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把 7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和对照组 30例。治疗组在术后经静脉镇痛泵 (PCIA ,pa tient 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持续静脉给曲马多 2 0mg/h ,患者疼痛时自控追加曲马多 0 5mL /次 ,间隔时间至少为 15min ,并且麻醉清醒后经肛门直肠塞入消炎痛栓 10 0mg ,每 4h 1次 ;对照组出现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 10 0mg、强痛定 10 0mg或 6 5 4 2 1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观察各组患者膀胱痉挛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膀胱冲洗的时间及副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强、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 (P <0 0 0 1) ;治疗组前 2 0例中有 2例术后 2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经嘱患者床上多活动及早下床等措施预防后无此情况发生。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治疗膀胱痉挛效果良好 ,并且安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曲马多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曲马多应用于自控镇痛泵治疗术后疼痛的30例为治疗组,传统肌注镇痛30例为对照组。结果镇痛优良率,治疗组为90%(27/30),对照组为20%(6/30),镇痛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曲马多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曲马多应用于自控镇痛泵治疗术后疼痛的30例为治疗组,传统肌注镇痛30例为对照组.结果镇痛优良率,治疗组为90%(27/30),对照组为20%(6/30),镇痛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联合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地佐辛0.1-0.15 mg·kg-1、托烷司琼6 mg。术后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2 mL·h-1)。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 A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5 mg·kg-1加氟比洛芬酯3 mg·kg-1,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组( B组)为地佐辛0.5 mg·kg-1加曲马多10 mg·kg-1,2组均加托烷司琼6 mg。记录患者术后2、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的按压次数和毒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后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毒副反应轻且镇痛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摘除术后镇痛与减少膀胱痉挛的最佳方式。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静脉输注镇痛(PCIA)组和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组(对照组),主要观察切口镇痛和抑制膀胱痉挛的效果。结果 PCIA组和对照组均能使切口镇痛,但不能有效抑制膀胱痉挛,而PCEA组在产生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有效抑制膀胱痉挛。结论 PCEA为前列腺癌摘除术后镇痛与抑制膀胱痉挛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肺癌开胸手术后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组(观察组)40例:术后镇痛给予地佐辛25 m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组(对照组)40例:给予舒芬太尼50 μ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两组静脉镇痛泵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每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6、12、24、48 h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h时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在6和12 h,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相同,但是镇静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62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组)31例和观察组(常规术后干预加静脉自控镇痛组)31例,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h、12h及48h的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及48h的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各指标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机体状态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A组为试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均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分别于手术后0.5h、4h、8h、12h以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前使用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王晓娜  温晶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528-4531
目的:观察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6岁,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TO组,n=30)和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O组,n=30)。TO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TO组和O组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配方为羟考酮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输注速率为0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态、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O组比较,TO组术后12 h静态VAS评分、术后6、12、24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O组比较,TO组羟考酮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芬太尼、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吗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临床镇痛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病人180例。A8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Ⅳ级,年龄28~70岁,随机分三组:F(芬太尼)组60例,芬太尼1.0mg+咪达唑仑10mg+阿扎司琼10mg+0.9%生理盐水至100mlPCIA;T(曲马多)组60例,曲马多1000m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至100ITIlPCIA;M(吗啡)组60例,吗啡5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0.9%生理盐水至100ITIlPCEA。采用韩国奥美泵AUTOMEN2300,设定持续输注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48小时观察病人药物用量、镇静评分(SS)镇痛评分(VAS),满意水平及副作用。结果F组48小时芬太尼用量(1.0±0)mg,按键次数(8±1.5)次,T组48小时曲马多用量(908.2±59.7)mg,按键次数(6.5±1.5)次;M组48小时吗啡用量(5.0±0)mg,按键次数0次。镇痛效果:VAS及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97%。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副作用:F组与T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M组皮肤瘙瘁发生率25%,恶心,呕吐发生率28%。呼吸循环变化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曲马多PCIA与吗啡PCEA镇痛效果确切,但在副反应方面芬太尼、曲马多PCIA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A组为试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均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分别于手术后0.5h、4h、8h、12h以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前使用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组,各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48 h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加氟比洛芬酯150 mg,B组为芬太尼0.5~0.6 mg加氟比洛芬酯150 mg,C组为芬太尼0.8~1.0 mg。记录术后0、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及毒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术后SBP、DBP、HR、SpO2、VAS、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A、B组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均少于C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年龄33~62岁,ASA 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8~24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5),术后给予不同静脉自控镇痛:F组,芬太尼25 μg/kg+阿扎司琼10 mg;H组,盐酸氢吗啡酮0.25 mg/kg+阿扎司琼10 mg。镇痛泵容量100 ml,背景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数字评分量表法(NRS)评估术后1 h、4 h、12 h、24 h、48 h 时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不良反应情况、PCIA按压次数;评估术后2个月内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1~48 h期间,两组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在术后2个月内,H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自控止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60例,ASA Ⅰ级-Ⅱ级,年龄28岁-7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氢溴酸高乌甲素静脉自控镇痛,负荷量4mg,镇痛泵配方为高乌甲素0.2-0.3mg/kg·d(24h总量不超过16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负荷量0.05mg,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0.01mg/kg·d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量2mL/h,PCA 0.5ml,锁定时间15min.对术后即刻,6h,12h,24h进行镇痛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段娜  严军  王鸽  李婵  刘晓庆  邵渊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566-3569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案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镇痛方案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镇痛方案为PCIA。评价记录术后1、6、12、24、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恢复质量(QoR-15)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PCIA的镇痛方案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是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荣健  叶升  黄文起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10):650-652
 目的 寻求乳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的最佳负荷剂量。方法  80例ASAⅠ~Ⅱ级女性乳癌病人 ,每组 2 0例 ,随机分为Ⅰ~Ⅳ组。各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 30min ,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1.2 5mg/kg、2 .5mg/kg、3.75mg/kg、5mg/kg。观察各组患者在PACU中疼痛、恶心、呕吐、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PACU中 ,为达到基础VAS评分≤ 3,Ⅰ组使用曲马多高达 8.8± 2 .91ml;95 % (19/ 2 0 )得使用PCA。Ⅲ组有 1例患者 (37min)、Ⅳ组有 2例患者 (39min、6 2min)发生苏醒延迟。Ⅲ组和Ⅳ组患者 2级镇静发生率分别为 30 %和 35 %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用于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满意 ,手术结束前 30min 2 .5mg/kg曲马多的静脉负荷剂量具有与 3.75mg/kg和 5mg/kg等同的镇痛效果 ,同时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芬太尼、曲马多联合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 2 4 0例ASAⅠ~Ⅱ级肺癌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0例 :A组芬太尼 0 .8mg ;B组芬太尼 0 .4mg +曲马多 4 0 0mg ;C组曲马多 80 0mg。 结果  (1)A、B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C组且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2 )A组呼吸抑制为 2 .5 %而B、C组均为 0。C组恶心呕吐、头晕头昏与A、B组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 (3)B组芬太尼、曲马多用量比A、C组极显著减少 (P <0 .0 1)。 (4)PCA泵按压的有效次数 无效次数A≈B >C组。结论 芬太尼与曲马多联合自控静脉镇痛是用于肺癌根治术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1d、2d、5d5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d、2d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毕、术后1d、2dⅡ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升幅明显低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后皮质醇反应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食管癌患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武毅彬  朱毅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12):845-846,858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科肿瘤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科肿瘤术后患者9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舒芬太尼2.3 μg/kg+托烷司琼6mg;B组:地佐辛0.8 mg/kg+托烷司琼6mg,C组:舒芬太尼1.5 μg/kg+地佐辛0.4 mg/kg+托烷司琼6 mg.观察术后3组4h、8h、12h、24 h、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48 h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C组的VAS评分及RSS评分均优于A、B两组,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科肿瘤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不良反应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人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患者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对顽同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镇痛疗效.方法: 选择52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均为经三阶梯药物方案治疗未能很好控制疼痛、同时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SA吗啡(对照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两组均采用PCSA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 ml,对照组内含吗啡80 mg 2%利多卡因20 ml 氟哌利多2.5mg 0.9%氯化钠溶液共计100 ml.观察组内含吗啡40 mg 2%利多卡因20 ml 氟哌利多2.5 mg 0.9%氯胺酮200 mg 0.9%氯化钠溶液共计100 ml.采用上海博创电子泵,负荷量为10 ml,背景剂量均为每小时2 ml,患者自控镇(PCA)为3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 min、1、3、5、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PCA按压次数与吗啡用量对照组显著多于观察组;后者生活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前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皮下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PCSA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方法简便等优点,适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