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浅近  祖茂衡  滕飞  王磊  胡琳 《工业加热》2013,(12):1016-1020
【摘要】 目的 研究高碘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型受体(FGFR2)的关系,探索高碘因素在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 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对照组、溶媒组、KI组、FGFR抑制剂组和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采用CCK?蛳 8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②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碘浓度(0、250、500、1 000、2 000、3 000 μg/L)培养环境中bFGF、FGFR2蛋白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个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结果 ① 在1 000 μg/L碘浓度组,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1.06 ± 0.13)高于FGFR抑制剂组(0.40 ± 0.12),而低于KI组(1.73 ± 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在500、1 000 μg/L碘浓度组, F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碘浓度组,而1 000 μg/L组高于500 μg/L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碘浓度组间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① 高碘因素可能通过上调FGFR2蛋白表达量而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② 高碘导致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隔膜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I-)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EK1)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关系,探讨高碘促VEC增殖效应的作用通路。方法 ① 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碘离子浓度的实验组。② 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碘离子浓度培养环境中MEK1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 在300 μg/L碘离子浓度组,ME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P < 0.05)。② 500 μg/L、1 000 μg/L碘离子浓度可促进MEK1(Ser298位点)磷酸化水平上调(P <0.05)。③ 各实验组MEK1(Thr286位点)磷酸化水平下调(P < 0.05)。结论 碘促VEC增殖可能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OS)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D大鼠180只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80)和假手术组(n=80),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均分为1、3、6、12周亚组。对照组大鼠仅常规饲养;模型组于肝后段下腔静脉(IVC)部分结扎构建BCS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未结扎IVC,其它过程同模型组。收集大鼠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OS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A表达。结果 模型组术后MDA值高于对照组,SOD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模型组MDA表达最高,SOD表达最低。模型组TGF- β1、PDGF- A和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均<0.05),术后3周模型组TGF- β1、PDGF- A和mRNA表达最高。模型组TGF- β1、PDGF- A与MDA互为正相关,三者均与SOD负相关。模型组肝纤维化与MDA正相关,与SOD负相关。结论 OS贯穿于BCS整个病程,影响淤血性肝纤维化进展,也许是BCS治疗切入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与正常下腔静脉中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观察分析BCS隔膜组织的病理改变与患者性别和肝功能储备间相关性,进一步了解膜性BCS的发病机制。方法隔膜组织标本来自我院1988-2000年BCS患者外科切除组织蜡块,共34例,设为实验组;另外切取16例肾移植供体的下腔静脉组织,设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TGFβR、PDGFR、FGFR和ET-1在隔膜组织内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在BCS隔膜组织与正常下腔静脉表达的差异,并研究病理表现与患者性别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血管与BCS隔膜组织中均有TGFβR、PDGFR、FGFR及ET-1阳性细胞,4种指标在正常血管与BCS隔膜组织表达率分别为0.21±0.07和0.38±0.14(TGFR),0.30±0.08和0.52±0.07(PDGFR),0.24±0.06和0.50±0.11(FGFR),0.24±0.08和0.54±0.12(ET-1);隔膜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管(P<0.05)。隔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患者性别之间并无明显关系(P>0.05);不同级别肝功能患者的ET-1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肝功储备良好患者的ET-1表达率高于肝功能差。结论①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BCS隔膜组织的形成。②BCS隔膜组织与正常血管对比,TGFβR、PDGFR、FGFR及ET-1表达存在差异。③上述生物因子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而与患者肝功能储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丹  祖茂衡  魏宁  胡琳  方林 《工业加热》2016,(6):524-528
【摘要】目的研究碘离子(I-)对血管内皮细胞(VEC)迁移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迁移与Budd-Chiari综合征隔膜形成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I-浓度实验组,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数、I-与Cdc42抑制剂ML141作用后VEC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I-浓度培养环境中Cdc42表达。 结果一定浓度的I-可以促进VEC迁移(P<0.05);ML141可抑制VEC迁移;100 μg/L I-组、300 μg/L I-组、500 μg/L I-组VEC Cdc42相对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P<0.05)。 结论碘能促进VEC迁移,该效应可能与调整Cdc4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B、脂多糖(LPS)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构建BC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20),各组又分4亚组(1、3、6、12周组)。收集肝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检测iNOS、PDGF- B和LPS表达。结果 模型组LP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模型组iNOS、PDGF- 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各亚组iNOS、PDGF- B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iNOS与PDGF- B、LPS呈正相关;肝纤维化与LPS呈正相关,与PDGF- B呈负相关。结论 BCS病损与修复是一复杂过程,iNOS、PDGF- B和LPS可能分别在BCS病程不同阶段发挥侧重不同的作用,如何调节它们在纤维化中的平衡,也许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袁映楠  黄智  张帅  许敏  周石 《工业加热》2019,(12):1156-1161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N2B神经细胞氧糖剥夺(OGD)/再灌注(R)模型验证miR- 29b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在miR- 29b对神经细胞OGD/R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正常和缺氧条件培养N2B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qPCR)检测miR- 29b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8、克隆形成、Hoechst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免疫印迹双荧光素酶验证miR- 29b靶基因是否为COL4A1;N2B细胞转染miR- 29b mimics,RT- 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OL4A1表达。构建COL4A1 3’非翻译区(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靶基因,设计合成COL4A1,转染N2B细胞,缺氧培养,CCK- 8、克隆形成、Hoechst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 结果 OGD/R细胞中miR- 29b表达较正常细胞组降低。在相同缺氧/复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中miR- 29表达上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凋亡明显抑制。miR- 29b表达上调抑制COL4A1表达,但转染COL4A1及其对照组后,COL4A1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过表达组,凋亡明显低于过表达组。 结论 miR- 29b对N2B神经细胞OGD/R模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COL4A1表达减轻缺氧对N2B神经细胞的损伤。miR- 29b可通过调节COL4A1表达减少缺血/缺氧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高银  周波  王建华  刘嵘  钱晟 《工业加热》2013,(11):904-907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应用二氢埃托啡(DHE)的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HE组和对照组,DHE组在TACE开始时即给予舌下含服DHE 20 μg,必要时可加量至40 μ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术前T0及术后0 ~ 12 h(T12)、12 ~ 24 h(T24)、24 ~ 48 h(T48)评分、记录患者主观舒适度(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及术后24 h内主动要求镇痛的人数及所用镇痛药的吗啡当量。结果 DHE组患者在TACE术后疼痛程度及控制较对照组好,术后T12、T24 治疗组VAS及BC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DHE用于肝癌患者TACE术中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成功构建4种杂合纤维小体支架蛋白,并将纤维素酶与其在胞外组装成空间结构不同的嵌合纤维小体,分析了嵌合纤维小体的酶的热稳定性和酶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酿酒酵母EBY100细胞表面展示系统锚定优化前后的支架蛋白以组装嵌合纤维小体进行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嵌合纤维小体的酶活性在50 ℃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达到120 h。其中ScafI-IV型支架蛋白嵌合纤维小体的Vmax=0.147 mg/(mL·min),Km=6.085 mg/mL及水解纤维素的还原糖产量均高于其他3种结构嵌合纤维小体。CBP酿酒酵母菌群以磷酸膨胀纤维素为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ScafI-IV型结构嵌合纤维小体在96 h时乙醇产量达到1.12 g/L,产量为0.263 g/g,相当于乙醇产率理论值的51.50%。该结果证明通过优化支架蛋白结构可改善嵌合纤维小体的酶解性能,并对于人工设计纤维小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M2型丙酮酸激酶同工酶(PKM2)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探讨PKM2表达对肝细胞癌(HC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qPCR)检测正常肝细胞株HL- 77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PKM2蛋白和mRNA表达。构建靶向PKM2基因重组质粒(PKM2- siRNA)和对照质粒(siRNA- NC),并转染至HepG2细胞中,蛋白印迹和qRT- PCR检测PKM2敲低情况。细胞克隆形成、Transwell趋化和TUNEL法分析PKM2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多柔比星(DOX)处理各组细胞后,CCK- 8和TUNEL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 结果 HepG2细胞株中PKM2蛋白和mRNA表达与HL- 7702相比显著上调[mRNA(1.01±0.01)%对(5.04±0.02)%,蛋白(1.34±0.04)%对(4.03±0.02)%,P<0.05]。PKM2在PKM2- siRNA转染HepG2细胞中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侵袭数均低于空白转染组和转染siRNA- NC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转染组和转染siRNA- NC对照组,DOX半抑制浓度(IC50)为7.25 μg/mL,转染siRNA- NC对照组为18.51 μg/mL。随着DOX给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转染PKM2- siRNA细胞组凋亡数明显高于转染siRNA- NC对照组(P<0.05)。 结论 PKM2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高表达。敲低PKM2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增强对DOX化疗敏感性。PKM2可能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完全冷冻消融对前列腺癌RM- 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方法前列腺癌RM- 1细胞放入-20℃冰箱中冷冻5 min,37℃水域复温,待细胞状态恢复后重复冷冻10 min、15 min。培养1 d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20只C57/BL小鼠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不完全冷冻消融组。不同时间点测量肿瘤大小,14 d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统计肿瘤肺转移枚数。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TGF)- β分泌量。结果 经不完全冷冻消融的RM- 1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发生改变,可有触角结构形成。术后3、7 d不完全冷冻消融组肿瘤体积略小于对照组,但仅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10、14 d肿瘤体积基本相等。不完全冷冻消融组肿瘤肺转移枚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Transwell试验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强于对照组(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与对照组相比,N- cadherin、MMP- 9、vimentin、表达上调,E- cadherin表达下调。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细胞上清液中TGF- β分泌增多。结论 不完全冷冻消融可使RM- 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增加荷瘤小鼠肿瘤肺转移枚数,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无水乙醇或聚桂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的疗效。方法 OEC 86例,4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无水乙醇(乙醇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聚桂醇(聚桂醇组)。术后及6个月内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6个月,乙醇组、聚桂醇组治愈率分别为95.5%、92.9%,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术前CA125水平分别为(48.42±23.68) μg/L,(49.21±22.83) μg/L,术后分别为(23.56±5.89) μg/L,(25.49±6.10) μg/L,手术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聚桂醇组明显少于乙醇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乙醇组较聚桂醇组短,但6个月后治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聚桂醇治疗OEC疗效确切,相比囊内注射无水乙醇更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同时CA125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人布-加综合征(BCS)发病机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7942573基因型分布和ICAM- 3血浆浓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BCS患者300例(BCS组),同期纳入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00例(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BCS患者病案信息。采用试剂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KASP)检测rs117942573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CAM- 3。结果 BCS组、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29)。BCS组血浆ICAM- 3浓度中位值为875.99 pg/mL(P25=648.87 pg/mL,P75=1 435.22 pg/mL),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601.81 pg/mL,P25=502.89 pg/mL,P75=888.90 p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7.342,P<0.001)。结论 BCS组与对照组ICAM- 3基因型分布及血浆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rs117942573可增加BCS风险,ICAM- 3表达增加可能与BCS肝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易长虹  袁琳波  钱坤  张真  郑传胜  韩萍 《工业加热》2013,(12):1027-1032
【摘要】 目的 体外检测3-溴丙酮酸对Walker256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体内研究经肝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 体外研究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1、5、10、25、50 μmol/L)3-溴丙酮酸对Walker256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肿瘤细胞凋亡。② 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并于肿瘤种植后11 d行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动脉灌注治疗,随机分为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丝裂霉素联合碘油栓塞组(C组)。介入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肿瘤体积,之后处死大鼠,病理检查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体外研究显示,1、5、10、25、50 μmol/L 3-溴丙酮酸对Walker256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0.9 ± 0.9)%、(18.5 ± 1.7)%、(24.2 ± 1.3)%、(40.4 ± 3.0)%、(55.1 ± 2.4)%,50 μmol/L 3-溴丙酮酸能诱导Walker256细胞凋亡。3-溴丙酮酸治疗后第3天, A、B、C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82.98 ± 103.88)mm3、(432.44 ± 437.39)mm3、(569.79 ± 268.89)mm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A组中7只Ⅲ级坏死,2只Ⅳ级坏死和1只Ⅰ级坏死,B组6只均为Ⅰ级坏死,C组5只Ⅲ级坏死和1只Ⅱ级坏死, A组肿瘤平均坏死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27)。结论 肿瘤能量阻断剂3-溴丙酮酸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评估碘油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在碘油栓塞后术中行C臂CT检查,即刻评价碘油栓塞效果,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予追加栓塞,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B组(20例)术中不行C臂CT检查,仅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结果 A组30例(54个病灶)中,X线透视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49个(49/54,90.7%),初次C臂CT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53个(53/54,98.1%);初次C臂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8.5%(37/54),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的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86.5%(46/54),其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高于初次C臂CT 图像(χ2 = 20.4,P < 0.05)。B组20例,33个瘤灶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完全碘油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6.7%(22/33)。A组常规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显著高于B组(χ2 = 4.16,P < 0.05)。结论 在肝癌TACE术中,行C臂CT可对栓塞效果做出快速评价,方便、有用,并且有利于获得完全的肿瘤栓塞,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第4因子(PF4) mRNA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15例和无血栓形成组1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5例。采集患者血栓形成和不形成时相应状态的血液样本,提取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PCR和实时-PCR技术,检测TGF?蛳 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PCR和实时-PCR的检测结果一致,TGF?蛳 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血栓形成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P < 0.05),而在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TGF?蛳 β1、Serpine1、vWF、PF4 mRNA表达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舒洛地特(SDX)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 8法确定ox- LDL干预HUVEC剂量及SDX药物浓度,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验证SDX对HUVEC的保护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小凹蛋白(caveolin)- 1 mRNA表达,免疫印迹试验检测eNOS、caveolin- 1蛋白表达。Transwell试验检测HUVEC迁移能力,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磷酸化eNOS(p- eNOS)蛋白表达。结果 100 μg/ml ox- LDL刺激下, HUVEC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加入0.125 LRU/ml SDX后细胞活力明显改善(P<0.01),ROS产生降低(P<0.01)。SDX可下调ox- LDL损伤HUVEC后caveolin- 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上调eNOS mRNA和蛋白、p- eNOS蛋白表达(P<0.05),明显改善受损HUVEC迁移能力(P<0.01)。结论 SDX通过调控caveolin- 1/eNOS信号通路改善受损HUVEC细胞迁移能力,从而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 29b过表达是否抑制脑缺血损伤,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成神经细胞瘤N2a细胞,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模拟体外脑缺血损伤。N2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OGD/R+转染miR- 29b激动剂组、OGD/R+转染miR- 29b抑制剂组、转染miR- 29b激动剂阴性对照组、转染miR- 29b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qPCR)检测各组miR- 29b表达,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 miR- 29b激动剂和抑制剂对OGD/R诱导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N2a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活性,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促凋亡蛋白Bax、Bcl- 2及p53表达。结果 经OGD/R处理的N2a细胞中miR- 29b水平明显降低。miR- 29b激动剂显著增加细胞活力,减少LDH漏出率,改善细胞核在凋亡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增强OGD/R条件下caspase- 3活性;miR- 29b抑制剂加剧OGD/R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miR- 29b激动剂阻断OGD/R诱导的Bax和p53蛋白表达增加,降低Bcl- 2蛋白表达;miR- 29b抑制剂加剧OGD/诱导的这些凋亡相关蛋白改变。p53基因敲除的p53 siRNA降低细胞活力,增加LDH漏出率,逆转miR- 29b激动剂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 miR- 29b通过负调控p53依赖性凋亡途径减轻脑缺血性损伤,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一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长度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化植入TIVA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TIVAP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右侧组和左侧组,中位年龄57(39~76)岁。准确记录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至导管头端距离(L1、R1)和TIVAP港体至导管头端距离(L2、R2),分析患者身高、体重对TIVAP导管置入长度(L1、L2、R1、R2)的影响,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近段距离,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结果 右侧、左侧颈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78/78)、98.2%(55/56)。L1值为(17.03±1.36) mm,L2值为(27.36±2.04) mm,R1值为(14.79±0.98) mm,R2值为(25.30±1.38) mm;身高与L1、L2、R1、R2值均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0、0.403、0.259、0.301,P值分别为<0.05、<0.01、<0.05、<0.01)。右侧组、左侧组导管置入长度(L1与R1、L2与R2)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预估近段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L1、L2、R1、R2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VAP植入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可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置入深度,使手术更方便快捷,同时推荐在超声和DSA导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UCA)1表达对宫颈癌顺铂(DDP)耐药的影响。方法 DDP递增剂量和高剂量刺激构建DDP耐药的宫颈癌HeLa细胞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qPCR)检测UCA1在HeLa细胞和HeLa/DDP细胞中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性,RT- qPCR检测UCA1- siRNA敲除UCA1表达,CCK- 8、ED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DDP细胞增殖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p21、生存素(survivin)和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结果 UCA1过表达可通过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及抑制其凋亡诱导DDP耐药。敲除UCA1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细胞对DDP耐药性。UCA1参与调控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信号转导通路,通过下调caspase- 3和上调CDK2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通过提高survivin水平和降低p21水平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结论 UCA1在宫颈癌DDP耐药中起重要作用。UCA1表达上调促进宫颈癌细胞对DDP耐药性,可能是未来宫颈癌治疗新策略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