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宗媛 《硅谷》2014,(8):36-37
本文讲述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气体继电器检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将被测气体继电器安装在校验台上,采用涡轮流量传感器检测流速冲击叶片产生的脉冲信号,通过USB2821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应用LabVIEW软件测试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依此计算待测气体继电器的流速,最后应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中国计量》2005,(1):72-72
一、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的正确使用首先,应将仪器平稳放置在工作台上或牢固安装于配电柜内,可靠接地,远离高温、高热、强磁、粉尘和震动大的场所。由于仪器是非防爆产品,所以严禁在有爆炸和腐蚀性气体的场合使用。如果被测气体中氧含量≤10×10-6,气源管线就必须使用Φ3mm×0.5mm的不锈钢管或紫铜管,管线安装前要将内壁用四氯化碳或稀硫酸清洗干净,严禁管内滞留油污、水气、粉尘及金属颗粒。另外,待测气体中若存在CO、CH4、H2等可燃性气体,会明显使测量指示偏低,甚至无氧含量指示。而待测气体中若存在SO2、H2S等有毒气体,则会造成氧化锆管…  相似文献   

3.
煤矿勘查工作中瓦斯现场解析时间确定直接关系到煤层瓦斯气体含量的值,进而影响煤矿开采巷道和安全防护措施设计,本文就瓦斯现场解析时间的确定进行煤层瓦斯气体含量计算,得出与传统瓦斯现场解析时间的确定对比,本文建议的瓦斯现场解析时间的确定瓦斯气体含量提高了163%,煤层由高级瓦斯升高到超级瓦斯,为煤矿开采提供可行的资料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从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均匀性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阐述二级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的相关技术要求。一、定值方法以氮中甲烷二级气体标准物质研制为例,采用日本岛津生产的GC-2010气相色谱仪作为定值测量仪器,测量一级气体标准物质色谱峰面积和待定值气体标准物质的色谱峰面积,按下列公式定值:y2=y1A2A1式中:y1——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摩尔分数(已知);y2——待测气体标准物质的摩尔分数;A1——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见光学层析重建算法在少投影情况下重建多峰非对称待测场效果差的缺点,本文根据最大熵原理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两个正交方向的光学层析重建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两个正交方向的投影数据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重建效果.与此同时,由于该算法只需要两个正交方向的投影数据就可较好地完成重建,可使实验系统得到简化,故在重建多峰非对称待测场时表现出了相当的优越性.分别将单峰随机余弦函数、双峰随机余弦函数及三峰随机余弦函数作为待测场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考虑了该算法对噪声的抑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施加高斯噪声的情况下,单峰随机余弦待测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2.8%,双峰随机余弦待测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3.3%,三峰随机余弦待测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8.6%.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全球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城市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通过碳排放交易来实现企业减排,就必须对企业烟囱排放二氧化碳进行精确的计量,而企业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20%以下,需要建立高准确度的现场测量方法。通过多次反射吸收光谱技术精确获得二氧化碳在6361.25 cm^-1的(30012)←(00001)R18e跃迁谱线信息,进一步结合理想气体方程来精确获得15%,10%,5%和1%二氧化碳/氮气(氮气为平衡气体)混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待测气体的浓度,测量结果与基于天平的称重法相当,扩展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65%(k=2)。  相似文献   

7.
以Fluent的CFD仿真为手段,通过考查放样气体在某收集室内强迫对流的分布规律,来优化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法的待测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收集室在自带风机的作用下230 s内即达到了氦气的空间浓度分布小于3%的要求;建议该收集室的待测时间调整为5 min。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法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作为一种通用型检测器,对几乎所有气体组分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中心切割技术通过对气体的切割,可有效分离低含量待测组分,防止底气干扰。二者的结合可较好的用于对高纯气体中痕量杂质测定。以He、N2、Ar三种高纯气体分析为例,阐述了中心切割技术及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瓦斯的富集主要是煤储层生烃与储层、围岩封闭储存瓦斯气体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孔气因素着手,对关系到生烃、储存、封闭等相关因素分析来解释煤层中瓦斯气体的高含量原因。为煤层安全开采过程中对于高瓦斯带的预防做出指导。瓦斯气体。  相似文献   

10.
以Fluent的CFD仿真为手段,通过考查放样气体在某收集室内强迫对流的分布规律,来优化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法的待测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收集室在自带风机的作用下230 s内即达到了氦气的空间浓度分布小于3%的要求;建议该收集室的待测时间调整为5 min。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法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袁力  王志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2002,22(4):55-59,70
膜基气体吸收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杂化膜过程,与传统的气流接触吸收相比有诸多优点,通过介绍膜基气体吸收技术的分离机理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特点,展示了膜基气体吸收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煤气管道环境下远程信息交换系统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远程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逻辑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路由机制的信息交换规则,制订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和系统集成方案,最终实现了一种适合拖缆式煤气管道探测机器人作业特点和要求的远程信息交换系统.该系统采用分级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模式,使用了特殊设计的光电混合电缆,信息数据传输时可兼顾能量的供给,通过实际煤气管道现场实验表明,该系统通信速率高,工作稳定,能有效地实现煤气管道机器人远程信息交换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 software and hardware diagnostic unit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perform remote laser probing of cross-country gas pipelines from on board an aircraft are considered. Results are provided for flying tests of the unit for a simulated gas leakage processed using special software.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2. pp. 41–44, February, 2009.  相似文献   

14.
孔隙率对中空纤维膜气体吸收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种不同孔隙率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了从CO2/空气混合气中用NaOH吸收CO2时传质系数的差异,分析了表面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膜孔隙率对膜吸收器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sis is made of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and coordinates of atmospheric gas clouds radar systems which can measure the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wer at a resonant absorption frequency. A possibl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systems is indicated. This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the state of the atmosphere can describe the propagation dynamics of contamination in real time,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ensuring safety in regions liable to chemical contamination. After suitable develop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may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mote monitoring by radar techniques and in principle, may also be used to study various types of nonreflecting objects possessing the property of resonant absorption. Pis’ma Zh. Tekh. Fiz. 23, 1–5 (December 26, 1997)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示踪气体与被测气体实现均匀混合的条件,以CO作为示踪气体,以空气作为被测气体,在直径为0.300 m的90°弯曲管道内对示踪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混合气体流速大于3.2 m/s时,在弯管下游的12D(D为管道内径)和15D处,示踪气体的径向和轴向平均体积分数误差小于4%,示踪气体的实测平均体积分数与理论值趋于一致,可认为示踪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达到了均匀.因此,工业气体的管道输送过程中采用示踪法校准气体流量计时,可在满足上述条件的位置处作为取样点.  相似文献   

17.
以海水作为吸收剂,采用自行研制的中空纤维管式膜接触器作为吸收单元,进行膜吸收法海水烟气脱硫过程模拟试验研究.考察膜接触器结构、膜填充密度、膜吸收单元工艺方式、模拟烟气SO2浓度、温度、气液流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烟气温度、海水流量、膜接触器内气液分布均匀程度、气液相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膜吸收级数,均有利于提高脱硫率;烟气流量及SO2浓度的增大不利于SO2的脱除;烟气流经管程的气液流程方式利于提高脱硫率,但是气阻大,进气压力高,工程化应用难以实现.提高膜材料传质特性和优化设计膜接触器结构是提高膜吸收法烟气脱硫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气液接触膜,n-甲酰吗啉(n-Formyl morpholine,NFM)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气体吸收技术分离混合气中苯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传质阻力模型,对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高气液相流量及浓度、吸收剂浓度,降低吸收液负载有利于提高传质通量.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在实验条件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最大误差为20.2%,平均误差为9.2%.  相似文献   

19.
杨乃恒  巴德纯  王晓冬  刘坤 《真空》2011,48(4):1-16
本文详细叙述了抽除可凝性气体时所利用的两种抽气设备,即气镇泵与冷凝器.首先介绍了可凝性气体的形成、饱和状态、汽化与凝结.讨论了油封机械泵抽除可凝性气体对泵性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止的措施,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即去除泵中的凝结液的加热法和泵油的再生法及防止可凝性气体在泵中凝结的气镇法和双泵串联法.其次还介绍了气镇泵的结...  相似文献   

20.
潘海霞  朱朝忠  高晶岩 《福建分析测试》2004,13(1):1918-1919,1926
本文介绍两种分析炼厂气的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由几个步骤组成的方法;另一种用HP6890系列气相色谱仪分析,这种方法能一次完成分析,快速而准确。此文还讨论了在分析过程中应用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