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i-Cr-Co基高温合金704℃和760℃时效组织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力学计算、SEM、TEM和相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Ni-Cr-Co基高温合金在704℃和760℃长期时效至2000h后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该合金标准热处理态和在704℃长期时效后的析出相有MC,M23C6,M6C和γ,在760℃长期时效后还析出了η相。随时效时间增加,γ( η)及碳化物MC,M23C6和M6C的含量变化很小,化学组成稳定,但γ相粗化明显。该合金在760℃时效时,η相的析出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并且呈魏氏体分布。新合金在704℃长期时效时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但在760℃时效时组织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钛合金在500℃~650℃下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PS试验对Ti811钛合金在500℃~650℃下、50h的氧化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俄歇微探针对氧化后试样表面的氧影响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温度为550℃时,试样表面生成的氧化膜较致密;温度在500℃~600℃之间时,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厚度随温度的增加的幅度较小,温度高于600℃后迅速增加;而氧缓慢扩散区厚度则在500℃~65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温弹性模量测定装置采用悬丝耦合振动原理,用钽管作发热体,温度达1600℃,真空度10~(-4)~10~(-5)毫米汞柱,测量误差在±3.5%以内。本文介绍了测试原理,炉体结构,配套设备。测定了钨、钼、铌及其合金室温~1600℃的弹性模量。并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530℃和560℃对3Cr13钢进行了4、8和16 h离子渗氮,利用9XB-PC金相显微镜、D8-FOCUSX射线衍射、HV-1000IS显微硬度计、CPA-225D电子天平和CS310电化学工作站,对改性层的截面显微组织、表面层相组成、硬度、质量增加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Cr13钢530℃渗氮4、8和16 h后致密层厚度分别为96、116、149μm,560℃渗氮4、8和16 h后致密层厚度分别为105、164、172μm,渗氮致密层的厚度随渗氮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3Cr13钢530℃渗氮4、8和16 h后致密层截面平均硬度分别为1062.8、1084.0、1155.7 HV0.05,560℃渗氮4、8和16 h后,致密层截面平均硬度分别为1126.4、924.3、726.0 HV0.05。3Cr13钢530℃渗氮后改性层耐蚀性提高,4 h改性层耐蚀性最好,16 h次之,8 h改性层的耐蚀性接近未渗氮试样;与未渗氮试样相比,3Cr13钢560℃渗氮4 h后改性层的耐蚀性提高,8 h和16 h后改性层的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Ni51Ti49形状记忆合金锻棒,经900℃×30min/WQ处理后,机加工成10.0mm×6.12mm试样,再经400℃×30min/WQ处理后,用砂纸研磨去除样品表面层。采取双音路脉冲传播法进行超音波测量。其中一音路采用精确测定声速的汞延迟法,另一音路,则由压力块、硅橡胶阻尼器、传波器(谐振频率:1MHz)、铝质缓冲器以及试验样品等组成。从收集到的各路脉冲信号,测定超声波的速度及其衰减。 纵波 在0℃~90℃内,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纵波的速度呈“W”形变化。在加热过程中,As与Af之间,波速Vc存在一个极低点m1(约33℃);在冷却过程中,在Ms与Mf之…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含钛镍基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在850℃和950℃熔融硫酸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热腐蚀期间,合金发生了氧化、硫化现象,合金表面腐蚀产物层可分为3层,外氧化层以Al2O3、Cr2O3和Cr2O4相为主,中间层为Al2O3相,内层为CrS和Ti2S硫化物层;随腐蚀温度提高合金表面腐蚀层的厚度增加,合金内氧化物区域和内硫化物区域加深。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a new casting Ni-based superalloy K4750 at 750 ℃-1000 ℃ in air for 100 h-1000 h by isothermal oxidation tests.The oxidation-kinetic curves were plotted by the static discontinuous weight gain method.Ob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xidation products were conduc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 was also used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state of ele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in dep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xidation-kinetic curves of K4750 alloy basically obeyed the parabolic law.The average oxidation rate below 900 ℃ was less than 0.1 g/m2.h which meant the alloy was at a complete anti-oxidation grade,and the alloy was at an anti-oxidation grade at 1000 ℃.The predominant surface oxide was Cr2O3,and a doubl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oxide scale was observed at all tested temperatures as time increased.The outer oxide layer contained continuous Cr2O3 and a small amount of oxides mixed TiO2 and NiCr2O4,while the inner oxide layer was composed with Al2O3.The oxidation process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the competitive oxidation of different elements.The diffusion rate of Ti through Cr2O3 lay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thus the generation of TiO2 was advantageous.The dispersed TiO2 reaching a certain amount destroyed the continuity of the surface oxide layer,which accounted for the reduction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K4750 alloy at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8.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950℃和1000℃的氧化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热重分析法、XRD和SEM(EDX)研究了1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950℃和1000℃的高温氧化行为。合金在950℃氧化时,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表面氧化膜无剥落,在1000℃氧化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剥落,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膜由Cr2O3,Ni,Co)Cr2O4,TiO2,SiO2和Al2O3组成,并有内氧化现象发生。合金在1000℃的氧化速度比在950℃时约高出1个数量级。根据氧化膜的组成进一步分析了合金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Ti3SiC2在900℃与1000℃下的热腐蚀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Ti3SiC2三元层状陶瓷材料在900和1000℃下由Na2SO4盐膜引起的热腐蚀行为,用XRD及SEM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的成分、结构和形貌等。实验表明,腐蚀膜由TiO2和SiO2混合组成:在结构上明显地分成两层,外层晶粒粗大且多孔,内层晶粒细小且致密。Ti3SiC2与熔融盐接触时遭受较严重的腐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X)等手段,研究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在850℃和950℃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变得缓慢.在850℃和950℃时氧化膜由三层组成,外层为复杂氧化物和尖晶石化合物等,中间过渡层和内氧化层均为Al2O3氧化过...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研究了扎布耶盐湖的卤水-20℃冷冻后20℃等温蒸发结晶过程。结果表明,冷冻后卤水析出了复杂的矿物质,Li+的浓度从1.05上升到1.33 g/L。整个蒸发过程中,Na元素大量析出;当蒸失率为58.27%时,Li的析出达到峰值,固相中Li含量为0.42%;K存在2个析出高峰,当蒸失率为73.90%和87.42%时,固相中K的含量分别为5.49%和9.3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BT25Y钛合金在600 ℃、700 ℃和800 ℃下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连续氧化增重法,并结合氧化速度常数、氧化活度等理论计算了合金的氧化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利用XRD、SEM和ED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氧化膜的相结构和表面、截面形貌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BT25Y钛合金在600 ℃和700 ℃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连续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层由细小TiO2和Al2O3组成,氧化膜可有效阻止氧渗入基体,降低氧化速度;BT25Y钛合金在800 ℃氧化严重,其连续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符合直线规律,氧化层由Al2O3层和TiO2层交替组成,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有效阻挡氧向基体一侧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尖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难熔金属和金属陶瓷材料的使用日益迫切。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很严峻,如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的喷管喉衬,不仅要承受高温、高压、高速气流的作用,还必须经受严重的烧蚀考验。因此,这种材料应具有相应条件下的机械、物理以及热力学等性质。但是,这些性能的测定、用普通的方法和设备是无法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Ti-5Al-4Sn-2Zr-1Mo-0.25Si-1Nd(简称Ti-55)高温钛合金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一种新型耐热钛合金.该合金通过添加适量稀土元素Nd,细化了合金组织,提高了合金抗氧化能力。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内氧化,使合金基体中的氧含量降低并促使基体中的锡原子向稀土氧化物转移,抑制了Ti3X相的析出。同时,稀土氧化形成的稀土氧化物颗粒作为合金形核的弥散质点及其稀土氧化物颗粒周围所形成的位错亚结构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使Ti-55合金在使用温度下具有满意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的最佳匹配。 近年,我…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热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和高温性能好等优点,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对钛合金的使用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成熟使用的高温钛合金的最高使用温度为600℃,如美国的Ti1100合金,英国的IMI829、IMI834合金及俄罗斯的BT18Y、BT36合金等。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几种典型的高温钛合金的性能特点,以期为我国高温钛合金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含Nb15和30wt%的Co-Nb二元合金在latin纯氧中600~800℃的氧化特性。它们的氧化动力学近似地遵循抛物线规律,而其瞬时氧化速率常数随时间而减低、且以600℃氧化者尤甚。两合金的氧化速率均高于纯Co,但其速率增量颇低。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两合金都发生了外氧化与内氧化,外氧化膜的外侧为连续的纯氧化钴带,其下为两个二元Co-Nb氧化物(CONb2O6和CO4Nb2O9)与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内氧化带为氧化钴、氧化铌(Nb2O5或/和NbO2)的混合,而在该带的最外侧还有源于富Nb合金相的二元氧化物。在合金-氧化膜界面处都没有观察到贫铌带。从合金的和所生成氧化膜的显微组织特征,尤其是从铌在钴中溶解度低的角度,对合金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用重量分析法测定了低碳钢在850℃和925℃下在添加CH_4、C_2H_2、C_2H_4、C_2H_6和C_3H_8的氮基气氛中的渗碳速度。在所试验的各种烃中,甲烷是最慢的渗碳剂,乙炔是最快的渗碳剂。氢增加各种烃的渗碳速度,这可能是由于H_2能去除吸附在钢件表面上的氧。但在较高H_2/CH_4比率下,在925℃时,H_2将使钢脱碳。所有烃包括CH_4在内,都参与气相反应,这些反应在渗碳温度下可导致碳黑的形成。但在烃一氮混合气中添加H_2能抑止碳黑形成。乙炔是形成碳里(气相中烃的最终反应产物)的主要中间产物。一、引言钢的气体渗碳方法主要有吸热式气氛渗碳法和新近出现的在几种氮基气氛中的渗碳方法。决定这些系统的渗碳行为的气体组分有CO、CO_2、H_2、H_2O和各种烃。对于吸热式气氛渗碳法,烃(天然气或丙烷是其典型)在560°至590℃的有触媒装置的发生器中,由空气使其部分的氧化,先制  相似文献   

19.
Cu-20Ni-30Cr合金在700℃和800℃纯氧气中的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元复相合金Cu-20Ni-30Cr(at%)在700℃和800℃纯氧气中的氧化行为,合金由三相组成,具有最大Cu浓度和最小Cr浓度的α相为合金的基体,中间浓度的Ni和Cr的β相和富Cr的γ相以颗粒状态分布在合金基体中。合金在2个温度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偏离抛物线规律,其氧化增重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合金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合金形成了复杂的氧化膜结构,外层为富Cu氧化物,中间层为尖晶石层,最内层为不规则但连续的Cr2O3膜,合金中的复相组织限制Cr在合金中的扩散,抑制了外氧化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M/EDAX)等手段,研究了一种镍基合金在850℃和950℃熔融Na Cl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腐蚀期间,合金发生了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行为;合金表面腐蚀产物分为3层,外层氧化物由Al2O3、Al Ta O4和Ni Cr2O4组成,中间层氧化物为Cr Ta O4、Ni WO4和WO3,而内层形成Al2O3内氧化物;且随腐蚀温度提高,合金表面的腐蚀层厚度及Al2O3内氧化层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