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软件世界》2001,(12):122-123
StorageTek(美国存储技术公司)一直致力于为信息存储提供范围广泛的解决方案。其方案支持异构存储环境,易于管理,可在不同服务器、不同存储介质及不同存储网络之间访问数据。同时,StorageTek还发明了涵盖自动磁带库、磁盘子系统和存储网络的虚拟存储解决方案,并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信息系统远程容灾技术进行数据存储结构的脆弱性分析,对目前仍在普遍采用的DAS、NAS和SAN技术以及新近发展的IP存储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对这些数据存储技术给容灾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的看法,分析现有的容灾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通过层叠文件系统技术对容灾系统添加透明加密层的方案,为容灾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对已有系统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之前对于存储的认识还是在简单的硬盘、内存上,那么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存储技术不断的更新,存储已经早就在硬盘为基础前提下得到飞速发展。而今,企业级存储技术不断涌入市场,使得习惯于传统存储知识的用户在术语认知上有所缺陷,如网络存储、虚拟存储、云存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存储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对不同的存储技术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描述,总结了三种存储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本身存在的优缺点.通过技术分采用基于iSCSI协议的IP SAN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P网络的且符合中小企业数据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先进计算方式的云计算,不断在信息服务与科研领域升温,并且影响了存储和运算大规模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了云存储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方式,面向云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架构,面向云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结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李超  周立柱  邢春晓 《软件学报》2004,15(5):741-751
网络化存储通过引入网络的概念将存储独立于服务器甚至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传统存储方式的有力替代者.然而,FC-SAN虚拟存储方式的存储性能依赖于存储对象的某些属性,在某些情况下,其性能甚至不如传统的LAN数据共享方式.就FC-SAN虚拟存储方式中的数据放置和访问路径选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虚拟存储原理提出了一个数据访问耗时的线性模型;然后,就数据放置和访问路径选择提出了一个决策方法;并在进一步探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定义了“虚拟存储代价当量”的概念,用以评价FC-SAN虚拟存储环境中的数据放置的代价,从而为评价以及如何选择数据放置和访问路径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手段.最后,在数字图书馆的一个海量存储原型系统中对上述的理论分析、各种条件进行了实验验证,并结合实际给出了“虚拟存储代价当量”的计算方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全息存储—下一代存储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人们对大容量和高速传率的追求不断升级 ,特别是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种需求更是急剧膨胀。对大容量、高速传率和短存取时间的永无休止的需求 ,促进了各种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二维存储技术 ,如磁存储、传统光盘存储和半导体存储等仍在不断地改进以满足对存储系统更大和更快等要求 ,然而这些存储手段正逐步接近其物理极限。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技术的方法就是三维存储技术 ,如全息存储等。全息存储技术以其存储密度和数据读出率高及相关内容寻址等特点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存储解决方案。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存储材料及实用部件 ,全息存储器的实用化进程较为迟缓。近年来 ,用于全息存储系统的实用组件的极大发展 ,再一次引起了研究人员对这一技术的兴趣 ,实用化的全息存储器呼之欲出 ,更加巩固了全息存储下一代存储解决方案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存储走向虚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据的指数增长,存储技术在解决了容量、速度的问题后,面临数据管理的难题,与此相适应的是在DAS、NAS和SAN之后,虚拟存储成为存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政府、企业和个人均需建立乃至访问海量信息,而且目前这种趋势仍在进行中。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因此,计算机数据安全高效存储技术已日益成为计算机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三种传统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SAN、NAS和DAS)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SSD和云存储等数据存储新技术,以期解决计算机数据传输速率和存储容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巨量数据的存储要求.多种网络存储技术和理论先后出现.同样也给数据容灾带来新的挑战。简单介绍数据容灾的意义.提出在融合存储系统上实现的容灾的体系结果研究及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容灾实现.通过在融合存储系统上的相关数据论证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工作将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中首先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存在IP SAN和FC SAN的应用带来的管理需求。为建立快速高效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使保障检验检疫工作正常,针对应用不同存储系统的特点,探索一种可以融合多种不同存储的容灾技术,提出并浅析了在可兼容FC及IP存储(包括iSCSI和NAS)的网络存储基础架构上,研究融合存储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并利用系统原型完成融合存储数据容灾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虚拟存储技术在容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潇文  杨英杰  杜鑫 《计算机工程》2009,35(21):36-38,4
基于对虚拟存储技术及其在容灾系统中应用现状的分析,设计一个适用于容灾系统的虚拟文件系统。该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通过在Windows存储栈的层次式结构中添加过滤驱动层来实现上层文件系统与下层卷管理器的隔离。在过滤驱动层中,结合虚拟内存的映射原理和容灾系统的应用需求,实现适用于容灾系统的虚拟存储映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容灾系统,它在远程建立数据备份中心,通过Internet备份数据。该系统在Linux操作系统中以内核模块的方式运行,针对Linux内核的存储机制,在内核的设备驱动层对数据进行截获,在内核的文件系统层对数据进行备份,同时对于应用程序透明。  相似文献   

14.
数据中心越来越依靠存储系统来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存放、关键数据保护、高效备份和归档,以及搭建容灾系统提供业务连续性保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将有助于建立与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相适应的存储系统,以解决当前业务系统快速增长、种类繁多、存储孤岛以及业务连续性等所带来的问题。文章以中国疾控中心为例,对业务系统所需存储资源进行梳理,阐述了基于SAN的存储整合体系、虚拟化存储体系、容灾备份系统以及云存储平台等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探讨,期望为公共卫生行业的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规划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琰 《电脑学习》2011,(4):65-67,69
分析了威胁高校数据中心安全的各类因素,介绍了容灾系统的基础知识,详细论述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数据中心容灾系统设计的原则策略,并对主要模块和功能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发展,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校园的容灾系统可以在灾难事故中有效地保护其数据资源和服务的连续性。在介绍数字化校园存储备份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主要的灾难备份技术及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本校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容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云存储服务,作为云计算的衍生产物,目的是为网络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节约存储成本和系统资源,提供一个完善的备份、容灾的数据中心,并能够保证数据安全性、容错性.现阶段云灾备模型局限于有限的网络位置,使用虚拟化技术,依托本地服务器实现,与传统云灾备模型不同,介绍了一种基于DHT的云灾备模型,可适用于广域网的、普适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最后,在本地云计算集群中对该方案进行模拟,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据信息渐渐成为核心资源以及社会对数据存储安全的迫切需求,高保障的存储容灾系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和迫切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CWDM和IP网的多层次网络存储容灾体系结构,根据不同的灾难程度,采用了三层容灾来分别应对解决,分别通过本地集群以及相关冗余备份,同城容灾中心和远程备份中心来实现,从而在灾难发生后,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可靠、安全以及各项应用服务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容灾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本地存储服务器上的数据变化,并将变化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远程灾备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通过将远程备份数据写回到本地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灾难恢复,生产服务器的容灾数据存储于本地存储服务器中,通过iSCSI技术访问。该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同步与恢复策略,并提供了图形化Web配置管理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