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高IgM综合征(hyper-IgM syndrome,HIGM)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allo-HSCT的17例HIG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移植后HIGM患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移植后,16例患儿临床诊断败血症;14例患儿在移植后100 d内病毒检测阳性,包括EB病毒11例、巨细胞病毒7例、JC病毒2例等;9例患儿存在侵袭性真菌病。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有6例和3例。中位随访时间约为2年,3例患儿移植后早期死亡。患儿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82.35%、70.59%和76.4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全相合移植患儿的EFS率高于不全相合移植患儿(P=0.019),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患儿的OS率、EFS率和DFS率均显著优于不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患儿(P<0.05),移植后无真菌感染患儿的EFS率与DFS率优于合并真菌感染患儿(P<0.05)。 结论 allo-HSCT能有效治疗HIGM。接受全相合移植并积极防治真菌及机会性感染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置环磷酰胺(PTCY)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W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接受PTCY方案allo-HSCT治疗的WA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移植前临床评分、供者情况、移植后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移植后嵌合度及移植并发症。结果 9例患儿移植时中位年龄为15(4~108)个月,2例为同胞全相合供者,7例为半相合供者,回输移植物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5. 7(11. 3~27. 4)×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9. 5 (4. 4~26. 1)×106/kg。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4 (12~16) d和15 (11~29) d。中位随访时间为20(3~48)个月,所有病例均存活,仅1例患儿发生3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慢性GVHD,所有患儿移植后2周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型嵌合。4例患儿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1例EB病毒血症,1例发生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3例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结论 PTCY方案allo-HSCT可有效治疗WAS,该预处理方案无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且无混合嵌合发生,并有效减少GVHD。  相似文献   

3.
<正>1概况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对患者进行全身放疗、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再将allo-HSCT给受者,使其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1])。allo-HSCT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全球每年有1.9万例患者接受allo-HSCT,且逐年增加~([2])。2接种疫苗的必要性allo-HSCT后患者均存在免疫缺陷,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干细胞来源、有无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记的变化情况,探讨供受者allo-HSCT前不同HBV免疫状态与allo-HSCT后受者HBV免疫标记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30例儿童血液病患儿移植前后HBV免疫标记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HBV-DNA等临床资料,移植后随访中位时间18(6 ~36)个月.结果 (1)allo-HSCT前:HBsAg阴性患儿126例,阳性4例;HBsAb阳性患儿92例;HBsAg阳性供者6例,余均为HBsAg阴性供者.(2)allo-HSCT后:16例移植前HBsAb阴性受者移植后转为HBsAb阳性:66例移植前HBsAb阳性受者接受HBsAb阳性供者移植后,47例仍为HBsAb阳性,18例为HBsAb阴性,1例发生HBV再激活;21例移植前HBsAb阳性受者接受HBsAb阴性供者移植后,13例转为HBsAb阴性.(3)移植前供者HBsAb阳性,输注CD34+细胞>7.24×106/kg、移植前受者HBsAb滴度高低对移植后受者HBsAb转为阴性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05、0.040和0.000.(4)2例移植前合并HBV感染患儿移植后发生HBV再激活,2例移植前无HBV感染患儿接受大三阳供者移植后继发HBV感染.结论 HBsAb阴性患儿接受HBsAb阳性供者allo-HSCT后,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同时,其体内可产生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移植后受者HBsAb随时间逐渐丢失,丢失的比例与移植前受者HBsAb滴度高低、输注CD34+细胞数高低、供者HBsAb阳性与否明显相关.因此,移植前对供受者进行针对HBV的免疫接种及移植后免疫重建后对受者再次免疫接种有利于预防移植后HBV激活及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的疗效、早期并发症、预后影响因素及脐血作为WAS移植供体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6年11月-2018年9月接受allo-HSCT的29例确诊WA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WAS患儿接受allo-HSCT治疗,其中13例接受脐血(UCB)移植,16例接受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其中同胞全相合供体(MSD)移植2例,全相合无关供体(MUD)移植8例,不全相合无关供体(MMUD)4例,亲缘不全相合供体(MMSD)移植2例。经环磷酰胺+白消安+抗人胸腺球蛋白清髓性预处理后,所有患儿均获得完全植入。总体2年无病生存率为93%(27/29)。UCB和PBSC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2d vs.11d(P=0.215)和47d vs.26d(P=0.133)。69%患者发生aGVHD,均为2~3度皮肤GVHD,UCB移植患者与PBSC移植患者相比aGVHD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无差异(P值分别为0.445和0.345)。不全相合较全相合供体移植aGVHD持续时间更长(P=0.001),但两者间aGVHD发生程度及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875)。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主要发生于围移植期,发生率26.1%。结论 allo-HSCT治疗WAS总体预后好,脐血是WAS患儿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病例进行第二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患幼年型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JMML)及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两例患儿接受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分别于移植后的10个月和1个月后原疾病复发,前者给予福达华加环磷酰胺预处理后输注原供者干细胞,降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强度;后者给予含TBI预处理,移植另一非血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结果两例患者第二次移植后均获得稳定植入,JMML患者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完全缓解至+24月;地中海贫血患者已完全脱离输血状态至+23月。结论对于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儿,第二次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根治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重要甚至惟一手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供者移植后PID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可达90%以上。国际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移植后的长期存活率在70%以上,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者移植后的总体存活率在80%以上,慢性肉芽肿病患者接受HLA全相合移植后长期存活率可达90%以上。预处理方案是决定HSCT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巨细胞病毒的复燃严重影响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文章对近年HSCT治疗PID患者在非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巨细胞病毒复燃的防治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及非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那些没有HLA完全相合供者的患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什么是单倍体相合?人体细胞都是二倍体细胞(为双链DNA),只有生殖细胞为单倍体(为单链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例SAA患儿,均接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其中3例患儿行HLA全相合同胞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BMT),1例患儿行HL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同胞供者采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1.d-1,动员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采用环孢素+短疗程小剂量甲氨蝶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前列腺素E预防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美司那及水化碱化预防出血性膀胱炎。通过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检测植入情况。结果 2例BMT患儿及1例PBSCT患儿完全植入;1例BMT患儿嵌合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1中位时间12 d(9~15 d),血小板>20×109L-1中位时间19 d(12~30 d)。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SAA的有效方法,维持造血功能以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仍是目前重点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其他恶性血液病和免疫疾病的有效措施,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由体内供者源免疫活性细胞介导的攻击受者细胞和器官的一种过度的炎症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是移植失败和影响移植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患儿往往发生反复感染,因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够治愈该病的方法.目前认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是最佳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但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非亲缘HLA相合、单倍体相合供者亦成为PID患者可供选择的造血干细胞来源.由于脐带血干细胞库的建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PID的例数也日益增加.现就不同供者及移植物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Wiskott-Aldrich综合征、高IgM综合征以及慢性肉芽肿病的移植治疗的特点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治愈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唯一方法。该研究病例1为4岁男性患儿,行HLA不全相合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例2为儿童期起病的24岁男性患者,合并原发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行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两者均采用减低毒性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并用后置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甲氨蝶呤和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病例1+11?d(移植后为“+”)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均植入,+90?d供者嵌合下降,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于+150?d恢复。病例2移植后+20?d中性粒细胞植入,+87?d血小板植入,+30?d为完全供者嵌合。两患者的相关指标(IgG、IgM、IgA和外周血中CD19+B细胞比例)分别于移植后2个月内、1年余恢复正常。两患者均未发生急性GVHD,病例1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出现局限性慢性皮肤GVHD,经治疗后好转。该研究首次报道采用HLA不全相合无关供者或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环磷酰胺方案,配合改进的预处理方案成功治疗2例XLA患者,为供者的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儿科杂志》2022,(4):323-328
目的探讨重型地中海贫血(TM)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心包积液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allo-HSCT的446例TM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心包积液发生情况, 根据是否发生心包积液分成心包积液组和非心包积液组, 分析TM患儿allo-HSCT术后心包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两组患儿的生存分析。结果 446例患儿中25例发生了心包积液, 发生率为5.6%, 心包积液发生的时间为移植后75.0(66.5, 112.5)d, 25例中有22例(88.0%)心包积液发生在移植半年以内, 有19例(76.0%)发生在移植100 d以内。所有患儿均通过心脏超声确诊心包积液, 其中仅1例发生心包填塞, 行急诊心包穿刺抽液治疗, 其他均为保守治疗。25例患儿经治疗心包积液均消失。TM患儿allo-HSCT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与性别、移植供者类型、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数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均有关(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移植预处理开始前及移植后100天血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移植后1年的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7例allo-HSCT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85例、女62例,接受移植时中位年龄5.5岁(0.7个月~16岁)。其中101例(68.7%)患儿发生AKI,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4.0(-5.0~91.0)d。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肝窦间隙阻塞综合征(SOS)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pRIFLE诊断标准将发生AKI的101例患儿分为风险期组54例、肾损伤期组31例以及肾衰竭期组16例。不同分期之间患儿Cr以及C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期组Cr较高,Ccr较低。allo-HSCT后随访1年,18例患儿死亡,其中AKI患儿死亡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非血缘脐血或单倍体供者来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56例慢性肉芽肿病,2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性疾病,1例高IgM血症和1例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均接受allo-HSCT,其中12例非血缘脐血(非血缘脐血组),48例单倍体供者(单倍体组)。男59例,女1例,中位年龄3.4岁。预处理选用白消安为基础的清髓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以环孢素为基础方案。非血缘脐血组单个核细胞和CD_(34)^(+)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0.67×10^(8)/kg和0.51×10^(6)/kg;单倍体组于01 d和02 d分别回输骨髓和外周干细胞,回输骨髓前4 h输注第三方脐血,回输的单倍体骨髓和外周干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和CD_(34)^(+)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9.97×10^(8)/kg和5.12×10^(6)/kg。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总生存率分析。结果粒系和巨核系植入中位天数分别为+13.0 d和+23.5 d,+30.0 d为供者型完全嵌合,未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Ⅰ-Ⅱ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3.3%和15.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局限型和全身型发生率为6.7%和1.1%。中位随访时间818 d,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总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1.9%。53例无病存活,5年的无失败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分别为83.9%和88.1%。结论非血缘脐血和单倍体来源的allo-HSCT治疗PID的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OCK8基因突变所致的高IgE综合征(HIES)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OCK8基因突变所致的HIE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效果。结果:2例HIES患儿,例1男,移植时年龄7岁;例2女,移植时年龄9岁。例1采用同胞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例2采用非亲缘全相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均采用白消安联合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顺利植入并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例1为移植后12 d,例2为移植后24 d;血小板植入时间例1为移植后13 d,例2为移植后35 d。移植后14 d嵌合检测提示为完全供者细胞嵌合。2例患儿移植期间肺部感染均有加重,经对症治疗好转。例1接受同胞供者移植,发生皮肤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甲泼尼龙治疗后缓解。无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均较移植前显著下降,例1和例2分别随访至移植后18和23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DOCK8基因突变所致的HIES患儿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宜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同胞相合供者是最佳供者选择,非亲缘脐血干细胞移植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惟一方法。对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HSCT,治愈率可达80%~90%。高分辨HLA配型相合的无关供体移植亦取得良好结果。血缘相关HLA 不全相合和单倍型HSCT扩大了移植物来源,移植效果尚不肯定。移植后需密切检测嵌合体变化,优化预处理方案,提高移植相关并发症防治技术,将进一步改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I型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粘多糖病I型是一种进行性多器官受累的遗传代谢性疾病,Hurler综合征是粘多糖病I型的最严重类型,常导致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早期死亡。该研究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该病的初步尝试,探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的疗效。方法:1例男性粘多糖病I型Hurler综合征患者,2岁1个月,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一个HLA-B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BuCy方案马利兰(BU)每日3.7mg/kg,-9~-6d;环磷酰胺(Cy)每日42.8mg/kg,-5~-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每日3.5mg/kg,-7,-5,-3,-1d。输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CD34+细胞(12.8×106/kg),以环孢素A、骁悉、赛呢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氨甲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4d,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1d和+19d。仅出现肝、胃肠Ⅰ级预处理相关毒性,无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衰竭,移植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认知能力持续增加。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I型疗效肯定,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有利于降低预处理相关毒性;移植前后加强免疫抑制治疗,适当增加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数量,有利于促进植入,减少移植物衰竭以及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单倍体供者移植作为替代方案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22年8月30日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的22例儿童进展型MDS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相合移植6例,单倍体移植16例。结果 22例患儿均实现中性粒细胞植入,全相合组和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1(10~12)天和11(9~17)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1(8~16)天和12(7~28)天。两组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P=0.013),Ⅱ~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0%和81%(P=0.001),aGVHD发生时间、Ⅲ~Ⅳ度aGVHD、cGVHD、广泛型c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单倍体组移植后围植入综合征发生率为81%,显著高于全相合组的17%(P=0.011)。全相合组和单倍体组在CMV血症、EBV血症、出血性膀胱炎、肺部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截止日期,全相合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82(8.00~68.00)个月,单倍体组...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allo-HSCT。但提高allo-HSCT后的长期生存仍遭遇到严重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肺是GVHD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肺部GVHD一旦发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