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3.
任秀玲 《中医药学刊》2005,23(3):451-451,457
阴阳学说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的认识方式。使治则治法理论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揭示治疗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充满辩证思维。阴阳的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整体)思想内在差异;阴阳的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内在联系;阴阳的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相反相成是指相反的事物有统一性,即矛盾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统一性。临床配伍用药时,也多遵循这一原则,以两种功能或性味不同的药物配伍在一起,从而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中医卫气与自噬的关系。方法系统查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医古籍,包括理论分析及实验药物、实验动物、临床观察等各种研究,收集卫气、自噬、免疫相互联系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从理论、实验、临床等方面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卫气、自噬、免疫在组成、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相关功能过亢后导致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卫气与自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中医提高卫气功能来调节自噬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辨证四环节体系是若干事物互相联系、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辨证论治的体系,就是反映辨证论治步骤、方法、层次等各方面是如何相互联系、制约而成为一个临床思维的整体过程。我们前面已把诊疗疾病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诊察”,是为  相似文献   

7.
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由于邪正盛衰的变化,一方面影响着疾病证候的虚实变化,一方面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东方传统哲学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中医学一贯认为,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虽各有其不同的功能,但各自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其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和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方面,脏腑与形体组织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脏腑功能失常和体表、组织、器官的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各脏腑的疾病也因经络的联系而相互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中医的这种整体观念表现在研究方法上不去破坏对象的整体性,充分运用形象比类、司外揣内的手段,充满了哲理、推理和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9.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医学研究的是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而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在这些转化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规律。医学心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教育、医学临床,在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心身健康,预防躯体的和心理的疾病等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此外,医学心理学还与众多的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何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各方面是广大的医生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尹新中 《吉林中医药》2009,29(2):102-103
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的相互联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不仅在脏腑、经络等方面相互联系,且在胚胎发育、免疫学、解剖学上也相互关联.肺与大肠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这已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做法,其形式多种多样。辨病与辨证是两种医学理论对疾病的不同认识,因此在结合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者基本一致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其结合中的取舍又各有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病证结合探求病与证的规律性联系“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应答性反应,表现为病因和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机体功能、代谢、结构的失常。“病”是“证”产生的基础,“证”是病程中各阶段病理、生理变化所反映的证候。中医辨证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透过证的现象分析机体内的病理过程和脏腑间相互联系,分析气候、环境、体质和精神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综合判断病因、病位、病机。因此,机能、代谢与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的逻辑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用现代逻辑原理研究中医理论,发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为逻辑开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思想揭示同一思想的内在差异;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的相互联系;消长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态平衡产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为整体;起到了辩证逻辑统一思维律样的指导和认识作用,建构的是一个中医辩证逻辑体系。由对立统一思维律指导的中医理论体系是自学的辩证思维体系,否定了中医理论是自发的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以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作为六经辨证的主要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辨证论治方法。本文仅就“太阳与少阴为表里”,从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试作初步探讨。一。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相互为用足太阳膀胱与足少阴肾、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为表里,其经络相互络属,脏腑相互联系,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5.
自《内经》始,中医就认为邪正盛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推动疾病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邪气与正气是如何在相互较量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邪气、正气与邪正盛衰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有产生于自然界者,如六淫和疫疠之气;有产生于人体内部者,如痰饮、瘀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现代辩证逻辑原理研究中医理论,发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为逻辑开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思想揭示生命运动中同一思想的内在差异;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的相互联系;消长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为整体,起到了辩证逻辑对立统一思维律样的指导和认识作用,建构的是一个中医辩证逻辑体系。由对立统一思维律指导的中医理论体系是自觉的辩证思维体系,否定了中医理论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68-1568
从察病者之“神”,正医者之“神”,治病者之“神”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察神、正神、治神是神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具体运用的三个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提示只有在察神、正神、治神三个方面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针刺防治疾病的目的和最佳疗效。为此,进一步探讨神的理论及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对于针灸医学的发展,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将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世红 《光明中医》2012,27(3):556-557
中医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联系.五脏之间,不仅在生理方面相互为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哮喘病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病位主要在肺,临床上结合肾、肝等其他脏腑进行辨证论治,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轉归,与邪正的消长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又是相互制約、相互促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它們之間,共同反映出了疾病的特性,又各自标志着疾病的向愈、轉归和发展趋向。为了便于探討其实质,本文拟从邪正的基本概念、邪正的消长轉化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去調整邪正的均衡等方面,作一簡单探討,希予指正。  相似文献   

20.
郭合新 《四川中医》2009,27(1):121-122
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就是理、法、方、药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在选方之后,组织药物时从选药、配伍及剂量大小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用药技巧,在这些技巧里面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之间的生理联系,矛盾病理的处理及长幼、体质等诸多方面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