抑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保加亚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可能对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嗜热链球菌对嗜酸乳杆菌具有促进作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这种实验结果为混合培养益生菌提供的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欧李(Cerasus humilis)果汁与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复合益生菌饮料,以总抗氧化能力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分析发酵菌株、果浆浓度、脱脂牛奶添加量、糖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复合益生菌饮料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欧李果汁添加量49%,脱脂牛奶添加量12.3%,糖度12 °Bx,接种量6%,发酵时间41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饮料总抗氧化能力为143.33 U/mL,活菌数为8.70 lg(CFU/mL),色泽鲜艳呈粉红色,气味纯正,具有欧李果香,酸甜可口,滋味宜人。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嗜酸乳杆菌冻干存活率和研发以嗜酸乳杆菌冻干菌粉为基础的直投式复合发酵剂,本研究以嗜酸乳杆菌为试验菌株,在单因素实验、析因实验和最陡爬坡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嗜酸乳杆菌真空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优化后将嗜酸乳杆菌冻干菌粉与肉糖葡萄球菌冻干菌粉以一定质量比复合并应用于萨拉米香肠的制备中。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最佳冻干保护剂(以11%脱脂乳为基础)配方为:海藻糖3.03 g/100 mL、甘油9.50 g/100 mL、谷氨酸钠3.50 g/100 mL,此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冻干存活率高达81.24%;嗜酸乳杆菌与肉糖葡萄球菌的冻干菌粉最佳比例为1:2,直投式复合发酵剂最佳接种量为10~8 cfu/g。与对照组相比,该直投式复合发酵剂生产的萨拉米香肠酸味柔和,色泽、硬度、弹性良好,总体接受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商业菌株复配而成的复合发酵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乳糖添加量、黄浆水初始pH、乳酸菌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产酸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并与单一发酵剂豆干比较。结果各因素对产酸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培养温度、乳酸菌接种量、黄浆水初始pH值和乳糖添加量,其中培养温度对产酸量影响显著。发酵剂最优制作工艺为:菌种复配比例为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2、乳糖添加量2%、黄浆水初始pH值5.5、乳酸菌接种量8%、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 h。结论复合发酵剂豆干的出品率、质地、保水性、口感及感官评价上整体优于单一发酵剂豆干,本研究为酸浆豆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