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产后患有Ⅰ度、Ⅱ度盆底脏器脱垂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用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锻炼盆底肌肉来治疗盆底脏器脱垂,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通过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脱垂情况及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脱垂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而且简单、有效、无损伤,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训练组(67例)和联合组(68例)。训练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联合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及Ⅱ类纤维肌电压,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电压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均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前提高,联合组SF-36评分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肌电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20例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盆底功能训练与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试验组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初产妇2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盆底康复,1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产妇仅自行进行凯格尔训练3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包括盆底肌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及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改善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肌力,对盆底功能恢复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619-62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治疗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产后PFD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75),2组患者均于产后6周起开始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同时配合Kegel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Kegel训练。对治疗前后2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参数值、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在静息阶段、快肌评估阶段、10 s慢肌阶段及60 s慢肌阶段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在后静息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在快肌评估阶段、10s慢肌阶段及60s慢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在静息阶段、后静息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SUI患者分别为53、60例,治疗后分别为21、15例,观察组SUI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06,P<0.05)。对照组治疗前POPⅠ度25例,Ⅱ度5例;治疗后POPⅠ度15例,Ⅱ度4例。观察组治疗前POPⅠ度26例,Ⅱ度6例;治疗后POPⅠ度8例,Ⅱ度3例。观察组POP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96,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Kegel训练能显著改善PFD患者盆底肌张力,降低SUI及P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盆底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早期POP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使用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盆底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盆底肌收缩压、盆底肌静息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脱垂改善情况、盆底表面肌电位、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9.04%,高于对照组(73.9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于产后42天回院行盆底肌电检测,随后研究组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疗程结束后在家继续进行Kegel锻炼;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于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时盆底肌电值的改变情况。结果产后42天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盆底肌电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盆底肌电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的肌电值与产后42天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肌电值,即增加盆底肌力,随着盆底肌力的提高,可预防和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恢复阴道紧缩度、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6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产后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常规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力能力,提升患者盆底康复效率,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郑琳 《中外医疗》2016,(7):62-6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于2014年1—12月将在该院顺产后的初产妇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综合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Χ2=16.05,P<0.05).在治疗后20周,研究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明显升高[(20.15±7.43)μV],而夜尿次数[(1.35±0.51)次]明显下降(t=4.85、5.42,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促进产后盆底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顺产后行产后盆底评估的产妇10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照组予盆底肌锻炼,观察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盆底电生理分析评估盆底情况,同时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在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女性性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尿频次数、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女性性功能在性唤起功能、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交满意度、性交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尿频的发生,并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袁冰  方媛媛  马明  赵祥虎  卢洁  郑增宾  孙武东  林萍  穆烁  林强 《重庆医学》2021,50(18):3110-3113,3119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在女性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60例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等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盆底肌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和盆底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减轻盆底器官脱垂、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采取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凯格尔(Kegel)训练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Kegel训练,观察组在Kegel训练基础上采取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国际最新女性性功能评价表(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尿失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经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促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门诊产妇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周、3个月,比较2组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结果:干预后1周、3个月,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评分和肌耐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和P<0.01),阴道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亦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生理功能、缓解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5.
闫梅  王晓银  温琦  张琳琳  李玉梅   《四川医学》2017,38(11):1295-1300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42d检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后进行一个疗程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303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水中分娩组54例,剖宫产组55例,产钳/胎吸助产组9例,会阴侧切101例,会阴撕裂组84例,比较盆底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SUI及脏器脱垂情况。结果五组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经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电测肌电值均较训练前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产钳/胎吸助产组,其他组盆底Ⅰ、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产钳/胎吸助产外,其余各组经盆底康复训练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产钳/胎吸助产组,其他组阴道前壁脱垂率和子宫脱垂率较训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产钳/胎吸助产组、阴道侧切组,其他组阴道后壁脱垂率较训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的盆底功能障碍近期疗效显著。对产钳/胎吸助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和阴道侧切伴阴道后壁膨出的产妇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后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以减轻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分娩的初产妇共155例(阴道助产除外),分成阴道分娩组107例,和剖宫产组48例。产后42~50d返院进行盆底肌功能测试,并分别进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尿失禁频率,骨盆肌I类、II类纤维收缩压力,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尿垫试验重量等盆底功能障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及分娩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产后通过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由专人于产后42 d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于产后6个月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收缩力测定,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评分较高,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电刺激 +生物反馈盆底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但应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及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06例产后42 d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仅按照专业医师指导在家自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接受为期4周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然后在家接受专业医师指导自行盆底肌训练。随访观察两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变化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法情况,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产后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个月,两组I、II类肌纤维肌力和阴道动态压力值较产后42 d时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盆底电生理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3、6个月盆腔POP-Q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盆腔POP-Q分级优于产后3个月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产后6个月,两组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后6个月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对预防PFD发生和改善产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阴道康复器(阴道哑铃)训练,B组给予阴道康复器联合生物肌肉反馈、常规电刺激治疗,C组给予阴道康复器联合生物肌肉反馈、增强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随访调查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性功能客观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后,3组间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3组间Ⅰ类肌纤维疲劳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级中0度者占比升高,I度及II度者占比下降,3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3组POP-Q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3组间性生活次数、性高潮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器有利于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功能及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提升患者性功能,且适当增加电刺激强度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研究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3个月后盆底功能和肌电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77例(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56例(66.67%),研究组的盆底功能和肌电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值,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