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较单味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治疗疖肿的临床疗效,以更客观地评价体外培育牛黄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共进行63例疖肿的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8.5%,显效率为15.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0.0%,显效率为23.3%。  相似文献   

2.
比较单味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治疗疖肿的临床疗效,以更客观地评价体外培育牛黄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共进行63例疖肿的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8.5%,显效率为15.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0.0%,显效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及单味天然牛黄对患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粱恒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25-3326
目的:评价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临床疗效。方法:将10例乙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例,对照组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生产的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一次性给予10ml(1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0.5h。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意识恢复,抽搐停止,颈抵抗消失的时间上较对照组缩短,中枢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早期使用对乙脑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阿糖腺苷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罗生 《广东医学》1997,18(12):854-855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重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目前尚无针对病原的特效疗法。1994~1996年我院共收治6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32例患者应用阿糖腺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按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1],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阿糖腺耷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均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用抗病毒(板兰根)、抗生素(青霉素)、脱水剂、地塞米松(短期应用)、神经细胞激活剂、控制高热、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将106 例乙脑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4 例,从入院第二日起给予胞二磷胆碱成人0.25g~0.50g/d,儿童10m g/kg.d 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100m l~250m l静滴,疗程7 天~10 天。同量给予抗病毒、降温、止痉、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52 例,只应用上述常规治疗。结果:从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治愈率90.7% ,对照组治愈率73.1% ;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脑征消失时间、神志转清时间、制止抽搐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缩短。结论:胞二磷胆碱加常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较单纯常规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重症、极重症乙脑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西医治疗均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组急性期行中药灌肠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鼻饲,恢复期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以及营养支持。结果:治疗组极期症状改善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在防止窒息,纠正呼衰,防止消化道出血,腹胀,肺不张,肺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芳  黄定祥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87-1288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效果。方法对8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甘利欣和纳络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抽搐时间、意识障碍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及治愈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用甘利欣和纳络酮,可能通过不同环节,共同阻止脑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可较快纠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当前乙脑治疗中可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姚钦江 《广西医学》2002,24(2):190-191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1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我科住院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作为治疗观察对象。54例病人中,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住院的26例病人为干扰素加基本治疗为治疗组。1991年6月至1995年12月期间住院的28例病人为基本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及结束后病人清醒时间,后遗症、病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0天后清醒率,治疗1个月无后遗症率,治疗结束3个月后无后遗症率,病死率分别为73%(19/26)、46.2%(12/26)、76.9%(20/26)、0%(0/26)和46.4%(13/28)、17.9%(5/28)、32.1%(9/28)、21.4%(6/2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用于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促进病人清醒、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疗效分析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416000)胡凤玉关键词纳络酮,流行性乙型脑炎分类号R971目前,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缺乏特异性治疗,传统的对症治疗后遗症多,疗效不佳。1995年7月~1997年10月,我科在...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91—1993年采用强力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诊断和分型标准依照诸福棠等主编《实用儿科学》。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排除中毒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恶性疟疾。将7—9月收住院的乙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珍黄液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珍黄液(由牛黄、珍珠层粉组成)口服。观察其临床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sICAM-1、CRP的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观察组的sICAM-1及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改善患儿的sICAM-1及CRP指标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珍黄液作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专方制剂疗效确切,对增强患儿自身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7—9月期间全国5个省市(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浙江省)经实验室确诊的62例轻型、普通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治疗组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确定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乙型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乙型脑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观察患儿预后、发热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生感染的数量等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预后、发热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总的感染例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发生真菌感染例次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改变乙型脑炎病人的预后、也不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还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在乙型脑炎的治疗中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廖础欣 《吉林医学》2010,31(18):2792-2793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51),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治疗,试验组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1%,痊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痊愈率为74.5%。试验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结合常综合治疗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人工牛黄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用凝胶电泳建立对人工牛黄蛋白质的研究方法。方法利用IFE、SDS-PAGE、PAGE技术,进行牛黄中蛋白质的电泳实验。结果得到清晰的电泳图谱。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对牛黄及其制剂的鉴别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9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79例(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治疗组90例(西医常规治疗+中药),分别比较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降温时间(5.50±1.30)d、意识恢复平均时间(5.84±1.03)d、平均缓解抽搐时间(2.23±1.19)d、平均住院天数(23.00±2.19)d,均比对照组短,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乙型脑炎极期血浆内皮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内皮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有血管内皮及神经组织的损伤,其临床表现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 35例不同临床分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并随访观察了2 1例乙脑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乙脑患儿各型血清AST含量随病情的加重 (轻→中→重 )而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及各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均非常显著 (P <0 .0 1)。2 1例乙脑患儿随访 6个月 ,有后遗症组血清AST较无后遗症组高 (P <0 .0 1) ,死亡组血清AST增高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血清AST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提示乙脑患儿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9.
L Zhao  Z M Liu  Z Z Piao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27-30, 323
Antithrombotic xinmaining were composed with Moschus, Calculus Bovis, Borneol, Radix Ligusticum, Flos Sophorae Immaturus,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Leech, etc. This preparation was suitable for treating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type of cerebral thrombosis. The dosage was 2-4 capsules (0.5 g/capsule) oral administration twice per day, 3-4 weeks as a therapeutic course. The authors studied 158 cases of thes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117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ith dextran and Vinorutone. The clinic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bvious effective rate in the therapeutic group was 62.1%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6.3%; the valu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8.5% and 86.3% respectively (P less than 0.01). The labora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od viscosity, serum viscosity, hematocrit (vol %), RBC electrophoresis rate (micron/sec/v/cm)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 before antithrombotic xinmaining administration were 5.82 +/- 0.82, 1.82 +/- 0.02, 52.81 +/- 6.70, 0.82 +/- 0.19 and 28.33 +/- 12.02 respectively; and those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4.72 +/- 0.65, 1.70 +/- 0.02, 48.76 +/- 0.40, 0.97 +/- 0.17 and 23.05 +/- 10.01 (mean +/- S), P less than 0.01. The toxicological study proved that the preparation was safe, no significant side-effect and good for cerebral thrombosis medication.  相似文献   

20.
申剑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196-1199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40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72—2011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2—2011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384例,死亡184例,年均发病率为4.8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3/10万,年均病死率为9.25%;1972—2001年的30年间,6~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8月;2002—2011年的10年间,流行季节为5~8月,发病高峰前移至6月;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2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居多(占73.49%);2007年发生近30来较为严重的一次乙脑暴发疫情,疫情波及全州2县1市,持续70余天,共报告病例75例,死亡6例,发病率为7.13/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为乙脑自然疫源性地和乙脑流行的高发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和免疫空白人群,发病季节前移,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