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 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3-2018-11间本院收治的4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研究组(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及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肾部分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均有确切疗效,但后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顺性分析和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34例(A组)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33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术后随访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中1例因最初对解剖结构难于辨认,无法分离肾前筋膜至肾门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损伤精索静脉出血难以控制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肾周脂肪过多,无法将肾脏掀起显露肾蒂而行开放手术,31例手术成功。B组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2个月因大面积脑出血死亡,余均无瘤生存。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T_1N_0M_0和T_1N_0M_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8-12间在中牟县人民医院接受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90例肾癌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后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肾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我院治疗的T2a期肾癌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及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伊犁州友谊医院泌尿外科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8例T2a期肾癌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56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者5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3、6个月血肌酐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术后第12个月及36个月血肌酐显著低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3年,其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为7.14%,根治术组复发率为9.6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相比较,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T2a期肾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同时能够充分地保护肾功能,在情况允许时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手术(A组)及42例开放肾癌根治性手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手术时间长,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n=36)行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根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比例、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标准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进行对照研究,评估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2年8月,行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3例,随机选择同一时期行标准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3例,将两组资料的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切口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20±1.45)d和(3.80±1.80)d,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60±1.50)d和(7.30±1.82)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第1、2、3天的切口引流量、手术部位、肿瘤位置、肿瘤大小、TNM分期、Fuhrman分级、术中术后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结论:与标准后腹腔镜比较,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判断腹膜后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于平均直径7cm肾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2002年1月~2006年7月行腹膜后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6例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腹膜后镜组肿瘤直径为4~9(7.4±1.5)cm,开放组为4~10(7.6±1.2)cm(P>0.01)。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细胞癌。结果:腹膜后镜治疗组与开放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0~220(172±35)min,60~190(165±40)min(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分别为40~300(210±30)ml,50~450(410±100)ml(P<0.01);术后进普食天数两组分别为3~8(3.9±1.0)天,5~11(7.4±2.0)天(P<0.01);术后平均住院日两组分别为5~8(7.0±1.3)天,7~13(8.5±1.8)天(P<0.01)。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7(9~5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手术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膜后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随访中发现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短期的生存率没有影响。对于直径4~10cm肾肿瘤,腹膜后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可以取代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疗效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限性肾癌患者70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组)30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开放手术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相比:手术时间为90~360(110士11.3)min与l00~t50(100±1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后腹腔镜组费时较长;术中出血50~1600(108.6±28.3)ml与70~1100(162.8±40.1)ml(P〈0.05);术后需用镇痛剂8例与32例(尸〈0.05)、术后进食时间1~2(1.3±0.5)天与3~5(3.1±1.1)天(P〈O.05)、术后住院3~7(4.5士1.3)天与7~13(8.8±1.7)天(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40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成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的临床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8例,LPN手术组)和同期施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46例,OPN手术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患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清肌酐升高幅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选用x2检验、两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LPN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PN手术组(P〈0.05),但前者的患肾热缺血时间明显长于后者(P〈0.05)。LPN手术组和OPN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血清肌酐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送检标本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8个月均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肯定,与传统的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肾肿瘤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老年肾脏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肾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21例(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32例(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B组在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优于A组,(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老年肾脏肿瘤患者仍然适合,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手术后老年患者心肺肝功能的变化,探讨2种术式的创伤程度。方法:原发性肾癌老年患者43例,尤其他肿瘤和心肺肝疾病病史,肾肿瘤分期T1N0M0。开放手术组21例.腹腔镜手术组22例。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3±2.4)、(4.7±1.5)cm(P=0.37)。记录手术前后肝功能、心肌酶谱和血气指标等的变化,比较予术对2组患者心肺肝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与开放组术后同期比较,腹腔镜组心肌酶谱LDH和肝酶ALT、AST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心肝功能影响低于开放手术.且持续时间短,提示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创伤程度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64例(A组)及开放性肾盂成形术48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肾积水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选用x^2检验、两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肾积水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疗效肯定,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近期疗效相当,是目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行RLPN,24例行OPN。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RLP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缺血时间均明显较OPN组长,而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OPN组,且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疗效确切,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微创优势明显,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总结比较。方法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组)28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对照组)30例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手术时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较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65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5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疗效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及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疗肾盂癌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联合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袖套状切除(电切组)及15例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切口组)进行肾盂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局部复发及转移等数据进行统计,对两种术式的操作步骤进行比较、总结并以同期开展的16例开放性肾盂癌根治性手术(开放组)做对照。结果电切组及切口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开放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与切口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局部复发及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组1例,开放组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39个月,电切组1例局部复发,1例发生膀胱癌;切口组1例发生膀胱癌,1例肺转移。开放组1例局部复发,1例发生膀胱癌,1例肺转移。结论电切组较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没有增加出血量及术后复发、转移、肿瘤种植风险,但无下腹部切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手术,14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3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症状改善时间、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SIRS症状改善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腔脓肿与胸腔积液例数、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例数、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