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该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核心指标的分析,评价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总额预付实施后的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住院人次有所下降,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自付费用都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2、0.0000、0.007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无较大变化,P值为0.2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额预付制是宏观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相关指标,了解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2012年上海市14家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指标,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控制较好,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中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所占比例出现不同。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总体效果较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住院费用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总额预付的改革效果,为医保付费方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的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药品次均费用、住院检查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统计方法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实施后住院次均费用下降6.99%,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1.79%,检查次均费用下降15.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总额预付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降低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使公立医院面临着医疗保险费用指标的压力,在政策导向下,医院必须在总额预算内精打细算。本文从医院角度出发,总结一系列医保费用控制策略,分析各方法的利弊,进而提出医保预付体制下医院应坚持以公益性质为核心、转变医院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过程控制,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单病种费用控制,从而形成医保费用控制常态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总额预付,指的是以一定区域范围内参保人数、年均接诊总人次数及次均接诊费用水平为依据,推算出一定区域范围内年度统筹补偿控制总额,然后由经办机构定期预拨,实施总额控制、包干使用及超支分担的支付方式。对于总额预付制来说,其实质为"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近年来,基于总额预付制改革背景下,对职工医保患者住院服务也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本课题重点围绕总额预付制改革对职工医保患者住院服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总额预付制改革的实施价值具备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公立医院运行变化,为制度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制度实施前后门诊和住院数据,对次均费用、药占比、自费比例等进行统计对比,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结果:次均费用有效压缩,就诊人次有所增长,药占比有所降低,自费比例略有提高;综合评价发现,制度实施后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效果得到综合改善。结论:总额预付制度改革达到初步预期,医保管理运行效果改善,自费比例的提升存在客观因素。建议:在推动总额预付工作时要深化工作考核方案,加强针对肿瘤患者的医保政策倾斜,提供有效的补充医疗保险方式,提升我国医疗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南通市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的运行效果。方法: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分析不同结算方式对年人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医保支付及个人自付比,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价运行效果。结果:患者年住院两次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三级医院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高于二级医院,多因素回归结果发现:增幅管理模式2有效地促进医疗机构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医保支付费用,尤其是二级医院;次均个人自付支付比例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结论:医保管理部门应建立总额预付下的价格谈判机制,探索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控制病人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效果。方法利用病案首页关键信息与医保结算费用,对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前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费用结构、城乡或职工医保病人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病种分值付费后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费用结构中药品费、耗材费、其他费均下降,技术劳务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促进结构费用优化,但在职工医保病人控费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制度下医院行为方式改变和对医院运营管理影响。方法基于价值医疗视角从医疗成本和医疗质量构建指标体系,选择2021年1—4月(实施后)和2019年1—4月(实施前)上海市某妇产科医院病案首页共44 238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质量方面,DRG入组率达到了99.87%,全院病例组合指数增长了4.00%,达到了1.04,平均住院日由3.92天下降到3.65天,费用消耗指数由1.51下降到1.16,时间消耗指数由1.02下降到0.99,患者医疗纠纷投诉率由0.19%下降到0.07%。成本方面,DRG总权重增长了8.01%,DRG组数从140组增长到154组,药占比和耗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次均费用由9 780元增长到12 037元。结论按DRG付费制度下试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步提升,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成本控制,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咸宁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以2018年度国考"费用控制"考核指标为突破口,结合医院学科发展、功能定位、质量安全、优化流程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精细化控费管理.通过采取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费用监控、开展日间手术、药占比和耗占比目标值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95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病例作为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128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7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缩短,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天数和内科抗生素费用比显著降低,其中6个病种的药占比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有下降趋势,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规范抗生素使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中重点DRG的费用结构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提供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建议。方法利用研究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和患者的DRG分组信息,统计分析重点DRG的有关费用信息。结果重点DRG患者总费用中医用耗材费用占比超过70%,且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医生以及各医生之间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医用耗材的监管,医疗机构应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促降价、严准入、防滥用、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参保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天津市2003-2007年参保住院患者资料库中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8 182例,对其住院费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津市2003-2007年参保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3 014.59±745.31)元;其中一级医院为(1 986.94±538.79)元;二级医院为(2 181.92±503.85)元;三级医院为(3 861.22±738.29)元;参保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费用中床位费、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材料费和其他费用依次占15.41%、5.04%、22.60%、52.37%、0.27%和4.3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医院级别高、住院天数多、治疗费和材料费比重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费用越高;曾住院次数多的患者住院费用越低。结论年龄、医院级别、住院天数、曾住院次数、治疗费和材料费比重是天津市参保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D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费用变化情况,分析政策改革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减轻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和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D市某三甲医院2016-2019年住院患者资料,并用Excel对患者住院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在Stata 16中应用中断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慢性病住院患者情况,掌握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重点,为卫生适宜技术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张掖市临泽县2007年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获取疾病、费用等信息,并分析其构成情况。结果农村慢性病住院患者在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为37.78%;常见的慢性病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县、乡医疗机构日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16.15±1.88)(、87.03±1.6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乡医疗机构例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 342.39±2.38)(、680.74±1.79)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疗机构慢性病住院费用以手术费、西药费、诊疗费为主,占76.25%;乡级以西药费、手术费、床位费为主,占70.02%。结论农村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以慢性病患者为主,手术费和药费是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推广针对慢性病治疗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女性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西省某综合医院2004—2011年886例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4—2011年该院乳腺癌患者住院人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日均住院费用总体呈上升趋势;住院费用主要用在药品购买(36.83%)、手术(21.69%)、化验(10.22%)等方面;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付费方式、住院天数、病理类型、药占比、化验费占比(均有P〈0.05)。结论付费方式、住院天数、病理类型、药占比、化验费占比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医院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缩短住院天数及完善医保制度等措施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