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的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11例11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透明性、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手术后观察3月-8年,11例11眼的眼球全部得到保留;8眼移植片透明(72.7%),3眼移植片部分透明(27-3%);9眼视力提高,7眼获得0.05以上的视力。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麻醉、多种措施防止术中眼内容脱出,合理的手术设计和粘弹剂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穿孔4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汉平  陈家祺 《重庆医学》2000,29(5):400-40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的治疗价值。方法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及热或化学伤继发角膜穿孔等45只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生;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44只术眼(97.8%)得到保留,手术后1年,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65.5%,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8.5%,热或化学伤角膜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3.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10例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6例同时切除白内障。结果:术后观察2.3~6.5年,平均4.3年。5例透明,1例半透明,4例混浊。视力同术前3例,7例增进,其中手动/眼前2例,0.01、0.04、0.08、0.09及0.2各1例。眼压同术前,其余正常。结论:全角膜粘连性白斑可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且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10例全角膜粘连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6例同时切除白内障,结果:术后观察2.3~6.5年,平均4.3年,5例透明1例半透明,4例混浊,视力同术前3例,7例增进,其中手动/眼前2例,0.01,0.04,0.08,0.09及0.2各1例,眼压同术前,其余正常,结论:全角膜粘连性白斑可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且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对8l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6.
李修义  姚玉峰  周萍 《浙江医学》2006,28(3):200-201
眼烧伤后角膜穿孔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界棘手的难题。这类角膜穿孔预后极差,往往导致眼内容物脱出、眼内炎等严重的眼内并发症而摘除眼球。单纯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封闭角膜穿孔,但由于不能长时间维持角膜上皮完整,会导致角膜结膜化、疤痕化或角膜基质再次溶解穿孔,预后不佳。临床研究证实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进行眼表面重建最有效的方法。另外角膜穿孔的及时封闭,一般采用常备的冰冻保存供体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术重建角膜结构。本文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热、化学烧伤引起的单眼角膜溶解穿孔患者13例13眼,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角膜变性是造成视力严重障碍的角膜病变之一。我科采用同种异体新鲜角膜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共做8例。结果表明:手术后所有病人的裸眼视力均提高,视力增至0.05~1.0不等。移植片均透明,追踪观察未见一例复发。我们认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目前治疗角膜变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以病变早期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自1976年~1990年15年间所施行的700例741眼次角膜移植手术,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94眼次,板层移植术228眼次,眼球前节球壁重建术19眼次。其中79.7%的病例是农民和工人,且20~50岁的患者占75.4%,病变以单疤病毒性角膜炎(静止期和活动期)。细菌或真菌角膜溃疡或疤痕、化学灼伤、角膜营养不良等为主。术后随记1~15年,穿透移植的透明率为69.4%,板层移植的透明率为60.1%,眼球前节球壁重建术19例,术后5年仍有2例植片透明,但之后已变混浊。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单纯治疗单疱角膜炎231眼,术后透明率达72.3%,化学灼伤和热灼伤115眼次,行穿透移植术38眼次,术后透明率65.8%,80例板层移植,术后透明率28.8%,同时讨论了对病情稳定的轻、中度化学灼伤和热灼伤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缝扎固定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混浊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角膜混浊无晶状体眼12例行人工晶状体缝扎固定于睫状沟后常规穿透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和视力变化。结果随访6-12个月,角膜植片透明,视力〉0.8者1眼,0.5-0.8者3眼,0.3-0.5者6眼,0.1-0.3者2眼,无明显角膜排斥反应。结论人工晶状体缝扎固定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混浊无晶状体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自愿捐献模式下的角膜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自愿捐献模式下角膜移植在本院的开展情况。方法:56眼实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5眼实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手术联合其他手术20眼。结果:本组疾病分布情况与其他地方开展角膜移植的早期相类似,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最终移植成功率与其他作者的结果相似,总移植成功率达到80.2%,其中常规组(53眼)成功率90.6%,高危组(28眼)60.7%(P〈0.01)。脱残29眼,脱盲32眼,保住眼球20眼。继发青光眼3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角膜白斑(47/81)是角膜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结论:自愿捐献模式下本院的角膜移植水平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光学性及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分别用新鲜角膜和甘油保存角膜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180例(180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用新鲜角膜行光学性角膜移植76例,植片透明者65例,占85.53%;用甘油保存角膜行治疗性角膜移植104例,植片全部浑浊.术后主要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8例(10.53%),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48例(46.15%);继发性青光眼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3例(3.95%),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组20例(19.23%).结论 光学性穿透移植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但防治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治疗性穿透移植可有效去除病灶,控制原发病,为二期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邹文进  刘曼丽  付馨余  赵静博 《广西医学》2012,34(10):1321-1322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睑内翻矫正、角膜移植等综合疗法治疗中重度眼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33眼)中重度眼化学伤患者,早期给予抗感染、人工泪液、羊膜移植等综合治疗,并对晚期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28例(33眼)中,治疗后视力≥0.3者2眼,视力0.1~0.3者3眼,因眼球大范围穿孔、眼内容脱出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眼,无光感1眼,其余26眼视力在光感和指数之间.羊膜移植术后角膜完成上皮化31眼,1眼因角膜溶解、眼球萎缩,1例因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摘除眼球而未上皮化.并发症:31眼并发角膜混浊及角膜新生血管;5眼行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提高;并发假性胬肉18眼;并发白内障14眼;继发性青光眼4眼;并发眼睑内翻、倒睫8眼,其中7眼行睑缘切开术、睑内翻矫正术后好转;睑球粘连7眼,行睑球粘连分离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后好转.眼睑皮肤瘢痕导致轻度眼睑外翻2眼.结论 眼表化学伤施行羊膜移植可以促进眼表上皮化,对改善患者视力有益;及时矫正眼睑畸形可以重建眼表,后期角膜移植可以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眼科2010年1月-2013年4月眼部化学烧伤患者11例(13眼),其中碱烧伤10例11眼、酸烧伤1例2眼。所有患者行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一年,观察羊膜植片情况、角膜\结膜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10眼行1次羊膜移植术后2-3周愈合,其中6眼角膜透明、4眼形成角膜云翳;2眼经2次羊膜移植痊愈,形成角膜白斑;1眼经3次羊膜移植术后疤痕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形成,无睑球粘连。所有患者治疗后形成了稳定的眼球表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生物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眼部化学烧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宏健  林赛萍 《宁波医学》2000,12(11):507-509
目的 探讨穿透性大植片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大病灶的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9mm直径的角膜移植片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11例(11只眼),并与6~7mm直径角膜移植组15例(15眼)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角膜透明率均为100%;裸眼视力≥0.5者大植片组有8组(占72.7%),小植片组有5眼(占33.3%),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P〈0.05)。术后12个月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低(P〈0.05)。大角膜植片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治疗难度。结论 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角膜病患者,采用〉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治疗方法的进展,角膜溃疡穿孔已极少见,但仍为一种严重并发症。以往常用烧灼术及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瘘,但效果都不够满意,若溃疡位于角膜中央,手术后不可能保留有用视力,瘘管的封闭也往往不能持久,若在结膜瓣遮盖术后再做角膜移植术,移植片能保持透明的可能性也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同期手术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5例角膜白斑并发白内障者,于角膜移植同一植孔开放式摘除白内障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角膜移植片4例透明,1例半透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上述三联手术同期联合进行,是治疗角膜白斑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透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讨其临床变化规律 ,以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连续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10 4例 10 7眼 ,在术后 1月、3月、6月、12月、18月、2 4月、36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 ,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检查患者角膜的透明状态、植片内皮细胞以及并发症。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1月 10 7眼中82眼透明 (76 .6 % ) ,术后 6月 90眼中 6 9眼透明 (76 .7% ) ,术后 12月 81眼中 5 1眼透明 (6 3% ) ,术后 2 4月 4 0眼中 2 6眼透明(6 5 % )。与此同时患者的视力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角膜透明者视力增加明显 ;术后 1月角膜透明 82眼中有 6 7眼矫正视力 >0 .1(82 % ) ,术后 3月 6 3眼中有 5 9眼矫正视力 >0 .1(94 % ) ,术后 6月 6 9眼中有 6 6眼矫正视力 >0 .1(96 %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病盲患者的重要手段 ,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植片透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角膜移植抢救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角膜溃疡穿孔或后弹力层膨出即将穿孔,是眼科临床上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丢失眼球.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施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抢救该类患者15例16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16眼,男13例,女2例,年龄3~60岁,病程半个月~2年.其中感染性角膜溃疡7眼(真菌4眼,细菌3眼),角膜化学烧伤及热烧伤7眼,蚕蚀性角膜溃疡2眼,就诊时已穿孔10眼,后弹力层膨出或角膜溶解变薄即将穿孔6眼;术前视力均在数指以下. 1.2 角膜材料来自于重庆市眼库提供的捐献角膜,其中2例为冷冻保存,3例为甘油脱水保存,4例为湿房保存的角膜,其余为Optisol液保存的角膜. 1.3 手术类型 1.3.1 穿透性角膜移植8眼,其中部分穿透性移植7眼,带巩膜的全角膜移植1眼,术中尽可能切净病变角膜,用配有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的BBS液冲洗前房,去除前房内的积脓和渗出膜. 1.3.2 板层角膜移植8眼,2例蚕蚀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带巩膜的环形和半月形板层移植;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小穿孔行双板层移植,其余为带巩膜的全厚板层移植. 1.4 术后处理如为感染性角膜溃疡,针对致病菌,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或抗真菌药2周,如为非感染性溃疡,则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板层移植者,加压包扎5d,穿透移植者,于术后次日去包扎点抗生素眼药,一般在术后4~5d开始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0.5%环孢素A眼液,2周后改用2%环孢素A.眼压高者,加服醋氮酰胺. 2 结果 2.1 近期结果出院时全部病例炎症得到控制,主觉症状显著减轻,植片透明13眼,半透明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最好视力0.4,除2眼板层移植出现双前房外,其余前房均形成良好. 2.2 随访情况随访3~18个月,平均8.4个月. 2.2.1 植片透明情况穿透性移植组中,植片透明5眼,半透明1眼,混浊2眼;板层移植组,植片透明2眼,半透明3眼,混浊2眼,植片溶解1眼,总的植片透明率为43.75%. 2.2.2 视力 0.15和0.1各1眼,0.02~0.06有3眼,数指4眼,其余为手动和光感. 2.2.3 新生血管穿透移植有3眼、板层移植全部均有不同程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其中4眼层间新生血管. 2.2.4 病变复发真菌性角膜溃疡1眼于术后20d再度出现前房积脓,植片溃疡,经再次穿透移植感染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未复发.蚕蚀性角膜溃疡1眼术后3个月病变复发,植片溶解,植床边缘侵蚀,患者不愿再次手术放弃治疗. 2.2.5 排斥反应穿透移植有4眼、板层移植有3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排斥反应,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2%环孢素A眼液治疗,除1眼植片最终溶解外,其余排斥反应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和供体的选择角膜溃疡出现穿孔或后弹力层已膨出濒于穿孔,均应作急诊抢救处理.实践证明角膜移植手术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1、2].新鲜供体是最理想的材料,但在一时找不到新鲜供体情况下,各种保存角膜也可救急[3].本组中有5例是用甘油和冷冻保存的角膜,有2例Optisol液保存角膜已超过了穿透移植保存期,虽然术后植片不一定能保持透明,但对迅速控制炎症,恢复眼球完整性同样收到治疗效果,并为以后的光学性角膜移植奠定了基础.但如穿孔已多日,虹膜已前粘至穿孔部位且伤口已愈合,最好择期用新鲜角膜行穿透移植. 3.2 手术类型的探讨对于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虽然有板层移植成功的报道,但作者认为最好采用穿透角膜移植,因穿透移植可以较彻底的去除病灶,还可对前房进行冲洗,特别是真菌感染因药物疗效不好,彻底的清除病灶显得尤其重要[4].本组中有一例真菌感染性溃疡小穿孔,先用板层移植,术后20d感染复发,改穿透移植获得治愈.但对于非感染性角膜溃疡,如眼烧伤、蚕蚀性溃疡,可采用板层移植,即使有小穿孔,也可行双板层移植,即在穿孔处移植一薄板层,再在其上移植一较大较厚的板层.此类患者由于角膜缘的功能普遍遭到破坏,故应选择带角巩膜缘的板层以提供干细胞(新鲜角膜或Optisol液保存的角膜),不仅仅治疗穿孔,而且对重建眼表面有重要作用[5]. 3.3 术后排斥反应与复发的治疗此类病例具有排斥反应的高发因素[6],本组有7眼(43.75%)发生了排斥反应,6眼最终得到控制.排斥反应不仅引起植片混浊溶解,还促使了某些病变(如蚕蚀性角膜溃疡)复发.对于感染性穿孔,术后大剂量应用激素也存在感染复发的危险.如何做到既要治疗感染又要控制排斥反应还要考虑伤口愈合因素?作者认为,在术后的初期,用药以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主,慎用激素,本组从术后4~5d开始小剂量的应用激素和环孢素A,在排斥反应可能发生的高峰期(术后半个月),加大用药量(环孢素A由0.5%改为2%),全身用药维持1个月以上,局部用药至少1年.对于病变复发有再次穿孔危险者,应争取尽快用新鲜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19.
吴西西  赵耀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66-136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54例(90.00%),视力≤0.0422例(36.67%).0.05~0.227例(45.00%),≥0.311例(18.33%).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7例(28.33%),继发性青光眼2例(3.3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卢争鸣  张杰超 《广东医学》1999,20(9):711-712
目的 探讨有效控制严重角膜感染和修复角膜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8 例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角膜感染或穿孔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结果 角膜感染得到彻底控制,角膜穿孔得以修复,植片透明率71-4% (20/28),术后患者视力<0-05 1 例,~0-09 5 例,~0-3 11 例,~0-6 7 例,~0-9 4 例。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严重角膜感染或穿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