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2月我科对68例术前诊断为肺结节行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44例肺结节先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标本送快速病理,若快速病理提示为微浸润腺癌,行相应解剖性肺段切除,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24例肺结节因位置较深,直接行相应肺段解剖性肺段切除,标本送快速病理,若快速病理为微浸润腺癌,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37例行非解剖性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68.9±8.8)min,术中出血量(61.9±12.4)ml;31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3.3±11.3)min,术中出血量(67.1±16.0)ml。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3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4.7%。68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胸部CT均未见肺结节、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结论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治疗肺部小结节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解剖性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胸清扫淋巴结(10±1.3)个,右胸清扫淋巴结为(12.5±1.2)个。手术时间(180±20)min,术中出血量(180±50)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5±1.5)d,术后住院时间(9.5±2.5)d。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好,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对手术细节进行充分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叶扭转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叶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2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取样术。结果 3例术后均发生右肺中叶扭转。术后胸片提示肺不张1例,肺不张伴实变2例。支气管镜均见右肺中叶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确诊肺扭转距初次手术的时间为1~6天,平均(3.67±2.52)天,再次手术行扭转肺叶切除2例,术中行扭转肺复位1例。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5~14天,平均(8.67±4.73)天,无并发症。结论肺裂发育完全和手术所致余肺活动度增大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肺叶扭转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高度怀疑肺扭转者,应及早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在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切除病肺仍是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中心连续500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500例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62.3岁.肿瘤最大径2.65 cm.初治病例496例,肿瘤放化疗后手术4例.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9例、下叶73例,右肺上叶163例、中叶47例、下叶89例(其中1例左肺下叶和右肺中叶同时性双原发癌).手术方式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包括至少3组纵隔区域淋巴结),其中单纯肺叶切除480例,复合肺叶切除(肺叶+肺叶或肺叶+肺段切除)1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3例,全肺切除2例,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1例,同期双侧肺叶切除1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手术平均198.1 min,术中出血平均214.6 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残端渗血5例,4例经再次胸腔镜手术止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术中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5.7组,16.9个.中转开胸45例,中转开胸率9.0%.术后带胸管7.8天,术后平均住院10.2天.轻微并发症87例,主要包括持续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32例,漏气超过7天28例,肺部感染或肺不张9例,乳糜胸6例,其他并发症12例.术后病理示腺癌363例,鳞癌85例,腺鳞癌12例,肺泡细胞癌28例,大细胞癌6例,其他6例.术后病理分期示Ⅰ a期161例,Ⅰb期176例,Ⅱa期46例,Ⅱb期14例,Ⅲa期85例,Ⅲb期3例,Ⅳ期15例.全组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90.2%,1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3%;3年分别为76.4%和81.3%.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彻底性与开胸术相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6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发症、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30天死亡,无中转传统三孔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5~225(138.1±32.2)min,失血量10~500(中位数50)ml,清扫淋巴结3~35(18.5±6.5)枚,并发症发生率16.7%(11/66),胸管留置时间1~11(中位数2)d,术后住院时间3~12(5.7±1.7)d。术后第1、3、7、30天VAS分别为2.9±0.9、2.7±0.9、1.2±0.6、0.3±0.5。结论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初步总结其手术方法。 方法2015年10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胸部肿瘤切除术7例(男性4例,女性3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3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双侧肺楔形切除2例),均采用单关节器械单孔胸腔镜完成手术。 结果7例均无中转开胸及改多孔胸腔镜手术,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98~142 min(平均126 min),纵隔肿瘤切除48~74 min(平均62 min),双侧肺楔形切除术42 min;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120 ml)。术后病理:肺腺癌3例,纵隔畸胎瘤及胸腺瘤各1例,双肺结核瘤1,肺鳞状细胞癌合并肺软骨瘤错构瘤1例。 结论利用单关节器械开展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适合在缺乏双关节胸腔镜器械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复杂袖式肺切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单孔胸腔镜袖式肺切除术(不包括楔形成形术和单纯血管成形术)167例,其中主要是上叶和下叶袖式肺切除术共141例;分析比较少见且难度更大的单孔胸腔镜袖式肺切除术26例,统称为"复杂袖式肺切除术"。纳入标准:超出一叶的袖式肺切除(两叶袖式肺切除或肺叶+肺段袖式肺切除),累及隆突的袖式肺切除,肺段的袖式肺切除,右中叶袖式肺切除。排除标准:胸腔镜辅助和开胸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单孔胸腔镜下常规肺叶(上叶和下叶)袖式肺切除术。纳入患者:右肺上中叶或中下叶袖式肺切除7例,左下叶+舌段袖式肺切除6例,累及隆突的袖式肺切除6例(其中袖式右肺上叶+隆突切除重建2例、袖式全肺切除1例、右主支气管节段切除+双隆突重建1例、袖式左肺上叶切除+隆突重建1例、袖式右肺中下叶切除+隆突成形1例),肺段的袖式切除4例(固有段切除2例、舌段切除2例),右中叶袖式肺切除3例。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分别是肺鳞状细胞癌15例、错构瘤4例、肺腺癌3例、腺样囊性癌1例、类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术中出血量50~1 000 ml,平均出血量(169±205.94)ml;平均手术时间(190.3±72.6)min,四分位间距150~232.5 min;术中清扫淋巴结站(5.86±0.99)站,均包含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数目6~29枚,平均(14.04±5.41)枚;手术日引流量(265.41±173.98)ml,总住院时间(10.38±4.87)d,术后住院时间(4.96±1.90)d。恶性肿瘤中16例(16/19)接受术后化疗。长期随访:术后1例失访;2例术后余肺肿瘤复发、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进行放(化)疗后出现支气管食管瘘、1例术后乳糜胸。术后随访时间(15.6±10.7)个月。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至今,1例术后1年广泛转移死亡,其他患者均存活。 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复杂袖式肺切除是胸部微创技术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进步,选择合适病例且熟练掌握胸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可以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扶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以及扶镜技巧。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我们完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9例。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右肺上叶切除84例,右肺中叶切除32例,右肺下叶切除65例,左肺上叶切除73例,左肺下叶切除66例,联合肺叶或全肺切除9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因淋巴结干扰、出血或肿瘤体积大等原因而中转开胸27例。手术时间(194.5±60.1)min(75~490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0 ml(20~180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7.4±3.4)d(1~22 d),术后住院时间(10.2±4.5)d(1~36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需要熟知手术步骤,了解术者操作习惯,实时调节镜头焦距和角度,以配合术者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肺动脉切除成形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探索性适应证。方法 2016年4~6月对11例中央型肺癌行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肺动脉切除成形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行右肺上叶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术,7例行右肺上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成形术,1例行左肺上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成形及左肺动脉干侧壁成形肺叶切除。均采用三孔法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采用连续缝合法,经主操作孔吻合成形,肺动脉成形采用近远端阻断后,经主操作孔侧壁成形后加固。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其中10例支气管切除成形重建,1例同时行肺动脉干成形,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右肺上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成形手术时间(切皮至缝皮,下同)210~300 min(中位时间240min),右肺上叶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手术时间210~300 min(中位时间270 min),左肺上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成形+肺动脉干侧壁切除成形手术时间260 min。支气管楔形切除吻合时间11~30 min,中位时间15 min;支气管袖式切除吻合时间25~74min,中位时间30 min;肺动脉侧壁成形15 min。术后无吻合口漏、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咯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5.1 d(4~7 d)。术后病理:鳞癌9例,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11例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全胸腔镜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可行,其探索性适应证为叶、段支气管开口且无明显肺门淋巴结钙化的中央型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胸腔镜下传统的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整理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 h总引流量前者低于后者,P<0.05。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比较:术前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FVC、FEV1%均低于术前,组间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同一术者同期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79例,单孔组86例,两孔组93例。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站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两孔组[术后3天(24.9±10.7)分vs.(32.9±17.6)分,t=-3.696,P=0.000;术后1个月(12.0±8.5)分vs.(17.3±12.3)分,t=-3.395,P=0.001]。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很好地保护胸壁肌肉、肋间神经及血管,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蓝色钉仓处理支气管,同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115~26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30 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3~11 d,平均7.5 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6例,鳞癌2例,转移癌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球1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12例随访1~24个月,平均9个月,10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对118例术前疑诊或诊断为Ⅰ~Ⅱ期的周围型肺癌(T_1N_0M_0~T_3N_0M_0)或良性病变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后,于腋前线第5肋间作长约4cm的切口为操作孔,未用器械撑开肋骨,同一切口置入胸腔镜,行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结果 118例患者均经肋间入路成功完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或小切口辅助切除,无手术死亡。其中23例左肺上叶切除,11例左肺下叶切除,49例右肺上叶切除,12例右肺中叶切除,23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224.8±6.3)min,术中出血量(93.2±5.8)ml,无术中输血。术后并发肺炎9例,漏气1例,肺气肿1例,乳糜胸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而好转。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8月~2002年12月,对122例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中肺癌切除98例,按1997年UICC标准,Ⅰ期53例,Ⅱ期36例,Ⅲa期9例;支气管扩张10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3例,多发巨大肺大疱3例。行单肺叶切除105例,右肺双叶切除12例,左全肺切除5例,右全肺切除2例。结果 除2例胸膜广泛粘连和1例肺裂发育不全中转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6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天,平均胸腔引流时间2.2天,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64个月,肺良性病变术后康复良好。Ⅰ期,Ⅱ期和Ⅲa期肺癌术后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91.9%、48.0%和33.3%。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使用传统器械与内镜器械互相配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肺癌切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也是可行的,同样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VATS)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4间新乡市中心医院胸瘤二科行单孔VATS治疗的182例高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分为肺叶切除术组(100例)和肺段切除术组(8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站数和清扫总个数、病理TNM分期,以及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引流时间和引流量、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术组的房颤和DVT发生率均显著少于肺段切除术组,肿瘤最大直径和鳞癌比例均显著多于肺段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NSCLC近期效果相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5例。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位于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 6例中转开胸,其中3例因胸膜致密粘连,2例因肺动脉分支出血,1例因淋巴结粘连致密;其余5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包括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5例,左肺下叶9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3例。手术时间(174.6±54.3)min;术中出血量(372.7±114.4)ml;术后引流液总量(843.5±568.7)ml;术后带管时间(7.4±3.7)d;术后住院时间(9.2±3.6)d。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7例:漏气3例,引流液较多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失访7例,其余58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2.3月,94.8%(55/58)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传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26例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其中解剖性肺段切除术209例,肺叶切除术117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等因素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肺段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各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对66例T1N0M0~T3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取腋前线和腋中线间第3或4肋间做3~5 cm单一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63例顺利完成单一切口VATS,3例因止血困难而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8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25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5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13. 2±23. 5) min,术中出血(145. 3±22. 8) ml,清扫淋巴结(11. 5±2. 2)枚,术后胸腔引流量(515. 8±45. 2) ml,术后(3. 3±0. 5) d拔管,术后住院时间(10. 6±1. 2) d,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2. 3±0. 6)分。术后并发肺炎6例,漏气2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病理:鳞癌23例,腺癌38例,腺鳞癌5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期28例,Ⅰb期20例,Ⅱa期10例,Ⅱb期8例。6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