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朝药松毛的质量标准,为朝医用药、朝药制剂的开发及产业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松毛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有害物质进行测定.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对松毛药材进行鉴别.同时以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松毛性状及横切面显微特征均较明显,薄层色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佛甲草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佛甲草饮片进行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样品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7批样品水分含量为8.04%~9.73%...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糙枝金丝桃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测定水分、灰分,薄层色谱鉴别,HPLC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对糙枝金丝桃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供试品TLC色谱可显出金丝桃苷和芦丁的斑点,金丝桃苷的平均含量为0.424%。结论:实验结果可作为糙枝金丝桃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三白草药材中槲皮素的提取方法,对三白草药材中槲皮素进行薄层鉴别。方法:采用硅胶G板分离三白草药材中槲皮素成分。结果: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可用于鉴别三白草中槲皮素。结论: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三白草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西藏沙棘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及TLC法鉴别西藏沙棘药材;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西藏沙棘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含量。结果:确定西藏沙棘药材显微特征,建立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成分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舌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树舌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样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10批不同产地树舌的水溶性浸出物为3.7%~10.6%,水分为11.1%~17.1%,总灰分为0.9%~3.2%,酸不溶性灰分为0.0%~0.3%。结论:该研究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为树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及TLC 法鉴别西藏沙棘药材;按照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西藏沙棘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 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含量。结果:确定西藏沙棘药材显微特征,建立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3 种黄酮类成分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蒙药硬毛棘豆的质量标准。方法:从硬毛棘豆产地以及使用地区收集10批药材,主要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薄层色谱的方法进行定性鉴别,测定10批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以及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描述了硬毛棘豆的性状特征,叶轴和叶的横切面、叶的表面以及粉末的显微特征,其中,叶轴的横切面形状和维管束的数目和大小具有显著的鉴定意义;首次建立了硬毛棘豆的薄层色谱鉴定方法,样品的TLC斑点清晰;10批药材水分平均含量为8.40,总灰分平均含量为10.23%,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为1.91%。结论:本研究为硬毛棘豆药材及其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制定了合理限度,分别不得超过13.0%、14.0%、5.0%。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黔产红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维药洋葱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于不同产地采集10批洋葱子样品,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对其性状进行鉴别;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对洋葱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10批洋葱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10批洋葱子药材的脂肪油含量。结果:对洋葱子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了描述,对粉末显微进行了鉴别;以环己烷-乙醚-乙酸乙酯(20:5.5:2.5)为展开剂,对洋葱子中β-谷甾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项中暂定洋葱子药材杂质不得过1.4%,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50%,过氧化值不得超过0.13;浸出物不得少于10.00%;根据脂肪油测定结果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9.0%。结论:所制定洋葱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洋葱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白马骨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白马骨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白马骨茎横切面栓内层可见石细胞散在,中柱外围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带,韧皮部有的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中含单粒或复粒淀粉粒,草酸钙针晶常见,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存于薄壁细胞中。薄层鉴别结果表明,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齐墩果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检查项结果显示,8批样品的水分含量均在10.5%以下,总灰分均在6.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均在1.6%以下,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均在16.5%以上。结论:显微特征较明显,可以作为白马骨的鉴别依据,其薄层鉴别及检查项测定结果可为白马骨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卫矛醇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在成分分布和组成分析的基础上,以苷元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建立了药材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51:49)为流动相,在366 nm波长下对槲皮素和山柰素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换算系数计算总黄酮醇苷的含量。该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水分平均为8.76%,总灰分平均为6.48%,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3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48%,总黄酮醇苷含量平均为0.211%。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扶芳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购买地黄柏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差异,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购买地的十批黄柏生品、盐炙品、酒炙品、蜜炙品进行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进行水分、灰分及酸不溶性成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结果:粉末含晶鞘纤维,分枝状石细胞及方晶;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根据测定结果及《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黄柏药材相关要求限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_(20)H_(17)NO_4·HCl)计,不得少于3.0%,含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C20H_23NO_4·HCl)计,不得少于0.34%;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成分不得过0.8%;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4.0%。结论:质量研究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较好地用于黄柏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药材马蹄蕨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马蹄蕨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马蹄蕨的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检查指标建议拟定为: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7.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马蹄蕨药材质量标准,可用于马蹄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见血青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新塔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于不同产地采集6批新塔花样品,对新塔花原植物进行鉴定,并对其性状进行描述;对新塔花的茎、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胡薄荷酮对照品对新塔花药材进行薄层鉴别;测定6批新塔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对新塔花挥发油测定方法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新塔花药材的挥发油含量;采用HPLC法对新塔花药材中胡薄荷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新塔花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进行了描述,制订了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查项中暂订新塔花药材水分不得过9%,总灰分不得过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确定了新塔花中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暂订本品含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60%(mL/g),含胡薄荷酮不得少于0.30%。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新塔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内蒙不同产地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为制定蒙药点地梅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5个产地东北点地梅样品,色谱柱为COSMOSIL 5C18-MS-II(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40∶60),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含量为3.58~10.51 mg/g,平均7.14 mg/g;山柰素含量为6.28~9.57 mg/g,平均8.15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于同时测定东北点地梅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可为蒙药点地梅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卵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2.5%,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22.5%。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