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生菌食品是功能性食品中发展极快的一个领域。益生菌要对人体产生益生作用,必须在被食用时达到一定的活细胞数,并能在胃肠道中保持活性。如何保持益生菌食品中益生菌的活性,是食品工业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保持益生菌食品中益生菌活性的各种技术方法及研究思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近年,有关益生菌发酵乳中低温酸性双胁迫致益生菌的损伤,发酵乳中益生菌活性的保护,以及组学技术推动下的菌株损伤相关代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益生菌低温酸性双胁迫下损伤应激和保护机制、菌株特性对发酵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及益生菌发酵乳冷藏过程低温酸性双重胁迫下菌体活性的保护策略,为研究影响益生菌发酵乳中益生菌存活能力、菌体细胞膜特性及代谢酶活性的因素,明确益生菌发酵乳基质中益生菌低温酸性双胁迫损伤的分子机制,建立益生菌发酵乳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益生菌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也为未来改善益生菌发酵乳的功效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酸乳中益生细菌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发酵型酸乳中益生菌的种类,特性和活性条件。重点讨论了益生菌的(特别是酸乳中常用的乳酸细菌)保健功能,探讨了酸乳中益生菌活性抑制因素和提高益生菌活性的方法,目的在于探求和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活性益生菌酸乳途径。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在加工储运过程中存在菌体活性易衰减的现象,电流体加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封装技术,对细胞活性损伤较小,在益生菌生产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综述了基于电流体加工原理的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技术在活性益生菌封装中的应用现状,具体包括电流体加工技术原理、装置、工艺参数以及封装材料,可为益生菌制剂的加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以期实现高活性益生菌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益生菌在冰淇淋加工生产过程中机械、渗透和冷冻等各种胁迫因素对菌株造成的损伤,并从益生菌菌株的筛选与驯化、冰淇淋原辅料的组成、益生菌活性保护、生物技术及组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有关提高冰淇淋中益生菌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旨为获得高活性益生菌冰淇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活性酸乳中每种益生菌总数的同时计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若竹  丁梅  孟宪志  孙健 《食品科学》2008,29(4):244-248
益生菌酸奶的营养作用和保健功能决定于成品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级的活性益生菌数.本实验通过研究分析活性酸奶中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GG菌)、干酪乳杆菌等乳酸菌在BBL.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准确计数每种益生菌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直观地观察到各种益生菌的生长活度,免除了传统方法计数不同益生菌总数要用不同培养基的繁琐,为快速鉴定益生菌酸奶品质好坏和保健功能活性高低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微胶囊包埋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在加工、贮藏以及人体内胃肠道中的活性而备受关注。介绍了微胶囊不同壁材,包埋方法及干燥方法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以此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等方面都有优良的功效,但无机硒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无法成 为理想的硒源。微生物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能将无机硒转化为低毒性的有机硒,而一些益生菌本身也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 等生物活性,并且富硒之后其抗氧化性、抗菌活性和抗癌活性等均显著提高,因此富硒益生菌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主要从益生菌对硒 的富集与转化机制,富硒益生菌的生理活性以及富硒益生菌发酵食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富硒益生菌的开发与富硒发酵食 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2020,(4):152-152
提到酸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补充益生菌。其实,并非所有酸奶都含益生菌。益生菌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for life"(对生命有益),译为"益生菌"或"原生保健性菌种",为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并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总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益生菌发酵乳功能研究进展以及益生菌发酵乳产业化进展进行阐述,介绍益生菌发酵乳在降血糖、降血压、免疫活性、肠道疾病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新型益生菌发酵乳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菌粉在增强免疫力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口灌胃给予方式,设受试物组3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从小鼠体重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吞噬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复合益生菌对小鼠体内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下的益生菌粉组中的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益生菌组中的小鼠碳廓清功能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的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不同剂量的益生菌给予期间,均未见益生菌粉对小鼠体重、脾脏/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足趾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半数溶血、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有影响。结论:该复合益生菌粉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单核—吞噬细胞活性和NK细胞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提到酸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补充益生菌。其实,并非所有酸奶都含益生菌。益生菌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for life"(对生命有益),译为"益生菌"或"原生保健性菌种",为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并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总称。2014年,国际益生菌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具有维护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力等诸多益生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益生菌食品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对于许多胁迫条件非常敏感,包括食品基质组成、工艺参数以及贮存条件等都会对益生菌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益生菌在货架期结束后无法保持其发益生功效应具备的最低活菌数。文章综述了影响益生菌货架期内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内在原因,并对提高益生菌货架期内稳定性的方法进行讨论,旨在为益生菌货架期内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的功能活性及其分子机理探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对益生菌的各种生理活性功能划分为加强粘膜屏障、抗菌作用、提高免疫力、抑制肠道疾病、抗肿瘤、降低胆固醇等6各方面进行介绍,并对益生菌的这6个方面功能活性的分子机理作为详细的总结与归纳。最后对益生菌相关研究工作做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15.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两种应用较多的益生菌,益生菌多以发酵乳制品作为载体,而发酵乳制品本身属于低酸性食品;另外,益生菌制荆在被食用时,又要经过人体消化道的低酸性环境.以上这些酸胁迫作用都会使益生菌的活性下降,而亚致死酸性应激可以提高益生菌对酸的耐受力,有助于益生菌在消化道逆环境中的存活.因此,提高益生菌的酸性应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菌酸性应激可能的机制以及提高益生菌酸耐受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因对机体具有多种益生功效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的多种益生特性与其代谢产生的活性产物密切相关。益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主要有胞外多糖、细菌素、维生素、有机酸和短链脂肪酸等,它们在抗炎症、抗氧化、调节免疫、预防或治疗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很多已被用于医疗、食品防腐、畜牧养殖等多个行业中。尽管益生菌活性代谢产物有较好的益生功能和应用潜力,但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纯化成本、探明作用机制等方面仍需进行深入探索。本文主要对益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种类、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在食品、医疗、保健、畜牧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会遇到高酸及胆盐等不利益生菌存活的胁迫环境。酸和胆盐胁迫可使益生菌的活性下降,影响益生功能的发挥。亚致死剂量的酸或胆盐胁迫可以提高益生菌的耐受力,有助于益生菌在消化道中的存活。因此,研究益生菌酸胁迫及胆盐胁迫应激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益生菌酸胁迫和胆盐胁迫可能的机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的功效与潜在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尤其是发酵乳品中。在筛选益生菌时,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加工特性是必须考虑的方面。益生菌对免疫活性宿主是有益的,但是对免疫缺陷宿主,却可能产生危害。一些益生菌与条件感染有关,并且还有传递抗抗生素基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和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益生菌是一类促进肠内菌群平衡、维持机体健康的活性微生物,对人体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益生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益生菌在未来医疗中预防治疗癌症、冠心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活性微生物,越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医学家已发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益生菌添加工艺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混料时间、基料水分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婴儿营养米粉中益生菌的添加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