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正、廉洁、为民作为人民法院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它高度浓缩了当代中国法官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广大法官履行神圣职责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根本,是人民法院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本文将从司法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自觉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司法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机关的体现,是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公正是法律的基础价值,也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廉洁是最起码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正的重要保障.为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司法工作的具体要求,是落实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司法核心价值的三个方面彰显了人民法官的基本品质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洪一帆 《法制与社会》2012,(34):144-145
当前,在社会各界讴歌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弘杨雷锋精神的大潮中,各级人民法院开始对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法官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及如何树立法官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有人认为"奉献"是法官的核心价值观、有人认为"优质高效司法"是法官的核心价值观、还有人认为"公正"是法官的核心价值观。对此,周永康同志在政法价值体系中总结并提炼出最本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核心、最科学的价值观,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而在基层法院我们又该如何践行这八个大字呢?  相似文献   

4.
徐军 《中国审判》2010,(9):76-77
公正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法院履行好司法审判职责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扎实开展以公正廉洁司法为核心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花大力气、下硬功夫解决制约公正廉洁司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邵天一  王晓 《法制与社会》2011,(26):240-241
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法官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建设者和捍卫者,通过司法行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至上"。法院也通过文化建设对法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保证队伍的先进性,落实司法核心价值观。文章从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阐述为根基,对法院文化建设作一探索。从工作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2,(2):105-105
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2012年"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法院文化建设、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紧贴审判工作,突出实践特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人民法院司法理念教育,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推进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保持法院干警思想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7.
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悍惟 《法学论坛》2002,17(6):105-110
司法制度设计本身及司法运行实践表明中国法官地位不高 ,这与法官本应具备的极高社会威望相悖。而出现司法不公时 ,公众往往对法官进行道德先究 ,法官整体的司法伦理匮乏又使公众道德先究的结果更加不利于司法公信力。因此要想使中国法官也具有西方法官神坛的地位 ,司法伦理可谓之基础。司法伦理具有底位、中位和高位三个层面 ,它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司法伦理道德素养并使之制度化 ,从而构建一个规范、养育及运用它的理性环境。  相似文献   

8.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在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框架内具有基础性地位、标志性意义和全局性影响。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辅之以法官员额制、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等配套改革举措,搭建起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基本制度框架,相关制度成果已纳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相似文献   

9.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司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司法意识能法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本质在于实现民主和公正。当前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应强化五种意识,增强六项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郑彬 《中国审判》2012,(9):48-49
"法官同志,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让这件我自己奔波了一年多没有了结的事终于有了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件小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当事人拿到赔偿款时对法官说的话,也是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法院灵溪人民法庭在法庭工作转型实践中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成功调处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近几年来,信州区法院灵溪人民法庭按照上级  相似文献   

11.
公正、廉洁、为民是当代青年法官司法价值观的时代内涵。随着法官队伍的年轻化,培养青年法官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青年法官具有思想开放,但价值观尚未定型等特征。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观既需要法官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组织提供必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5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部、《中国审判》杂志社共同主办,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承办的"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中、基层法院的30余名代表在会上畅论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现摘代表发言精要,以飨读者。一、"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之实践用精神文化促进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王晓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院长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紧紧依托浓郁的地域文化,围绕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强化和培育干警司法核心价值观,打造法官精神文化,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铸造"责"之院魂,凝炼"尚德、慎行、缜判、立威"之院训,升华"忠、清、公、实、和"之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制建设中历来重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对司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无法"司法问题却有认识不足的倾向。所谓"无法"司法是指在法律没有规定、法律规定不明或者法律规定相互冲突等情况下,由于法官不能拒绝裁判理念的要求,法官必须解决现实的社会纠纷。"无法"司法是以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司法经验为表征的,在司法过程中具有普适性。但是"无法司法"毕竟与严格依法原则有冲突,因此也应当对"无法"司法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14.
江国华 《法学研究》2014,36(1):56-73
对应于两次历史性社会转型以及第二次转型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司法价值观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迁,即从为阶级斗争冲锋陷阵的政治司法价值观转变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经济司法价值观,而后再演变为为社会稳定排忧解难的社会司法价值观,并走向为法治文明注译导航的衡平司法价值观。鉴于前三种司法价值观本质上都是法律工具主义的产物,是人治的变种,故有必要对其做历史性反思。唯此,型塑以"公正、廉洁、为民"为基本内核的多元衡平司法价值观方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论“民意病毒”的司法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坤 《河北法学》2013,(1):176-182
"民意病毒"的出现,加剧了民众对法律的不认同感。在推行司法治理的背景下,针对"民意病毒"的特点和危害性,人民法院要想理性引导网络民意、重塑法律权威和维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实现从刻板的司法克制主义向适度的能动司法过渡,从传统的法官平民性思维向现代的法官职业化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司法与政治密不可分。法院必须根据其功能定位执行党的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最高人民法院将国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转化成司法规范性文件,各级法院审理案件时依据或参考这些文件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从而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司法活动中,法官主要通过法律规范的选择、法律含义的确定、法律漏洞的填补等途径来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提出了新形势下人民法官应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同年8月5日,最高法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权威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司法权威来源于判决公正和公正的判决得以执行,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严重损害司法权威的司法不公和执行难的病症,其直接原因是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根子却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太弱。为此,必须进行司法改革,在清除司法腐败和强化、完善外部监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防腐蚀抗干扰能力强的新体制———司法独立体制。围绕法官独立这一核心,确立法官身份独立、法院集体外部独立和法官在法院内部独立,以多种措施保障此三项独立的实现。改革现行不科学的法院运行机制、法官任免方式以及审判委员会制度,将法院的“人权”“财权”统归中央行使, 以实现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重振法律权威的司法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金丹 《法制与社会》2013,(11):162-163
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指向之一。如何才能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就司法公信力生成的基本逻辑和路径而言,需要我们从理念、制度、法官素养、现实载体和民主参与等各个方面综合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20.
三段论作为逻辑推理,是司法裁判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司法裁判通过三段论逻辑推理,得出符合该法律规范旨意的裁判结论。三段论逻辑推理本义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作为逻辑推理的大前提是否完备,只有大前提正确的情况下,大前提与小前提的涵摄关系,结论的推理才能进行,大前提的真伪是三段论得以成立的基础,也是司法裁判正确的前提。由于在司法实践中构建完备法律规范体系的努力始终没有成功,所以法官裁判案件的过程,其实质是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法规、习惯中发现、分析和创造一个又一个司法三段论大前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