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混合磷酸盐Na2HPO4/NaH2PO4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合成出了磷酸酯淀粉.考察酯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磷酸盐配比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磷酸酯淀粉的较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磷酸盐用量8%,磷酸盐配比1:1,催化剂尿素用量4%,此时产物的取代度为0.034,反应效率达到80.0%.布拉班德曲线显示磷酸酯淀粉的糊化温度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峰值黏度远高于木薯原淀粉.  相似文献   

2.
半干法制备两性瓜尔胶的结构及其增强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干法工艺在同一反应器内合成了粉状两性瓜尔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浆内添加研究了两性瓜尔胶的取代度、用量和浆料pH值对纸张增强性能的影响,并与非离子瓜尔胶和阳离子淀粉的增强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合成样品阳离子取代度(DSc)大于0.25,阴离子取代度(DSa)为0.05~0.10;改性剂与瓜尔胶在颗粒表面与内部都发生反应;制备的两性瓜尔胶对纸张有较好的增强效果,尤其是中碱性条件下效果显著;当两性瓜尔胶添加量为0.3%时,针叶木CTMP浆的裂断长、耐折度、耐破指数和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13.3%、70%、17.5%和10.1%。  相似文献   

3.
以低取代度磷酸酯淀粉与阳离子醚化剂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磷酸酯阳离子淀粉印染废水处理剂。通过考察醚化反应体系p 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醚化剂用量对阳离子取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p H=1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并测试了不同阳离子取代度磷酸酯阳离子两性淀粉水处理剂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结果表明,阴离子取代度0.036 8、阳离子取代度0.013 1的磷酸酯阳离子两性淀粉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电导率和取代度对阳离子淀粉增强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合成不同取代度的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用氯化钠调节浆料的电导率,探讨不同浆料电导率和阳离子取代度对系统Zeta电位、纸张的环压强度和耐破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越高,系统的Zeta电位变化越大,纸张环压指数和耐破指数提高幅度越大;电导率对添加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系统Zeta电位影响较大,对添加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Zeta电位影响较小,在取代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导率对纸张环压指数和耐破指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丙烯酰胺与阳离子淀粉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的条件为:m(丙烯酰胺)∶m(阳离子淀粉)=2.5∶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c(引发剂)=2 mmol/L。将合成的聚合物用于纸张增强,当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用量为1.0%时,对纸张的增强效果最好,可使纸张抗张指数增加23.0%,撕裂指数增加12.7%,耐破指数增加63.7%,耐折度增加115.1%。  相似文献   

6.
磷酸酯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钠及混合磷酸盐作酯化剂制备了木薯磷酸酯淀粉,考察了酯化剂用量、磷酸盐混合物的质量比、尿素等因素对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随磷酸盐的用量增加而增大,磷酸盐的结构影响其作用效果.磷酸盐混合物作酯化剂的效果较纯磷酸盐好.添加适量的尿素可提高淀粉的酯化速率和磷酸盐的反应效率.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对粘度影响不大,但其溶解度是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显微镜和旋转式黏度仪,研究木薯淀粉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和溶液黏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探明原淀粉、阳离子淀粉以及两性淀粉糊化规律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木薯原淀粉糊化的最佳温度是85℃,低取代度、中取代度和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糊化的最佳温度分别是90℃、80℃和75℃,而低取代度、中取代度和高取代度两性淀粉糊化的最佳温度分别是85℃、90℃和70℃。淀粉在糊化过程中,随着糊化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逐渐膨胀;而且改性淀粉的黏度都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磷酸酯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通过改变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剂对磷酸酯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季铵阳离子取代度的磷酸型两性淀粉.研究了其浆液性能以及对棉纤维粘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淀粉浆料对纯棉经纱的上浆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季铵阳离子取代度的增加,变性淀粉浆液的ζ电位升高,粘度明显提高;季铵阳离子化变性能够进一步改善磷酸酯淀粉对棉纤维的粘附性能,提高淀粉浆料对纯棉经纱的上浆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阳离子淀粉DM933A和多聚磷酸钠为主要原料.用干法工艺制备了磷酸酯型两性淀粉: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布拉班德黏度仪和偏光显微镜对产物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作为纸张增强剂对纸浆的增强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制备两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是:多聚磷酸钠(STP)添加量为w(STP)=6%;反应pH=6.0;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1.5h;磷酸酯型两性淀粉对纸张的耐破度、抗张指数和裂断长分别提高了38.2%、24.9%和25.0%,其性能与国民淀粉的两性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法制备磷酸酯化羟丙基淀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采用超声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与半干法结合的工艺,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磷酸盐用量50%,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130℃.  相似文献   

11.
氧化型两性淀粉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同时包含羧基和阳离子基团。其制备采用两步法,先将淀粉阳离子化,再将阳离子淀粉氧化。阳离子淀粉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5%,醚化剂的用量为5%,pH11.6,反应先在50℃活化2h,再降温到45℃反应8h。通过添加不同量的NaClO到阳离子淀粉中制得羧基含量不同的两性淀粉,所得淀粉洁白,糊透明度高,稳定性强,凝沉性弱,热糊粘度也较阳离子淀粉明显下降,且这些性能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和两性淀粉在不同施胶环境下,不同用量的变性淀粉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于抄纸过程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比阳离子淀粉有更宽泛的pH值应用范围,在相同加入量的情况下,两性淀粉对于纸张的增强效果比阳离子淀粉更显著,它能有效地提高纸页的强度,增加细料的留着率,改善浆料的滤水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低温条件下,采用同一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使淀粉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氯乙酸进行醚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阳离子醚化剂、阴离子醚化剂用量对其取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性淀粉的制备及在废纸浆抄纸中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考察了在水和有机溶剂混合反应介质中及低温条件下一步法合成磷酸型季铵基两性淀粉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两性淀粉阴、阳离子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将两性淀粉作为增强剂应用于废纸浆抄纸,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阳离子接枝淀粉和两性淀粉的助留作用。分别添加1%的两性淀粉、0.05%的阳离子接枝淀粉和1%阳离子淀粉,漂白麦草浆的填料留着率分别提高了23.8、22.6和14.2个百分点。表明阳离子接枝淀粉和两性淀粉是优于阳离子淀粉的优良助留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滑石粉对二次纤维新闻纸性能的影响,根据工厂实际应用情况,重点考察了滑石粉与改性淀粉、CPAM配合使用对纸张粗糙度、表面强度和印刷实地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用量1.5%、滑石粉用量3%,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1.0%、滑石粉用量4%两种配方均能够明显改善二次纤维新闻纸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态滤水(DDJ)实验,通过细小纤维单程留着率和滤水时间对纳米TiO2胶体与改性淀粉双元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进行考察。研究该双元体系复配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及对白水循环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除去与控制。结果表明,与阳离子淀粉(CS)相比,两性淀粉(AmS)与纳米TiO2双元体系有更好的协同作用,当淀粉用量不同、纳米TiO2用量约为0.4%时,细小组分单程留着率可增加5~12个百分点;纳米TiO2对AmS有正面的影响;AmS与纳米TiO2胶体复配对DCS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的原淀粉和合成工艺制备两性淀粉。通过实验室抄纸比较纸张的物理指标,确定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两步合成法生产的YZ-137在纸厂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性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淀粉是一种重要变性淀粉产品,用途广泛,具有优良应用性能;该文介绍我国变性淀粉发展新领域,两性淀粉合成与反应原理、产品性能、应用领域等,并展望今后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