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剃光头发微》一文,由剃光头的事件生发联想,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所用材料十分丰富。那么怎样将这些丰富的材料巧妙地串联起来呢人教版教参对此作了分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开掘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为最后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如果由剃光头直接说到掌权,作品的内容不免单薄,结构是直线式的,整篇杂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固然是没错,但是言之不详。实际上只要把握这些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要理清本文的思路,首先必须把握题眼"发微",课本和教参对"发微"一词未作注解,笔者认为"微"就是隐秘、精微的意  相似文献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阅读的“布局谋篇”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首尾段及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对整篇文章行文思路的梳理、文章线索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等,并能加以归纳整理,这应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行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时先要简略浏览全文,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确定重点阅读的部分。然后详细地分段阅读.阅读时要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时,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大意。对阐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些段落.要进行梳理归纳、逻辑推断,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5.
分析文章的方法很多,解答问题的思路也有很多,但就高考而言,若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能较好地突破大阅读这一瓶颈,取得满意成绩。那么,何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主旨的路径、脉络。  相似文献   

6.
2014年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阅读题题干中多次出现的“分析”的要求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考试说明上明确指出,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在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李仰臣 《教学随笔》2014,(Z2):11-14
<正>【专题导语】记叙文阅读的"布局谋篇"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首尾段及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对整篇文章行文思路的梳理、文章线索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等,并能加以归纳整理,这应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知识导读】下面,拟就这个考点涉及的范围,略说一下:1.首尾谋划一般来说,开头段起到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举例说明,分析了英语文章中常见段落类型的行文结构、词语特点及其阅读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此种分析,有效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小和 《新高考》2010,(1):19-20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近几年高考大阅读的考查重点,其中现代文大阅读对"结构"的考查尤其情有独钟,2009年就有天津卷、江苏卷、北京卷、湖北卷、湖南卷、辽宁卷在设问中直接用了"结构"一词。还有许多省市高考题虽然没有直接涉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是高考语文学科必考的重要内容,从全国卷看,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占一个大题,四个小题,赋分达到22分,约占全卷150分的14.7%。因此,对现代文学阅读的复习备考历来受高三师生的重视。根据考纲要求,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的主要考点是:对文章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市)的试卷看,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选材趋势是:几乎是散文的一统天下,而且以当代为主,名家作品居多,新作和外国作品偶有出现。这些考点和选材只是总体要求和总体趋向,而就某一篇文章而言,测试什么,如何设题,却大有讲究,尤其讲究命题切入的角度,因为这是命题者审美旨趣和命题技巧的体现。统览近年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其命题思路和切入角度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所谓文脉,即行文脉络,是行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思路或线索,是文章的生命线。为了纵横自如地体现文章主旨,写作中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合理选择、缜密安排、巧妙体现,才能使文脉清晰,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2.
詹长青 《初中生》2008,(6):22-27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每篇散文都有内在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把握住文章的内在结构与线索,作者渐进的思路,明确作者思路上的联系点,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提炼、整合概括、分析综合,无疑是解读散文的一条便捷之径。运用这个方法训练提高高中生的散文阅读水平,确有实效。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技巧。”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它需要双方都敞开自己,倾注进全部的生命意识,以最终达到交融与同构。  相似文献   

15.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给我们的启示,往往被认为只是针对阅读而已;实际上,这些文本,甚至包括针对它们的设题,对我们同学们的写作,也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这些被选用为阅读材料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大家手笔,它们在写作技巧上可以给同学以直接的启示,实在是不可忽视的。高考语文阅读,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息,下面我们就近几年的高考阅读中涉及行文思路的题进行一下分析和体会。感受一下散文的结构美,为我们以后的写作做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段大意及其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一个小考点。分析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刘惠 《新高考》2008,(1):10-10
理形,就是理出文章的思路,包括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抽神,就是提取或概括文章的关键句。现代文大阅读中的结构类的问题,有整体结构的考查,也有局部结构的考查。回答结构类的问题,先要理形抽神,看文章写了哪几个层面的内容,然后考虑各层次间的关系,分析其结构关系;看关键的句子是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还是总结上文。另外,还要熟悉行文结构的专业术语,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散文阅读题的设题类型给出答题思路,希望能帮同学们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行文思路类 1.行文思路(或结构)考生解答这类试题,可以先把握段落大意,再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作答。  相似文献   

19.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给我们的启示,往往被认为只是针对阅读而已;实际上,这些文本,甚至包括针对它们的设题,对我们同学们的写作,也都足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这些被选用为阅读材料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大家手笔,它们在写作技巧上可以给同学以直接的启示,实在是不可忽视的.高考语文阅读,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息,下面我们就近几年的高考阅读中涉及行文思路的题进行一下分析和体会,感受一下散文的结构美,为我们以后的写作做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思路是文章布局谋篇的内在脉络,那么结构则是思路行之于文的外化表现形式,成为支撑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在人们构思时,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剖析问题的途径各异,因而行文的结构也就不同。如何构筑文章的骨架,从已学过的文章中,我们也许能悟出一些窍门。人教版初中第五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议论文,其中某些课文的论证结构相当典范,充分凸现了文章要阐明的观点。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的具体形式。《谈骨气》是一种典型的群星捧月式结构。作者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其下文,文章“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