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临床评价,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族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性别、族别无关(P〉0.05);与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有关(P〈0.05),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卒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者更易发生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3年来年来收治的195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年龄、性别、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因、治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我院近3年来19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5.1%;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32%,女性为58.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0岁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56.4%,〈60岁表发生率为30.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除5例蛛网膜下出血病例外,基底节区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7.5%,脑叶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小脑/脑干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16.1%,3者发生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46.6%,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的发病卒为43.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我院195例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亦不少见,特别是病情严重的基底节部位的60岁以上的女患发生率更高,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涤痰化瘀汤防治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及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处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化瘀汤。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抑郁状态发生率及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改变。结果中药干预组较对照组PSD发生率降低,其中干预1个月组在3个月时发生抑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随访时点,HAMD、NIH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改善,而干预1个月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且在3个月时各方面均优于干预2周组(P〈0.05,P〈0.01)。结论涤痰化瘀汤早期干预可降低PSD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效果,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12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治疗组、对照组各持续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HAm)、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I)S)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标准分和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抑郁标准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开展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并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予以乌灵胶囊和氟西汀,对照组30例,予以氟西汀,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cale of neurologic defict grade,SSS)观察疗效。结果:按实际处理,研究组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有26例进入结果分析。经过6周治疗,两组对卒中后抑郁障碍均有显著疗效,研究组在治疗后第一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治疗后第一周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后2,4,6周末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周末时,两组的改善抑郁障碍疗效比较:研究组好于对照组(93%,69%)(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疗效好于单用氟西汀,且较单用氟西汀起效快。  相似文献   

6.
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解郁柴胡疏肝汤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解郁柴胡疏肝汤联合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乐冲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舒乐冲剂,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HAMD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量袁评分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疗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乐冲剂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入选条件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采用相关量表进行临床指标评定,并据量表结果和年龄分为老年组(126例)和青年组(90例)。结果卒中后情感障碍共95例,总发病率为,13.98%,老年组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为48.41%,其中抑郁发病率较高36.51%、焦虑发病率11.90%,青年组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为37.78%。其中焦虑发病率为17.78%、抑郁发病率为20.00%。老年情感障碍组与青年情感障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伴发疾病评分及智能状况评分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卒中患者更易合并情感障碍,且以抑郁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安神通络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通络针法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3.55%,高于药物组的72.41%(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醒脑安神通络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氮平口服,每晚1片,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AMD、SSS、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560例患者进行评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比较PSD与非PSD患者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抑郁发生与卒中部位的关系;再将PSD患者随机分组给予百忧解和针灸治疗(穴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结果:PSD总发生率43.9%,其发生与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P〉0.05);针灸与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D发生率高,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应及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范文涛  王倩 《新中医》2009,(4):62-63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方配合心理辅导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加心理组30例,单纯中药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加心理组服用醒脑解郁方(组成:石菖蒲、郁金、黄芪、柴胡、巴戟天),每天接受正规心理辅导。单纯中药组只服用醒脑解郁方。西药对照组口服百优解。结果:中药加心理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加心理组与单纯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加心理组治疗后抑郁症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加心理组与单纯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方配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初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220例初发脑卒中住院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卒中部位及病程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位置无关,左利手患者右半球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左半球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6.
鲍娟  谈跃  徐勉  杜娟  赵晓红  牛学琴  潘毅 《中医杂志》2006,47(12):920-922
目的:评价干草脑脉通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千草脑脉通口服液。治疗2周及4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每组各选取4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ES-D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尸〈0.05);治疗组ADL受损率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千草脑脉通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在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同时可改善认知功能和情感状况,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98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并根据有无并发抑郁分为两组,从性别、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4.9%,女性、文化程度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高相对抑郁症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较易发生抑郁症,性别、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均为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力苏口服液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5例早期(〈2个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活力苏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予脑卒中基础治疗,同时予以简单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加用活力苏口服液10ml日一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疗程8周观察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DRS)Zung抑郁自计量表计分(SDS)以及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HDRS、SDS以及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HDRS、SDS以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活力苏口服液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服用安全。结论:活力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西结合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其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Barthel指数(BI)等指标。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可以达到临床上的满意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剌百会穴疗法与口服西药安拿芬尼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RSD)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疗效;针刺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