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皮肤外用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剂、贴膏剂等,为临床上的常用剂型之一,可避免首过效应,使用方便.流变学可描述产品的流动特性和力学性能,反映制剂的内部结构,已成为皮肤外用制剂的重要研究内容.流变学研究通常分为稳态流变学和动态流变学两种,用于研究样品的液体行为和固体行为.本文从两种流变学方法出发,综述了皮肤外用制...  相似文献   

2.
中药凝胶制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论述了中药凝胶剂的基质、制备工艺、渗透促进的应用、释药性能、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凝胶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章论述了中药凝胶剂的基质、制备工艺、渗透促进剂的应用、释药性能、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药凝胶贴膏作为临床经皮给药途径的主要药物剂型,相比其他外用剂型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中药凝胶贴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基质选择及配比、透皮促进剂、工艺研究和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阶段其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未来,国内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应在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和经络理念贯穿始终,并合理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从而研发出更加符合患者需求和高质量的中药凝胶贴膏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刘立章 《求医问药》2014,(15):29-30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它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此类药物对患者皮肤或黏膜的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对中药凝胶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明确了中药凝胶剂的概念、应用特点及优点,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骨平巴布膏是由延胡索、白芷、威灵仙等中药制成的外用贴膏剂。该方系经验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各种症状疗效显著。原制剂为按传统工艺制成的黑膏药,因黑膏药中含有大量的铅,以及传统的油炸药材提取工艺提取效率差,不能保证制剂的疗效,将其改成巴布膏剂型。为此,以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和白芷的有效成分欧前胡素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其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葎椒凝胶贴膏剂,并建立葎椒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葎草提取物和胡椒粉为主药,卡波姆和聚丙烯酸钠为凝胶骨架成分制备凝胶贴膏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制剂中胡椒进行定性鉴别;以胡椒中的胡椒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制剂中胡椒碱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葎椒凝胶贴膏剂膏质细腻,具有较好的成型性、黏附性和保湿性。TLC定性鉴别中检出胡椒,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定量鉴别中胡椒碱在0.054~0.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79%,RSD为1.19%(n=6)。结论:葎椒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建立的质量标准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葎椒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凝胶贴膏辅料用量对凝胶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及制剂成型质量的影响,探索影响凝胶贴膏成型质量的关键流变学参数.方法:以腰突膏处方为模型药物,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不同用量的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卡波姆、酒石酸,制备凝胶膏体.一部分膏体采用流变仪进行膏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蠕变柔量恢复率[J...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作用优势, 但近年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笔者在回顾中药外用制剂发展历程、概述中药传统和现代外用制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药外用制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并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外用制剂与口服、注射制剂有“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 中药外用制剂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关键物质基础不明、外用吸收效率低和慢性创面难以愈合三大关键问题, 有望通过仿生膜分离技术、中药挥发油促渗剂开发和创面微生态调节加以解决。未来的中药外用制剂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创新材料研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制剂研究和微生态研究方面,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法规的鼓励和临床需求的上升,中药临方制剂的发展逐步进入了快车道.与成方制剂相比,中药临方制剂更能体现个性化治疗理念;与传统汤剂相比,临方制剂在解决不良口感所致临床依从性差等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若综合应用矫味/掩味策略,临方制剂将更能从口感的角度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建立中药特征气、味感官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1.
中药品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中药外用制剂从源头生产至制剂开发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核心是将高品质的中药质量完整地传递到临床.然而,中药外用制剂是一个成分复杂多元的集合体,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须关注制剂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药材良种选育、合理采收与加工、规范炮制、成型工艺优化、药物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所有含木香中成药处方的证治及配伍规律,为木香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对含有木香中成药处方中的药物分布、性味归经、主治证候及疾病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证治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含木香中成药处方451首,主治证候106种,主治疾病128种,核心药对7对。其中,高频主治证候为食积证、气滞血瘀证,其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附四物汤;高频主治疾病为积滞和腹痛,其对应的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砂六君子汤。结论 《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木香的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运用最为广泛,于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其治疗食积证和积滞病均以木香顺气散为基本方;治疗气滞血瘀证和腹痛病,分别以香附四物汤和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木香在抗炎、抗菌及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单方加减、中药制剂、外治法、其他疗法等6个方面阐述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的近况,提出了应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分活度(简称aw)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快速评价微生物风险和产品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aw的原理深入分析aw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综述目前药学研究中aw的应用现状,并借鉴食品、化妆品行业中aw的测量方法及应用方案,探讨aw用于中药临方制剂微生物风险控制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中药临方制剂对时限性的特殊要求,常规的细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晚期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4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并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87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4.0个月,1年生存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49.0%,3年生存率为33.0%,5年生存率为16.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确诊时的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史、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证型、中医特色外治法、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干预措施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放射治疗、病理类型、干预措施、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PS、中医辨证分型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①中医药干预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②晚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临床分期早、肺腺癌、PS低、脾肾两虚的患者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③接受放射治疗、使用口服中成药、长期接受中药静脉制剂治疗且长期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NSCLC肺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刘秀丽  滕蔚然 《医学综述》2014,(13):2420-2422
敷贴法是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膏剂或巴布剂,直接敷贴于患处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入体内,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舒经活络、活血祛淤的效果,靶向性好,敷贴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应用方面作用甚广。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病现状、中医外治意义、常见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中医外治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有辨证论治、成方加减、自拟方药、外治及内外合治、针灸等疗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无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标准,临床无法复制和进一步推广;(2)部分临床报道仍属案例举隅,未设置严格的对照组;(3)缺乏对本病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 中药复方屡遭质疑, 难以获得国际认可, 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效开展中药复方基础研究, 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成了中医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 转化医学浪潮的兴起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该文简述了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和开发面临的困境, 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复方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凝练研究思路与方法, 以期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